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從縣令開始逐鹿天下 > 第588章 商議戰和!
  大殿上。

  李賢氣得是臉色煞白,捋了捋稀疏的胡子,雙眼怔怔地盯視著余天正。

  這位大唐國的左相,如今還是李賢的泰山,當朝國舅。

  若是對一個毫無作為的皇帝來說,余天正這番話毫無意義。

  可李賢自登基以來,事事處處都以皇兄李淳為榜樣。

  對于如今局勢,李賢作為一國之君,他不能讓馬鈺等邊防將士白白犧牲,也不愿妥協求和,甚至說割地求和。

  這些年來,唐國與北狄兩國邊界摩擦數不勝數,可唐國對此已經做出了太多讓步。

  凡此種種,讓李賢此刻的內心愈發矛盾。

  一方面,他不能忽視那些為國家捐軀的將士們,以及此事將在唐國老百姓心中泛起的家國情懷。

  另一方面,他也深知國家當前的實力,戰事一旦開啟,恐怕會帶來更多的百姓傷亡和國力損耗。

  此戰一開,必將是牽連唐國國運之戰。

  李賢不想讓唐國最后在他手里亡國。

  “左相所言,也讓朕甚感憂慮。”

  望著堂下的眾臣,李賢的語氣早已顯得越發沉重:

  “這五年來,唐國大力推行革制,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整頓吏治、解決官員冗余問題,如今在zheng治、軍事、經濟等各個方面都已顯得顯著成效。”

  說著,李賢話鋒一轉道:

  “可近年來多地都有戰亂,尤其去歲以來,多地災荒不斷,今年三月初以來,澶州因黃河也決了口子,洪水肆虐,波及百萬之眾。

  此時,百姓疲憊,若是再與北狄作戰,恐怕會對百姓造成不可承受之重。但各位愛卿所言,朕亦深感贊同,唐國絕不能因戰事而棄百姓安危于不顧。”

  李賢猶豫之際,目光掃過堂下眾人,最后停留在了兵部尚書馬常波的身上:

  “馬愛卿,你認為我國當前的兵力是否足以應對北狄的進攻?”

  馬常波一頓,深知皇帝這是在尋求他的意見,于是拱手答道:

  “皇上,唐國當前的兵力雖不足以一舉擊敗北狄,但若是以長慶侯掛帥,加上各地駐軍,與北狄一戰之力還是有的。只是……只是怕傷亡會比較大。”

  “傷亡……”

  李賢重復著這兩個字,心頭不禁一緊。

  他明白,無論是戰是和,都無法避免傷亡,只是傷亡太大,是否符合當下朝廷的最佳利益。

  就在這時,一道高亢的嗓音自大殿門口沉聲傳來:

  “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道理!”

  百官回頭看去,來人正是康王李侹,如今的叔父攝政王。

  歷史終于還是走到了這一步,先前以余天正為首的繼嗣派終于在zheng治利益的驅使下做出了妥協。

  昭順三年七月,康王全力支持余天正施行革制,有了康王的鼎力相持,不論是在朝官員,還是門閥士族們都開始積極主動響應。

  到了昭順五年十一月,李賢迫于形勢,在左相余天正等百官的廷議勸諫下,出詔日:

  “皇叔康王李侹治理國家,功績卓著,應當予以特殊禮遇,以彰顯其卓越功德,尊號為叔父攝政王。”

  隨后,康王的俸祿、冠服以及宮室制度均遠遠超過了一般親王的標準。

  就連朝中文臣武將的襲承升降、王公貴胄的管理也要經他之手。

  可謂是真正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在官員中的地位已經堪比皇帝。

  只能說李賢太弱了,比之先帝李淳,他完全稱不上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可這對先帝李淳來說,康王做到這一步,無疑也是他死前能布下的最好結果了。

  “參見皇上!”

