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從縣令開始逐鹿天下 > 第494章 教育改革
  對于李鴻侖的話,楚寧本以為李賢會反駁,可誰知李賢竟是乖巧的點頭說道:

  “這件事左相已經給朕提及了……聽聞李先生的長孫女也已經到了適婚年齡,可曾婚配?”

  這一下倒是輪到李鴻侖有些不知所措了。

  皇上這樣問,那意思再明顯不過。

  這便是等于皇上要跟自己攀親戚了。

  “回皇上,長孫女年方二八,確已到了婚配年齡,只是目下并未婚配。”

  “好啊!”

  李賢贊許道:“聽左相說起,此女深得李先生家學,博聞強識,而且琴棋書畫,無一不通。”

  李鴻侖微微欠了欠身子:“皇上謬贊了!”

  “行吧!這件事便交由左相安排。”

  李賢輕松便處理了李鴻侖口中所謂的朝廷第一大事,話鋒一轉說道:

  “李先生,前些日子朕提出想在翰林院選出一批讀書人來充當伴讀,此事進展如何了?”

  對于這件事,李鴻侖顯然早已有了措辭,恭聲回道:

  “回皇上,人選名單我已經擬定出來了,歲末朝會上,我會奏請此事。”

  李賢滿意的點點頭,接下來才說起了今夜召見的主題:

  “前些日子楚寧諫言,要對科舉進行改革,不知李先生可有什么想法?”

  李鴻侖本就是天下文人之首,對于科舉更是極其關注,現在聽說楚寧諫言皇上對科舉進行改革,一下子就顯得十分重視起來。

  “哦,我想先聽聽楚大人有何高論?”

  楚寧謙遜的笑道:“高論不敢說,只是有些泛泛之談,想和李大學士溝通交流交流。”

  “請說就是。”

  楚寧明白,要想真正推廣科舉改制,那肯定必須要得到李鴻侖的擁護。

  至于李鴻侖這個人,也并不是頑固守舊的老學究,說起來他反而很重視采納別人的建議。

  于是,楚寧也就放開了,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這首先,科舉考試是為了國家選拔出優秀的人才,在我看來,這治國以教化為先,教化以學校文本,首先應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官學教育體系。”

  要想開民智,就必須改制舊科舉,廣開學堂,推行義務教育。

  可楚寧知道現在想要徹底廢除科舉制,肯定是不現實的。

  這一步不能邁得太大,不然,容易扯著蛋。

  這些事楚寧早在青山縣時便已經在做了,可現在是京都,面對的是皇上和李鴻侖,有些事情就不可能那么隨意了。

  李鴻侖這時聽了楚寧說的‘官學教育體系’還真就有些興趣,他可是最喜歡與人聊這些話題的。

  只聽楚寧繼續說道:“科舉制確實能為朝廷選拔出人才,然而,也存在一個極大的弊端,就是天下所有讀書人都只有一個目標,就是為了入仕為官。”

  “入仕為官本就是讀書人的宏愿,這有何不可?”

  李鴻侖不解。

  “李先生可有想過,其實文人與文官應該區分開來,并不是所有讀書人都適合做官的,而如今的科舉制便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所有的讀書人都培養成官員。”

  楚寧說道:“而那些讀書人如果不是為了做官,恐怕就根本不會選擇去讀書,這就不對了啊!這樣的教育理念就出問題了,文人學子們便成了晉升為官員的資源庫。”

  科舉制本就是為文人士子們服務的,然而讀書人想要晉升,便須拜師,于是就形成了師門裙帶關系。

  入仕為官后,更是形成拉幫結派,黨同伐異。

  在這些讀書人眼里,只是為了爭取到最大的利益,根本不是造福于百姓蒼生。

  甚至在楚寧前世的明朝后期,因dang爭而敗國,完全置朝廷大局不顧。

  李鴻侖這時也聽明白了楚寧話里的意思,現在的教育確實已經圖具形式:

  “那依楚大人所說,這科舉制應該如何改革?”

  楚寧按照心里早就想好的幾點建議說道:

  “其一,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放開科舉制考核標準,要把所有讀書人加以區分。

  比如擅于入仕為官可考進士科,擅于發明制造的,可考建工科,擅于律令法治的,可考法學科,再有擅于醫學的,可考醫藥科,繪畫者可考藝術科。

  就連武將們,也可設立武事科,誰說當兵的就一定得是大老粗,知識分子一樣可以入營做將領。

  所有科目共分為九大科,針對性培養九大科目人才。”

  嘶!

  李鴻侖倒吸一口涼氣,目光看了一眼皇上,顯然看皇上的表情似乎早都聽過這番說辭了。

  “楚大人,你說的這些倒是十分新穎啊!”

  楚寧頷首繼續說道:

  “這第一條其實也就是一個目的,就是不要把讀書人都局限在入仕為官上,廣大天地,應該大有作為。

  社會要發展,科技要進步,肯定靠的還是人才。

  所有人讀書都只是為了做官,這個時代如何會進步。

  只有充分將讀書人這個群體釋放出來,一個國家才會迎來真正的生命力。”

  這些認識,楚寧自然是站在后世的角度才能了解的。

  時代的局限性,即便是李鴻侖這樣的大學士也不可能跳得出來。

  李鴻侖連連點頭:“言之有理!你繼續說吧!”

  楚寧又道:“其二,應該成立專門的教育部,負責讀書人的教育事務。”

  “教育部?”

  “對!專門掌管教育工作的部門,所有教授學子的老師必須得到朝廷的認可,簽發教育文書方可授教。

  另外,可在全國各州府縣鄉鎮村開設學堂,分義務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四大類,分別對應為小學堂、中學堂、大學堂、專科堂。”

  李鴻侖越聽越感興趣,直接忽視皇上,催促道:

  “你接著說,我愛聽!”

  “這第二條是分門別類的培養學子,讓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更可以讓底沉老百姓有報效國家的機會。”

  這話就說得含蓄了,李鴻侖一聽就知道,這是為了打破門閥士族的壟斷,讓底層士子老百姓也有晉升出頭的機會。

  接下來,楚寧又將四大學堂做了闡述,自然是把后世的一些教育理念融入到了這個時代,二者進行了一番結合。

  比如小學堂針對年滿七周歲的孩子,學制三年,學習內容主要為三字經,九九乘法口訣,后可參加各鄉縣舉辦的考試。

  通過者便可晉升到中學堂,學制也是三年,只是學習內容提升一個等級。

  等到中學堂畢業,考試合格者,便可依次晉升為大學堂,大學堂學制四年,學習內容分九大科。

  之后學子們便可分門別類針對性學習。

  李鴻侖聽聞后,臉色早已是駭然了。

  這樣的改制,即便是他熟讀史書,也是聞所未聞的事。

  只是很快,他便想到一個關鍵問題:

  “請問楚大人,若是有錢人家倒還好,對于那些貧苦學子們來說,恐怕沒有錢進入學堂吧?”

  楚寧頷首說道:

  “所有小學堂和中學堂的費用,可由朝廷撥款,充作教育經費,實行六年義務教育制度。”

  李賢:“???”

  這一次,就連李賢也駭然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