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大家請我當皇帝 > 第九十四章 重甲(下)
  “哈,哈!”李際遇身著王徵送來的板甲,賣力的揮舞著手中的大斧,做著劈、砍、砸、摟、截等一些列動作。

  甚至他還玩了一手三花蓋頂,只把手中的大斧舞的虎虎生威。

  “怎么樣?”眼看李際遇舞了半晌,氣息不亂,張順也不由對他刮目相待。

  原來張順手底下有悟空、王錦衣、陳長梃、曹變蛟、魏從義這樣一干猛將,卻是忽視了李際遇,不意他竟有如此本事。

  原來這李際遇使一把六尺長大斧,大斧一面施刃,一面為帶有可以的尖棱的斧背,這是自唐代一來典型的長柯斧形制。

  那斧頭自重十斤,連柄共計一十二斤。

  若論其重量,不要說悟空的三十六斤金箍棒,就是和張三百二十斤的三尖兩刃刀相比,都要輕上不少,但是張順依舊不敢小瞧于他。

  他前世出身于建筑行業,也曾輪過十斤的大錘,當然知道這玩意兒究竟有多沉。

  更何況前世那錘,把柄不過三尺,而李際遇這把卻長六尺。

  根據杠桿原理,便知相較于前者,其耗費力氣更是一倍有余。

  “好,好個鐵臂手!”李際遇收了手中沉重的大斧,不由道,“完全不影響我揮舞大斧。”

  “只是這身甲不甚舒服,不如明甲、暗甲方便使力。”

  “這樣嗎?”張順聞言也頗為驚奇。

  他原本以為這身板甲對靈活性影響最大的部位應該是手臂,萬萬沒想到確實胸甲卻是影響了發力。

  張順不死心,又連忙挑選了幾個身材與自己相仿之人,讓他們分別試驗了一番,結果卻是大同小異。

  “舜王!”王徵見狀不由有幾分羞愧。自個千辛萬苦尋來的鎧甲,卻沒想到沒甚優勢。

  “不妨事。”張順擺了擺手道,“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這鐵臂手連接之法頗為精巧,亦足為義軍參照,取長補短。”

  “那這質量還試驗嗎?”李際遇看了看面前的外表光鮮的“板甲”,不由有幾分不舍。

  “試,為何不試?”張順奇怪道,“難道你想戰場上被敵人一銃兩洞,前后透明?”

  李際遇聞言不說話了,再漂亮的鎧甲,如果質量堪憂,那也是不堪用之物。

  “來,試一試這個!”張順笑著拿出來自己新設計的步銃,遞給李際遇道。

  這一長一短兩支火銃本來拿過來充當樣品,準備讓王徴依式大規模制作,如今剛好拿來實驗。

  “砰!”只聽見一聲巨響,被新式火銃強大的后坐力一撞,李際遇身體不由一震。

  “真是好大的勁兒!”李際遇不由驚訝道。

  “舜王真是天資縱橫,頗得遠西器械之要,竟然能自行設計遠西銃!”那王徵也不由為之拜服。

  他并沒有見過西班牙重型火繩槍,故而對此火銃威力頗為驚訝。

  “去,看看那甲胄怎么樣了!”到了張順這個地位,什么溜須拍馬之詞不曾聽過,對此都懶得回應。

  李際遇聞言連忙奔跑了過去,不多時驚嘆一聲,連忙讓士卒幫忙攜帶著兩副鎧甲跑了回來。

  “舜王你且看!”李際遇不由指著兩副鎧甲道。

  張順一看那“板甲”凹陷了進去,彈丸正鑲嵌在凹陷最深處,即便沒有打穿,亦相去不遠。

  再看那明甲,胸前甲片也是凹陷了一塊,只是彈丸早不知崩飛到哪里去了,竟然沒有射入。

  原來這冷鍛甲片質量好、硬度高,居然抵擋住了新型火銃的射擊。

  “那個……那個,其實這胸甲還可以繼續加厚……”王徴不由低聲辯解道。

  “不必了!”張順擺了擺手,心理算明白這鎧甲距離淘汰不遠了。

  原來這一次試驗距離為七十步,雖然兩副鎧甲都勉強抵擋了彈丸侵徹,但是也從側面說明三十步以內,無論哪個都必然力不從心。

  “這樣吧!”張順沉吟了片刻,不由定調道,“這新式重甲便以明甲款式為主,皆用泡釘釘實。”

  “鐵臂手、腿甲關節部位皆仿造板甲制作,務必遮擋嚴實了。”

  “甲片都給我務必千錘百煉,鍛打結實了,該滲碳滲碳,該冷鍛冷鍛,以擲地有聲為準。”

  “甲片制成以后,遂即抽調試驗,若是能被擊穿了,便以不合格論處,溯及工匠,視輕重論罪!”

  “前胸甲片要厚,必需達到一分,其余部位稍薄,視部位打為七厘、五厘不等。”

  張順所謂“一分”、“七厘”、“五厘”皆是厚度標準,其中一分大概合后世三點二毫米,七厘合后世二點二毫米,五厘合后世一點六毫米。

  這個時代正常甲片厚度在一毫米左右,張順張口就給王徴定了一個高標準,他差點都要哭了。

  “舜王殿下,若是如此,我恐怕這甲沒有六十斤下不來!”王徴不由提醒道。

  “這么重嗎?”張順一愣,不由皺了皺眉頭道,“這樣吧,甲片以滿足滲碳、冷鍛等處理手段為前提,可以適當造大一些。”

  “非關鍵部位可以減少厚度,以五厘為準,盡量減輕一些重量。”

  “那……那好吧!”其實王徴倒不怕鍛造,他手里如今有三五十臺水力鍛錘,皆設置在西安以北的山中完全可以滿足鍛打之用。

  “那個戰襖和綿甲也不可少!”張順安排完王徴以后,轉身又對李際遇道。

  明代除了硬質防彈手段以外,還有軟質反彈甲。

  其典型代表便是綿甲和戰襖,二者材質皆以棉花為材料,用水浸泡踏實了。

  沖鋒陷陣之時,便可以將其披在鐵甲外面,以增強對火銃的防御。

  其中戰襖是一種特制的短袖棉衣,甚至直到十九世紀朝鮮還曾制作使用過這種形制。

  后來被美國人繳獲以后,成為防彈衣這一理念的來源之一。

  而綿甲又即棉甲,最早制作方法和戰襖別無二致。

  只是后來隨著火器越來越犀利,棉甲力不從心,便又在里面增添了鐵皮,就變成了明末清初的經典棉甲樣式。

  但是,除此以外,有時候攻堅隊伍也會特意在鎧甲外面套一層純粹的綿甲,以增強防彈效果。

  其實張順也是同樣的思路,既然純鐵甲擋不住彈丸,那我干脆再外面再加一道軟質棉甲,形成緩沖來解決問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