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大家請我當皇帝 > 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策守城(下)
  陳奇瑜剛剛下完命令,左右士卒開始動彈起來。不曾想,城上突然有人高呼道:“福王有諭,河南總督陳奇瑜聽旨!”

  陳奇瑜聞言一愣,不由大怒,正要阻止左右聽宣。卻看到城上站出來一位圓球似的人物,他左右高聲宣讀道:

  “本王本是神宗皇帝后裔,母后原為皇貴妃鄭氏。因父皇偏愛,臨崩之際,封母妃為后,本王當為嫡子!”

  “朝臣無禮,欺我孤兒寡母。故而立光宗,而棄本王。光宗朱常洛者,本恭妃王氏之后,當為庶子。”

  “以庶奪嫡,違逆朝綱!本王原本孤立無援,不得不忍之。”

  “如今有義士舜王,愿為本王討回一個公道。我欲效法成祖,‘清君側’,除亂臣,還請諸君勉之!”

  陳奇瑜等到城上宣讀完“福王口諭”,眼前一黑,差點栽下馬來。

  你道怎地?原來經過那兵部尚書張鳳翼的諫言,崇禎皇帝對于張順提出的所謂“嫡庶之爭”,絲毫不予以回應,只當不知。

  如此一來,倒是大大減緩了這些“謠言”的傳播速度。

  那陳奇瑜本在陜西一心剿匪,雖然偶爾聽到些風言風語,倒也沒放在心上。

  他哪里想到,當官兵兵臨城下的時候,福王突然來這么一出,頓時頭皮發麻。

  蠢夫愚婦或不解其言,陳奇瑜飽讀詩書,又曾任五省總督,他如何不知這套言辭的厲害?

  這簡直要把大明光宗、熹宗至崇禎三代帝王的根子都給刨了,他如何不驚?

  陳奇瑜當然知道其中有強詞奪理的成分,不過大明王朝有成祖朱棣成例在前。

  正所謂“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陳奇瑜本身就有“三百萬白銀”的麻煩在身,難免有些猶豫不決。

  既然如此,今日不是用兵之時。河南總督陳奇瑜大手一揮,下令道:“姑且退往三里外立營,修整半日,明日再作計較!”

  等城市諸人遠遠望見陳奇瑜大軍有序的向后撤退,才暗暗松了一口氣。

  紅娘子這才連忙下令道:“趙先生、馬姑娘和王總兵,還是麻煩三位把福王請回府中!”

  三人聞言連忙應了,讓左右扶著體重三百六十斤的福王殿下,一步三喘的下了城樓。

  那王總兵正是昨夜襲營的王紹禹,沒想到這廝命大。他麾下士卒折損了一百多人,自己卻毫發無損。

  左右此人納了投名狀,再也無法在義軍和官兵之間觀望了。紅娘子大大方方命人把那兩千兩賞銀付了,河南總兵王紹禹心中美滋滋,絲毫不知竟然被老道士宋獻策坑了。

  紅娘子盯著王紹禹的背影看了一會兒,這才收回目光,笑著對宋獻策道:“宋獻策真是足智多謀,有此三策,洛陽城固若金湯矣!”

  “不敢,不敢!”宋獻策連忙客套道,“都是些雕蟲小技,幸得張公補全,才勉強起點作用罷了!”

  原來義軍這一路騷操作下令,竟然全是宋獻策的計謀。

  這第一計便是“一石二鳥”,他先哄騙河南總兵王紹禹出兵夜襲,果然如他所料被官兵所敗。

  然后,他便利用官兵麻痹大意的心里,讓趙鯉子親率張順留守的一百親兵,前去鼓噪劫營。

  那楊化麟果然大敗王紹禹以后,以為萬無一失,便早早的休息了,被趙鯉子打個了措手不及。

  這一策既削弱了城中不安分力量,又騷擾了城外官兵,提升了守城士卒的氣勢。

  這一手是如此的漂亮,令張慎言都不由刮目相看。他私下里不由暗自嘀咕道:依照風格來看,這手法倒和張順那廝如出一轍,莫非自家主公其實是他的私生子不成?

  這第二策倒也簡單,當時宋獻策笑道:“自古以來,有‘四面楚歌’之說,我亦略作歌曲一首,明日令士卒傳唱,以弱官兵士氣。”

  宋獻策當場唱了一遍之后,張慎言嫌棄不少言辭太過粗鄙,又幫他稍加潤色,才在陳奇瑜面前唱出了那么一首歌曲來。

  此歌一出,無論官兵知與不知。官兵單挑失敗的丑行,明日便會傳遍全營上下,士氣就會受到影響。

  至于第三策,便是請福王出馬,招降城下的官兵。

  張慎言雖然老于官場,由于頭次遭遇作戰之事,難免有所焦慮,考慮不周。

  經過宋獻策提醒,張慎言倒是豁然開朗,他連忙笑道:“皇家之事,豈能一言而決?那陳奇瑜身為朝廷重臣,必不為所動。”

  “依我之見,當挑起嫡庶之爭,讓他陳奇瑜心疑即可。將乃軍之膽,主帥心中有疑慮,麾下將士必然不用命!如此洛陽可全,主公可待!”

  遂后,張慎言便草擬了一封“王諭”,便把福王請了出來,在城上宣讀了一番。果然陳奇瑜如同張慎言所料,心中驚疑不定,只好退兵立營去了。

  話說那河南總督陳奇瑜立了營地,便把其余諸將趕出帳外。自己在帳內反復踱步,低聲反復念叨道:“副總兵楊化麟誤我!尚書張鳳翼誤我!陛下亦誤我!”

  也難怪陳奇瑜如此殘念,本來好端端的剿匪之事,怎么就變成了“嫡庶之爭”了?

  有成祖朱棣成例在前,哪個不開眼的家伙想參合這種事情?勝敗乃兵家常事,朱家人的事情,自己一個外人何必參與呢?

  當初建文帝的大臣齊泰、黃子澄和方孝孺等人不但被處以磔刑,還株連九族。其家中女眷亦都被送去軍營,日夜不停的“轉營奸宿”。被摧殘至死了,便被抬去喂狗。

  如此凄慘的下場,哪個大臣還敢公然站隊呢?不要說如今崇禎皇帝勢大,當初建文帝勢力豈不是更大,結果是什么下場呢?

  河南總督陳奇瑜哪里知曉這些傳言亦多有不實之處。只是“三人成虎”,口口相傳,再加上老朱家素來寡恩狠毒,倒是讓人先入為主的信了七八分。

  陳奇瑜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直到第二天早上,他才突然想起來當初自己接旨的時候,兵部尚書張鳳翼夾帶給自己的書信來。

  “萬務以剿滅‘豫賊’為是!”

  “豫賊”!為什么是“豫賊”?這下子陳奇瑜豁然開朗起來。

  原來兵部尚書張鳳翼早已經知曉其中關竅,特意囑咐自己“剿滅‘豫賊’”,不可傷及“福王”!

  這其中利害關系,第一便要站隊崇禎皇帝,不可動搖;第二便要護得“福王”周全,既不能使崇禎皇帝背負“傷叔之名”,亦不能使自己背負傷及皇家宗親之名。

  第三才是剿滅“豫賊”。何為剿滅“豫賊”?豫地無賊,即為剿滅罷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