趣書網 > 穿越三國之一笑傾城 > 第322章 登基大典
  的確,自己是武將,手底下還有一支能打的軍隊,自己雖說名揚天下,但問題就是,自己的履歷確實不太好。有多次反叛,這種名聲比起吳三桂也好不到哪里去。

  也正因為如此,再加上這幫老兄弟一直陪著自己玩兒命,麴義已經有了解散先生的打算了。當然在這之前,他需要足夠多的軍功,也需要足夠多的錢財,好讓這幫老兄弟能夠衣錦還鄉,保他們至少兩代人,能夠衣食無憂下去。

  也正因為如此,一向不喜歡遠征的麴義,才會那么激動和興沖沖的要去遠征。畢竟,他希望到時候等自己也能告老還鄉的時候,還是能夠看到這幫老兄弟的。

  當即麴義,也不再多想,畢竟仗還沒打完,他開始安排自己這幫手底下的老兄弟再殺第二批馬,能夠好好的再休息一個夜晚。

  而不多時,麴義,他們就開始了休整。

  ……

  而此時的趙云呢,則是看著面前的登基流程,整個人不由嘆了口氣,這登基有夠麻煩的。

  登基大典,要在老皇帝死后的一個月則吉日進行,雖然趙云和劉虞沒有任何關系,但此時此刻,趙云還是決定按照古禮來。

  (小知識:漢代的登基大典一般要等一個月左右,唐宋兩代往往是先帝死后第二天就舉行登基儀式,明清兩代往往是半個月左右(康熙比較特殊,順治死后第三天就舉行即位儀式)。漢代和明、清兩代是先繼位再舉行登基大典,而南北朝和唐、宋時期是繼位和登基大典同時舉行。)

  然而,真到了這一天,趙云也是嘆了一口氣,因為自己這昏君體驗卡到期了,畢竟他也不想當個昏君,之前的放縱不過是因為心理壓力巨大罷了。

  畢竟前線情況不明,他又深刻知道那成吉思汗的厲害,而且再加上這段時間手底下一群文臣在教他做事,又是要注意這個,又是要注意那個,真可謂是一個頭兩個大。

  “明天開始,你可就是皇帝了。以后可不能那么荒唐了。”此時,童婉看了看趙云,笑了笑。

  “意婷放心好了,我心里有數!”趙云一邊說著,同時看了看那一件黃色的龍袍,之后整個人一笑,這一天是他注定要忙碌的一天。

  隨后帶著文武百官,開始要做第一件事兒,那就是祭祀天地祖宗,只不過,趙云目前不需要往別的地方跑,而是帶著文武百官直接來到了帝王廟。

  畢竟在這里,有神話里的帝王也有趙云所熟悉的帝王。只不過看向那漢代的幾位帝王之后,趙云不由嘆了口氣。是啊,幾何時起,自己的目標是匡扶漢室,可如今竟是要推翻漢室了。

  而如今的天下紛亂不止,可是隨后,趙云一臉堅定的來到了這里。

  看了看開天辟地的盤古,隨后對著盤古拜了拜,奉上香,又來到了女媧面前,也是拜了拜,也是奉上了香。再接著來到伏羲面前,同樣也是這個動作……

  趙云在前面領著,在他身后一群人也是跟著他的腳步走。

  這里的皇帝不少,從神話時期的盤古,女媧,伏羲,有巢氏,燧人氏,神農氏。然后就是五帝。

  這些都是神話時期的人,畢竟古人多敬畏神明,因此對于這些人,叩拜是必須的。

  隨后再就是夏商周的帝王。而拜完了他們,則是大秦那五百年的帝王,別看大秦統一的時間只有十幾年,可是在這之前,大秦這六世帝王,都是值得人們歌頌的。

  而之后又是秦始皇,這位以一己之力結束戰國紛爭,完成大一統,雖說很多政策在當時看著并不合適,哪怕是修建長城,看起來都如此勞民傷財。但為后世,此時此刻再看那一眼長城,不得不承認秦始皇那高明的眼光。

  而之后,就是漢朝的一系列皇帝。不得不說,漢朝的明君雄主很多,但昏君也同樣不少,只是這一朝天子一朝臣,叩拜了他們之后,趙云他們出了帝王廟。

  的確,帝王廟建在了并州,而并非是洛陽那種地方,這也是童婉心中所想的,在并州有一處地方,名叫雁門關。而那里的英雄事跡是更多。

  正所謂一座雁門關,半部華夏史。而雁門關又在并州,正因為如此,童婉在這里建立了帝王廟。那些為華夏未來做出貢獻的帝王們,都有資格享受萬民的朝賀。

  當然,這并不是所謂的封建迷信,而是華夏的信仰啊。因為只要有這座帝王廟在,那么后世的那些昏君們,到時候也要掂量掂量了。

  而且要入住帝王廟的帝王,那必須是要對華夏做出貢獻的,也正因為如此,帝王廟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后世的昏庸之君,不入帝王廟。

  而這東西就和當初上泰山封禪一樣,在宋真宗之前,但凡去泰山的,那可都是有大功于社稷的人呢,可是宋真宗去了之后,就再也沒有人去過泰山。

  真說起來,洪武皇帝朱元璋包括他的孩子成祖朱棣,都是有資格去泰山的,可是這爺倆一打聽,我去宋真宗的我都去了,這特么什么人呢?去泰山封禪,我又豈能與這種人同流合污?去你丫的泰山封禪。

  所以也正因為如此,帝王廟有了嚴格的規定。而看守帝王廟的人,童婉也找到了合適的人選,而這個人自然不是自己家里的,而是,八駿之首李膺。

  李膺,字元禮,潁川郡襄城縣人。東漢時期名士、官員,太尉李修之孫、趙國相李益之子。

  李膺最初被舉為孝廉,又被司徒胡廣征辟,舉高第。后升任青州刺史,青州的郡守縣長害怕他的嚴明,大多棄官而去。歷任漁陽、蜀郡太守,又轉為護烏桓校尉,屢次擊破犯境的鮮卑,因公事免職。

  永壽二年,鮮卑犯境,桓帝起用李膺為度遼將軍,羌人聞訊畏服,他因而聲威遠播。后入朝為河南尹,因檢舉不法,被誣陷免官,得應奉援救而獲赦。出任司隸校尉時,能使宦官震恐。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