  來到近前,康王先是淺淺一揖,算是行了君臣大禮。

  隨后便是目光掃過眾人,怔怔發問道:

  “如今北狄人已經攻破了云中城,殺我邊防將士,擄走我唐國百姓,如此境地若是諸位還要商議與北狄人和談事宜,那可真是枉為唐國官員,更枉為唐國人了。”

  余天正聞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憤怒。

  他瞪大了眼睛,看著康王,臉上的表情變幻不定。

  他知道,康王這番話,無疑不是針對他來的。

  康王此舉無疑是想通過激發皇帝的憤怒,進一步推動與北狄人的戰事。

  然而,他也清楚,康王的話雖然偏激,但卻是事實。

  北狄的侵略已經讓唐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如果再不戰,國家的尊嚴和百姓的安危都將受到更大的威脅。

  “康王所言,本相自然也是深感痛心。但戰事并非兒戲,絕不能因為一時的憤怒,就輕易地決定國家的命運。”

  余天正深吸一口氣,試圖平復自己的情緒:

  “康王如今貴為攝政王,自然應該更加謹慎才是。”

  “左相此言差矣!”

  康王聞言,當即反駁,立刻上前一步,對著李賢拱手道:

  “皇上,我國當前的兵力雖不足以一舉擊敗北狄,但此戰非打不可。本王愿親自掛帥與北狄一戰,不勝,則治臣之罪。”

  聽聞康王想要親自掛帥,與北狄人一戰,李賢心頭不禁一緊。

  他明白,眼下自己作為皇帝,唯一還能掌控大局的便是這軍權了。

  若是軍權旁落,自己作為皇帝,便再無話語權了。

  說來這皇帝大位,真是讓人痛苦煎熬。

  明明原本就是父子,卻要父子不能相認,就連平日里的兄弟姐妹都再無知心話可說,臨到后來,還搞得人人猜疑。

  唯一能夠相信的,能夠說些真心話的,竟然是身邊的太監。

  這時的李賢才算是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做孤家寡人。

  也算是真正明白了,皇兄李淳當年承受過多少寂寞的苦難,唯獨與他最交心。

  可現在已經上了路,就必然還得走下去。

  擺在面前的事,無論是戰是和,都是一場關于國家命運的抉擇,自己所作出的選擇,意味著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可是這位雄心勃勃的康王,自己昔日的父親,李賢又如何敢全然相信他。

  “皇上!”

  就在這時,余天正見狀再次出班奏對:

  “我中原之地,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敵人,就放棄我國的仁義之道。我國百姓疲憊,斷然不能再承受戰火的摧殘。臣認為,此時我們應該以和為貴,盡量通過外交手段,解決此次爭端。”

  刑部尚書李冠陽也是再次出列,拱手說道:

  “是啊,皇上,如今局勢艱難,不能再戰。另外,北狄鐵騎,天下聞名,我唐國如何應對,這一旦戰敗,恐怕會對朝廷的穩定造成重大影響,還望三思啊!”

  李賢緊皺眉頭,望著堂下的眾臣,心中矛盾不已。

  這些事情為何就落到了自己身上?

  目光緩緩掃過眾人,最后落向了同樣在凝視的關小鵬。

  “皇上,臣有奏對。”

  李賢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關愛卿但說無妨!”

  關小鵬拱手施禮道:

  “這些年長慶侯苦心經營遼東,如今已是面目一新,朝廷各項舉措都得已施展,原有地方割據勢力均被鏟除,就連多年的倭患都已肅清,臣諫言,應即刻下詔長慶侯火速入京,商議北狄戰事。”

  這無疑,就是想舉薦長慶侯掛帥出征北狄了。

  馬常波立刻回稟道:“臣附議關大人所言,還望皇上明鑒!”

  李賢點了點頭,目光掃了一眼陰沉的康王,跟著深吸一口氣,終于做出了決定:

  “諸位愛卿,當前朝廷局勢艱難,朕決定,即刻下詔長慶侯入京,商議北狄戰事,無論是戰是和,朕都需要你們的鼎力支持,諸卿定要同舟共濟才是。”

  堂下馬常波聞言,當即拜謝:

  “皇上英明神武,我大唐必勝!”

  眾臣皆知,如今唐國是戰是和,便與長慶侯息息相關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