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從縣令開始逐鹿天下 > 第366章 濱州之變
  “賣報!賣報!”

  “皇上下旨,凡貪污軍餉五十兩及以上者,西市口砍頭示眾嘍!”

  今日皇家日報剛登臨各大茶樓酒肆,京都的氣氛立時就變了。

  不僅是官場,就連民間也是一片嘩然。

  今天就要在西市口處斬所有涉案官員,三品以上者兩人,五品以上者十一人,七品以上者共計五十九人。

  其中詳情報道了這些官員貪墨軍餉,及如何勾結涉案的詳情。

  百姓們對此更是喜聞樂見,早早地就把住了西市口,等著看殺頭呢!

  真的是一群吃瓜群眾。

  “這些龜兒子真是該殺啊,聽說那個叫王之貴的,家里小妾就有十八個,他怎么就睡得過來!”

  “哼!所以啊,這種人就是該殺,我特么連媳婦都娶不上呢!”

  “……”

  對于皇帝陛下痛殺貪官,老百姓無不拍手叫好。

  如今這朝堂的旨意,基本都靠報紙來傳達了。

  就連好些朝臣,第一時間知道皇帝的心思,都不是圣旨,而變成了報紙。

  可這樣有一個好處,就是不僅當官的知道是怎么回事。

  就連底層老百姓都能第一時間知道事情的原委。

  雖然現在的皇家日報還真正做不到每日一報,可基本能做到三日一報。

  因而這就成了好些權貴世家的老爺們喝早茶時,必然要有的東西了。

  有時三天不見報,心里就癢癢。

  其中,也自然有很多人表示反對。

  認為朝廷的事應該朝廷自己處理,沒有必要搞得人盡皆知。

  更有甚者,在知道皇家日報發布的信息后,還在私下里造謠皇帝殺人太多,會遭天譴。

  不過這些謠言,很快就被報紙產生的輿論壓力給覆蓋過去了。

  總之,現在唐帝也很喜歡用這樣的方式發布宮里的旨意。

  真正做到了控制京都的言論。

  緊跟著又過了兩日,皇家日報刊登了一則關于冊封王潛為“武威大將軍”的頭版消息。

  至此,征北大將軍人選終于塵埃落定。

  唐帝最終力排眾議,將文人出身的王潛提拔為武威大將軍,手握十萬大軍,前往西北征討黨項人。

  對于唐帝來說,這得需要多大的信任,才能下這樣的決心!

  這自然也可以看出,王潛在唐帝心中的位置。

  那不是一般的好,而是特別好。

  因為唐帝一旦做出這個決定,便等于是把唐國的前程都交給了王潛。

  這一仗若是輸了,那么整個唐國的命運都將由此顛覆。

  ……

  ……

  轉眼已是四月二十三日,距離大軍出征還有七日。

  一封八百里加急塘報深夜入京,給一直尚在備軍出征的唐帝平添了幾分沉重的危機。

  濱州總督、寧遠侯劉友舟居然聯合齊王李熠發布檄文,意欲起兵清君側清除朝廷奸佞。

  而劉友舟要誅殺的首位奸佞竟然是剛冊封為武威大將軍的王潛。

  劉友舟此舉,分明是不滿唐帝對王潛的任命,想要謀奪大將軍之位,篡奪兵權。

  而讓唐帝最為惱怒的是,那個在封地陵城囂張跋扈,無惡不作的老齊王李熠居然在檄文中指責,當今皇帝聽信“奸佞”讒言,而不得不起兵清君側。

  全然不提,他在陵城征召民夫,大興土木,結無賴,養剌客,勞民傷財的惡事。

  還把陵城當地官員視為家奴,私僣帝號,詛咒巫蠱。

  就這樣的人也有臉敢說清君側。

  這齊王擺明了,就是想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

  還有這劉友舟,乃是太后在世時所親封的寧遠侯,總督濱州,先帝在時,征討西蜀,算是為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

  居然也敢起兵造反。

  而最主要的是劉友舟在濱州經營多年,對外號稱握有五萬精銳。

  自唐帝登基以來,太后便在內地及邊境重鎮設都督府,負責一個地區的軍政事務。

  元福七年,全國共有都督府二十七個。

  自元福十年并為十三個,按轄區人口,分為上、中、下三等。

  上都督府,也就是所謂的大都督府,全國共有五個,分別設立在益州、涼州、荊州、朔州,以及濱州。

  中都督府和下都督府,全國加起來則是不下五十個。

  這幾乎已經囊括了唐國所有的兵力。

  眼下正是北伐大軍出征之際,誰曾料想后院起火。

  唐帝立刻召集幾大主要閣臣入宮商議。

  很快左相余天正、康王以及各部大佬聯袂入宮陛見。

  “參見皇上!”

