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從1955年開始的日常生活 > 第231章 區別對待
  徐書記和沈部長是外人,看不懂陳建國的表情,大爺爺卻心里清楚得很,

  當即慢條斯理地掏出煙桿,捏了個煙球塞進煙鍋里,擦燃火柴點燃,吐出一口濃霧,

  又抽了兩口,才輕聲說道,“這個事情啊,確實不好處理,主要是什么呢,能夠成為運動員的,都多多少少有點來頭,要不然也不夠格,對不對。”

  徐書記輕輕點頭,“這也是我擔心的地方之一,有前車之鑒啊,以前有運動員在培訓基地接受教育,后來轉了正,回到原單位,竟然成了培訓基地主管的頂頭上司,

  雖說這種概率不高,但誰能保證沒有?

  咱們不是那種十幾歲的熱血小年輕,那血氣一上頭,就什么都不管不顧的,咱們得把這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的關系都得給他理順了,盡量將影響降到最低,

  那么大一撥運動員過來,我是松一點呢?還是緊一點呢?

  如果松了,培訓沒有效果,我怎么跟上級交代?

  如果緊了,萬一要是哪天有人翻了身,心里記恨咱們小縣城,甚至是遷怒到小國身上,這些都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要不然我也不會這時候過來找你們商量。”

  大爺爺抽著煙點點頭,轉過臉看向若有所思的陳建國,說道,“小國,你徐爺爺說的都是掏心窩子的話,你腦子靈活,就算不為公,只為你自己,也好好想一想,最好是能有個什么法子,能把壞處降到最低的。”

  陳建國一聽就明白,大爺爺這是讓他說實話呢,

  便沉吟兩秒,說道,“我剛才想了想,好的辦法沒有,笨辦法倒是有一個,就是不知道合不合用。”

  徐書記聞言頓時精神一震,滿臉期望地看著他,“不管合不合用,先說來聽聽。”

  陳建國斟酌著說道,“我也仔細看過文件,記得這個‘右派運動員’,在內部也是有分類的,是吧?”

  徐書記點點頭,“確實是有分類,對于輕度的,可以留崗培訓,中度的就近培訓,重度的才會離開崗位,到很遠的地方去集中培訓,

  不過計劃分到我們這里來的,多半都是重度中的重度,而這些人也是最麻煩的,參與培訓前,每個人的來頭都不小,甚至有一批還是從北京分配來的,我最頭疼的也是這些人的安排問題。”

  陳建國抽抽鼻子,邊想邊說道,“就算都是重度,那里面應該也可以分個輕重出來吧?”

  徐書記眼神微動,看著他問道,“你的意思是?”

  陳建國比劃著雙手,小聲說道,“您看這樣行不行,比如,我是說比如啊,先在梅林村搞個基地,所有人過來之后,都先在這里落腳,

  這時候大家都是統一的,按照以前的標準來,什么都一樣,都沒有區別,”

  他說著突然抬起頭來,“您提前安排幾個人過去,要那種話不多但心眼活的,注意觀察記錄每個人的表現,然后您再將他們進行分類。”

  徐書記聽了個開頭,就大概明白他的意思,但是還想不太明白,當即問道,“怎么分?”

  陳建國用手指點了點自己的腦袋,“第一個標準就是思想和態度,一定要那種心思踏實,老老實實接受培訓的,但凡有一絲怨言,都不能要。”

  徐書記緩緩點頭,“懂了,我懂了,”

  然后又問道,“分出來以后,這些人怎么處理?”

  陳建國當即說道,“不管來頭是大是小,這些人都可以歸為一類人,算是積極分子,送到另外一個培訓基地去。”

  徐書記當即追問,“哪里?”

  陳家國看了看大爺爺,輕聲說道,“陳家灣!”

  大爺爺也明白過來,抽著煙笑道,“陳家灣可以,離縣城很遠,讓他們去那里也算是加強訓練,沒人會說是在照顧他們,

  正好,困難時期陳家灣開出不少坡地荒地,收成恢復以后,那些坡地因為產出不高,荒廢了不少,他們過去可以幫忙打理一下。”

  陳建國笑了笑,“除了農活,還要組織他們學習李先生的理論,每個星期都要交一篇心得,這些心得匯編起來,優先提交上去,作為是否轉正評估的參考。”

  徐書記緩緩吐出一口氣,隨即笑道,“既然都分類了,不妨再多關照一點,在生活上給他們一點幫助,也算是留點香火情。”

  陳建國點點頭,“也可以,但是不能出格,出格就太明顯了。”

  大爺爺說道,“那這個人情就讓陳家灣去送,縣里把物資給公社,公社再加一點,照顧好他們。”

  徐書記指了指大爺爺,笑道,“你還真是見縫插針,會撿便宜。”

  要是那些人真能回到原崗位,得了陳家灣的照拂,還能忘了陳家灣的好?!

  不過這個主意是陳建國想到的,給陳家灣謀劃點福利也很正常,反正陳家灣也是縣里的地方,不算肥了外人,他也就不再多說,轉而看向陳建國,問道,“那剩下的呢?”

  陳建國說道,“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思想還有待提高的人,但也要分類,就按來頭大小去分,來頭稍小一些的留在原地,惹不起的那些,都送走。”

  徐書記又問道,“送去哪里?”

  這些人跟剛才那批人又不一樣,算是雙刃劍,用得好則好,用不好也是個麻煩事。

  陳建國想了想,說道,“盧家灣。”

  徐書記微微一愣,“為什么放哪里?”

  陳建國說道,“距離縣城十里路,不算近也不算遠,盧家灣水、地各一半,不算窮也不算富,可以很好地代表我們縣城的實際情況,而且那地方挨著長江,如果有誰的什么親戚想偷偷摸摸地過去找他們,坐著船直接就到了,很方便。”

  一聽這話,徐書記頓時哭笑不得,卻也認為陳建國說的對,

  才十四歲的年紀,心思就這么縝密,難怪他能成為全國聞名的大作家。

  陳建國笑了笑,繼續說道,“再一個,他們畢竟是來接受培訓的,既然思想上轉不過彎,那就在勞動上多下力氣,

  不過,這些人也得罪不起,咱們就一視同仁地對待,除了每天晚上的理論學習,還有生活上不短缺什么物資之外,別的都不要特殊處理。”

  呼出一口長氣,他最后說道,“這樣把人分成三類,對上級能有交代,對他們也沒耽誤培訓,還適當地照顧了一批人,上上下下都能說得過去,

  如果還有您說的那種小心眼,回頭去找在陳家灣培訓過的人幫忙,他們多半也不會看著不管,這樣安排總應該沒有問題了吧。”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