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從1955年開始的日常生活 > 第126章 精雕細琢
  一連三天,棉紡廠職工子弟小學的師生都在梅林公社梅林生產大隊義務勞動,

  大隊上除了管一頓午飯,其他任何東西都不需要提供。

  而經過棉紡廠機修隊和縣城初、高中物理老師的聯合攻關,第一代踏板打谷機也成功誕生,

  盡管樣子有點丑,但是不影響使用,

  在確定這種機器能極大提升打谷脫粒的生產效率,就連婦女也能輕松使用之后,縣里立刻決定成立縣城農機公司,從各大工廠的機修隊調人,分配一批今年落榜的高、初中畢業生,又從基層公社中選拔了好些個老木匠和篾匠,完成農機公司的組建,全力生產這種打谷機,供應給全縣的生產大隊,

  除了試驗機,正式生產的第一批十臺踏板打谷機,連帶一封報喜信,被縣政府敲鑼打鼓地用供銷社的卡車送去了地委,

  地委驗證過之后,留了一臺做樣機,將剩下的九臺機器用卡車掛上大紅布大紅花,連帶兩封報喜信,敲鑼打鼓地送去了省城,

  省里驗證過之后,留了一臺做樣機,將剩下的八臺機器裝上火車,掛上大紅布大紅花,連帶三封報喜信,敲鑼打鼓地送去了北京。

  別怪大家小題大做,

  就在今年,領袖再一次鄭重提出要重視農業,表示我國是一個六億人口的大國,吃飯是頭等大事,任何關于糧食安全的問題都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大意,

  在這種情況下,一臺可以大幅提升勞動效率,而且不費電不費油,僅僅只需要費幾碗飯、幾個饅頭,扛著就能走、到了就能用的踏板打谷機的作用和意義,自然是可想而知!

  等到這臺機器推廣到全國,驗證對農業生產的幫助,從縣城到省里,一連串的表彰肯定少不了,作為創意人的陳建國肯定也不會被落下。

  當然,現在陳建國的收獲還沒有到來,反正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一封通報表揚信是少不了的,

  若說物質獎勵,

  只希望不要是學習資料、練習題就好!

  至于王婉茹,除了滿手滿腳的血泡,別的什么都沒撈到,

  如果不是每天晚上陳建國給她用熱水泡腳,用針幫她挑破血泡,只怕這三天都熬不下來,

  就算她離開了王家,物質上卻從來沒有缺少過,最多也就是自己做做飯洗洗衣服,什么時候受過這種苦,

  但是這姑娘脾氣犟,陳建國也沒轍,就只能幫她扎扎血泡這樣子。

  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別的辦法。

  坐在自己的房間里面,陳建國在桌面上攤開一疊舊報紙,打算開始寫作自己的第一篇處女作。

  題材已經想好了,就叫“在希望的田野上”!

  眼下正是雙搶時節,小半個中國都在忙著搶收搶種,發表這種文章正好應景。

  擬定主題,便開始構思大綱,

  首先是視角,不用說,第一視角肯定是小學生,這年頭全國的小學生都在幫助農民義務勞動,這種視角的文章自然也不罕見,寫出來也就不會讓人覺得突兀,

  其次是主線,雙搶來臨,學校的全體師生幫助農民抓生產,實打實的主旋律,一看就很激勵人心的那種,

  第三是內容,這里就必須要寫出新意來,否則的話,反映支援農業的文章那么多,什么時候能輪到一個小學生的文章發表?

  這時候,陳建國提建議的那個腳踏打谷機便可以派上用場了。

  先描繪豐收的景象,然后是農民搶收糧食的辛苦,全體師生支援生產的艱難,

  重點來了,

  女主人公登場,王婉茹看見農民辛勤地勞動,可還是有一些糧食因為沒能及時脫粒而損失,心中甚為惋惜,

  恰好在她身邊的陳建國正好聽見她的哀嘆,便主動提出,“我們一起造一個既能幫農民減輕負擔,又能提高生產效率的機器吧,”

  于是一個想一個畫,陳建國天馬行空的創意,加上王婉茹的繪畫功底,最初的腳踏打谷機設計圖便新鮮出爐!

  最后自然就是看著工人們造出來的機器被農民們使用,一擔擔的糧食入倉,大家臉上都露出了開心的笑臉,

  遠方,廣闊的田野上孕育著青翠的禾苗,那是祖國的希望!

  收,

  完美!

  OK,大綱、主線和細節內容都搞定,剩下的就是開寫。

  等到正式落筆的時候,陳建國又不免有些緊張,

  為什么呢?

  因為遣詞造句的格式必須得有講究啊!

  很簡單的一個例子,我們現代人去看文言文,大部分人都會覺得頭疼,那寫的都是什么什么跟什么呀?

  再往近一點,看魯迅先生他們寫的文章,哦,差不多能通讀了,可為什么里面有些語句不通順呢?

  這時候大多數人都會懷疑,應該是我們的文學修養不夠,

  大文豪肯定是沒問題的,讀起來不通順,那就一定是讀者的問題了!

  其實不然,

  那個時代大文豪的文筆自然是毋庸置疑,之所以有時候會讓人覺得不通順,是因為他們不可避免地借鑒了一些文言文中的遣詞造句方式,比如倒裝、通假,

  再加上當時為了強行推動白話文寫作,不少文學家又在文章里面加入了一些口語化的語句,甚至是方言,

  這樣后來人讀起來,自然就會覺得有點別扭。

  等到建國后,文學創作開始以勞動人民為中心轉移,為了讓更多的老百姓能看懂,這時候的寫作方式就更加直白化,

  但是創作人接受的教育、學習的內容,都讓他們不可避免地用上一些傳統的寫作技法,

  這樣在讀起來的時候,就會有一種文縐縐的感覺。

  不像幾十年后,網絡文學發達,寫作也都變得非常通俗直白,誰要是在文章里加點通假、反諷之類的修辭手法,可能就有一些人看不懂了,

  那時候的寫作也是最容易被直觀理解的。

  但是現在么,

  陳建國就要找那種“文縐縐”的感覺,

  別以為小學生就不會文縐縐,什么樣的教育養出什么樣的文風,現在的小學生寫作文和日記是硬性要求,而且老師每天都會認真批改,糾正不好的寫作習慣,

  其中就有太過白話,

  直白和白話有共同點,也有差異性,

  白話文也需要文學性,這是目前文學家的共識,不能什么樣的大白話都往紙上寫,

  另外寫作的時候,要盡量用淺顯的詞語表達清楚意思,

  若是誰能夠用文言文寫一篇大多數人都能看懂的文章,那才是寫作的最高境界,

  比如韓愈!

  陳建國當然不敢跟韓大先生比,甚至不敢跟別的專業文學創作者比較,但是要寫一篇能夠發表的文章,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文筆,

  除了精雕細琢,別無他法,

  那就慢慢磨吧!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