  “都免禮吧!”

  唐帝說罷,便讓海德旺將塘報傳給諸位閣臣一一看了。

  “這齊王李熠是什么意思?他身為李氏族人難道也要謀反嗎?”

  康王在朝堂上看完塘報,也是雷霆大怒。

  這些日子以來,他一直在忙于兩淮鹽稅的事,其中就牽連出好多關于齊王勾結鹽商的案子。

  當時康王還曾向皇上請旨說,要不要對齊王網開一面,畢竟這是李氏族人,怕把李熠逼急了。

  可唐帝當時給出的旨意,就是不管是誰,都嚴查不誤。

  兵部左侍郎馬常波也是捶胸頓足,憤憤道:

  “還有這篇檄文里,竟然說要讓武安侯交出兵權,退出朝堂,不得插足軍事,這簡直就是將皇上的旨意當耳邊風。”

  現在朝中大臣都知道唐帝啟用王潛的決心,是絕不會答應劉友舟的要求。

  “余相,你的意思呢?”

  如今已是朝廷左相的余天正,此時也是眉頭深鎖,沉吟半晌后開口說道:

  “這件事著實有些棘手,倘若現在對劉友舟用兵,將會大亂朝廷的計劃,以臣看來,最好還是和平解決此事才是上策。”

  “皇上,萬萬不可!”

  康王當即否決道:“劉友舟公然謀逆,倘若朝廷與他和談,只會助長賊人氣焰,斷不可開此缺口。”

  唐帝聽聞余天正的話,眉頭也是緊皺,顯然也不同意余天正的話。

  這時門下侍中夏忠進言道:“皇上,如今朝廷急于整頓吏治,可也不能逼得太急,尤其對于兩淮鹽商牽扯龐大,更是需要循序漸進,好多地方總督,藩王都與這些鹽商有牽連,這就是逼之太急的后果啊!”

  整頓吏治是唐帝交給康王在辦的事,這本來就是一件亟需整頓的朝廷大事。

  “不整頓吏治行嗎?”康王瞪著夏忠,說道:“如今朝廷對外要打仗,需要銀子,那些鹽商哪一個不是富得流油,不抄他們的家,如何籌集軍資,這些朝廷蠹蟲通通該殺!”

  夏忠回懟道:“可一下子斬殺了如此多朝臣,這是有損皇上的仁德啊!”

  “放肆!”

  唐帝也是動了怒火,猛地咳嗽起來,海德旺趕忙上前撫背安撫一番,等到唐帝氣息平和下來。

  眾人這時都只得躬身請罪了:

  “皇上,還請將息龍體!”

  唐帝緩和著氣息,擺擺手示意海德旺退下,這才柔聲開口說道:

  “眾卿勿要擔心,朕的身子朕知道。現在正是朝廷危難之際,還請眾卿暢所欲言,如今這濱州之亂,可傳聞劉友舟手握五萬精銳,此事當該何解?”

  康王似乎早已候著唐帝說出這句話,立刻出班躬身一揖道:

  “皇上,陳友舟號稱集結了五萬精銳,依臣看來,他最多有三萬兵馬。臣懇請領兵親赴濱州,一定手刃逆賊劉友舟,活捉齊王李熠回京,聽候皇上發落。”

  康王李侹生得是人高馬大,說話又是聲若洪鐘,天生就是帶兵的能手。

  然而,唐帝卻道:“如今朝廷整頓吏治還離不開三叔,至于領兵之人,還是另擇他人為宜。”

  話落,馬常波立刻回奏道:“皇上!現在濱州亟需一位朝堂重臣前往穩定大局,切莫不可再讓局勢蔓延,臣懇請由上將軍楚寧統率京北大營直赴濱州平叛,以正軍心。”

  康王眼中頓顯一股騰騰殺氣,死死逼視著馬常波。

  唐帝將這一切盡收眼底,眉頭卻是一挑,好你個馬常波,現在是越來越懂朕的心思了。

  “好!就以馬卿所言,海德旺,著人即刻宣召楚寧入宮覲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