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大家請我當皇帝 > 第三百三十八章 困厄
  難歸難,張順又不能攤手不管,心中有氣的他打定主意要狠狠敲他們一筆竹杠,來出一口惡氣。

  當“闖王”、“闖將”一身狼狽的趕回來的時候,見了張順不免多少有些尷尬。

  張順也不是那婆婆媽媽的性子,直接開門見山道:“民以食為天,即使有萬般本事、千般無奈,也不能讓義軍餓著肚子。如若不然,不等官兵來攻,我們不戰自潰矣!”

  “闖王”無言以對,只得拱了拱手道:“舜王仁義,不計較恩怨,千里來援,高某感激不盡!”

  “只是如今義軍只占據這濟源一處,糧食早已搜刮殆盡,我等亦無能無力矣。若是舜王有什么辦法,只管說出來,只要我們能做到的,無有不應!”

  張順正等著他這句話呢,便一副苦惱的樣子道:“今年老天不開眼,山西發生大旱,民不聊生,糧價飛漲。我頗有些門路,可以從別處運來糧食,只是這一路人吃馬嚼,外加商人獲利,價格確實低不得!”

  義軍錢財來的容易,倒不甚在乎。那“闖王”聞言張順有半分,連忙一口應道:“義軍之中別的物件不多,唯有這身外之物尚有不少。你開個價,有多少糧食,我們義軍要多少!”

  張順其實哪有什么門路,他那便宜老丈人李百戶上次送來五千石糧食以后,至今尚未再次運糧過來。

  好在上次因為義軍和張順鬧翻了,倒替他省下不少糧草,再加上紅娘子勤勞持家,從舜王坪、圣王坪產出一些,日常又購進一些,才勉強湊個三四千石。

  張順便笑道:“如此好說,一石十兩紋銀,我先讓人送來二千再說。”

  “好,一言為定!”“闖王”聞言大喜,也不還價。這倒讓張順頓時頗為后悔,卻是忘了再多報幾兩價格。

  原來尋常時節,這糧價每石也不過一兩出頭,最多也不過二兩有余,張順這一張口便翻了個七八倍。只是義軍正在生死存亡之際,哪里還顧得了許多?

  張順之前在澤州敲詐城中大戶,也不過詐出了三四萬兩。他這一年了養兵練卒,置辦鎧甲武器及建設營地,皆投入不少,早已經接近花費殆盡。

  如今又得了這筆橫財,張順也頗為喜歡。甚至一時間都生出了干脆讓自己便宜老丈人李百戶到處購糧,自己充當二道販子賣與義軍發家致富的想法。

  好在張順清醒的認識到亂世“有槍便是草頭王”的規則,沒有武力保證,自己手中再多錢財也不過為他人做嫁衣罷了。

  雙方計議已定,張順連忙命令李際遇帶領人馬返回營地原來糧草穩定軍心,一邊便整頓人馬和官兵交手。

  等到李際遇運來糧草以后,義軍士氣稍振,張順命令“闖王”和“闖將”帶領精銳遮蔽戰場,自己親自帶領麾下人馬攻打碗子城,試圖打通天井關。

  但是由于延綏副參將李卑有了防備,再加上天井關地形險要。張順命令李十安帶著十幾門火炮轟了三日,也沒能夠攻打下來。

  直到張順得到消息,曹文詔帶領大軍來援,才提前撤退,以免為官兵所趁。

  這一次張順策劃十分周全,結果還是受挫于碗子城下。其他義軍統領倒是明白當前困境,也沒抱怨什么,但是仍然止不住義軍士氣低落。

  正當張順準備重整旗鼓,再想對策之時,舜王坪營地陳長梃又派人傳來消息。

  不知為何曹文詔發現了圣王坪營地,并發動了突然襲擊,營地損失慘重。曹文詔又尾隨潰兵追至舜王坪,陳長梃親自帶隊進行防御,已經擊退了官兵三次進攻。

  但是鑒于官兵兵強馬壯,人多勢眾,恐怕堅持不久,希望張順早日返回,擊退曹文詔。

  張順不由大吃一驚,他這營地頗為隱秘,除了少數義軍知道之外,并無其他人知曉,如何就走漏了風聲?

  張順一時間都懷疑是其他義軍統領故意泄露給曹文詔,以報復當初自己不與曹文詔接戰,導致義軍遭到了前后夾擊。

  雖然當初一個是自己實力不濟,不愿意招惹曹文詔,一個是曹文詔和自己交過手,不愿招惹自己的霉頭罷了。但是架不住人心陰暗,有人因此怨恨自己。

  張順知道如今不是計較這個的時候,暫且記在心里。他急忙召集張慎言、宋獻策一番權衡利弊以后,召來蔣禾命他帶領五百刀盾手返回營地。讓他幫助營地遏制曹文詔的進攻,并伺機協助把全營上下通過垣曲撤退到濟源附近。

  又過了十來天,張順仍然沒有能夠在軍事上取得太大進展。這時候,舜王坪營地上下一并撤到了濟源。

  雖然,之前損失了不少,依舊還有七八千人馬,再加上義軍七八千人馬,張順麾下三千余戰兵。這小小濟源城便匯集了近兩萬人員,一時間糧草壓力大增。

  那紅娘子、李三娘、李香都一并趕了過來,臉色都不太好看。李香是剛剛入了新家,“家”卻沒了;李三娘是觍著肚子趕了過來;紅娘子更不要說了,舜王坪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她親自安排建設而成,如今卻全沒了。她們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張順急忙連番安撫,才勉強穩住她們的情形,只是這義軍士氣不免第二次受挫。

  張順這時候也終于明白了,《孫子兵法》中所言:“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是什么意思。

  如今天寒地凍,與戰不利;義軍勉強合營,不能如臂使指;官兵眾,義軍寡;官兵皆是精銳,義軍參差不齊;至于賞罰之事,又非自己可以過問,如此觀之,義軍此戰必敗矣,非人力所能為也!

  怎么辦?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走!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正是此意。

  張順遂心生退意。只是如今義軍三面臨敵,唯有黃河以南,才是官兵防守薄弱此處。

  只是官兵早已料得此處,將黃河兩岸船只一并清理干凈,如今河上竟然半只舟船也沒有。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