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大明,剛流亡呂宋系統覺醒了 > 第197章 國之柱石杜立德
  “八百里加急,行人速讓!”

  “八百里加急,行人速讓!”

  又是一騎腰掛黃色令旗的士兵沖入了北京城,驚起一片雞飛狗跳。

  自昨夜開始,這已經是入城的第三名傳令兵,如此頻繁的軍情匯報讓民間出現了不少議論聲。

  有人說是北邊的羅剎國又在邊境鬧事了。

  也有人說是哪里又出了一名打著朱三太子鬧事的亂匪。

  當然,議論最多的依舊是明軍是不是已經打過長江了。

  不過不管民間如何議論,此刻的蠻清朝廷都已經沒心思去管了。

  因為騎兵不僅將天津失陷的消息傳了回來,同時送來的還有明軍登陸部隊的數量。

  足足30萬大軍!

  蠻清的探子們持續保持正常發揮,又一次給明軍人數多加了一點點……

  “30萬大軍!30萬大軍!諸位愛卿此事我們該如何應對?”(太子和監國都可以稱愛卿)

  金鑾大殿上“文武兼備”的胤礽已經鎮定不了了,他左右踱步,慌亂的看著底下的大臣,希望從這些人那里得到應對之法。

  但這群酒囊飯袋讓他們撈錢還可以,要他們在軍事上出謀劃策?

  微操大師常校長都能吊打他們一群。

  一時間,大殿上冷了場。

  事實上昨天晚上胤礽緊急召集大臣時就已經商議了應對明軍的對策。

  即對明軍進行沿途襲擾,以爭取時間收攏兵力回防京師。

  那時所有人都認為明軍主力部隊還在長江以南,這支在大沽口登陸的部隊人數應該不會太多,只要爭取到足夠時間給他們收攏兵力,以直隸地區三十幾萬八旗精銳去應對這些明軍,應該問題不大。

  但誰也沒想到明軍人數會如此之多!

  胤礽慌了,大臣們也慌了。

  “殿下,要不,我們去盛京避暑?”

  兵部尚書紀爾他布提出了自己的高見。

  紀爾他布是跪在地上說話的,他并沒有抬頭但仍然感覺到他這話剛一出口,就有無數道目光便落在了自己身上。

  避暑?神他媽避暑!

  受小冰期的影響,此時全球氣溫平均下降了1度,陸地氣溫下降了3-5度,雖然現在才八月末,但北京的白天最高氣溫也就20,和熱基本就不沾邊。

  說是避暑,實際上就是棄城而逃!

  “紀尚書,你兵部耗費糧餉無數,八旗新軍組建至今要槍給槍,要錢給錢,如今明匪來襲,你不思殺敵報國竟唆使殿下北逃!你究竟是何居心!”(所以紀爾他布姓什么?)

  大學士杜立德這時跳了出來義憤填膺道。

  講真,當紀爾他布說出去盛京避暑時,胤礽心動了。

  原本他都已經打算半推半就應了紀爾他布的建議了,結果杜立德跳了出來。

  好好的北巡避暑被這老東西說成了出逃!

  這讓他還怎么出…避暑!

  胤礽惡狠狠的看了一眼杜立德。

  這沒眼力見兒的老東西,等他登基立刻就讓其滾蛋。

  “咳咳,紀愛卿,北巡盛京避暑的事兒先放一放,眼下還是先商議如何應對這來犯的明匪吧。”

  杜立德的發言給北上盛京定了性,即使是胤礽也不敢在這個時候輕易就頂上個棄城而逃的名聲,因而此事只能暫時作罷。

  一眾大臣們也在此時集體裝起了鵪鶉。

  當然了,人群中也有例外,比如說蠻清脊梁杜大學士。

  此刻他看著集體裝鵪鶉的一眾同僚,一臉的痛心疾首。

  和這么一群蟲豸同朝為官,還怎么消滅明匪!!!怎么治理好國家!!!

  “殿下,明匪兇悍依靠的不過是火器犀利,如今八旗新軍同樣裝備有新式火槍火炮,明匪30萬人,我朝廷大軍也是三十多萬。

  明匪奔襲千里必然人困馬乏,且火炮沉重,遠距離作戰難以運輸,更何況明匪還要維持冗長的后勤補給線。

  反觀我朝廷大軍不僅以逸待勞,后勤補給,兵員武備皆占優勢!

  如此天時地利人和,此戰正是我大清給明匪重創之最佳時機啊!”

  杜大學士鏗鏘有力的話語回響在大殿之上,聽得所有人都一愣一愣的。

  我朝廷大軍原來有這么大的優勢嗎?

  雖然總感覺好像有哪里不對勁,但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啊!

  “杜大人,天津駐軍也有2萬人,但是他們并沒有擋住明匪的進攻。”

  有人道出了憂慮。

  杜立德看了那人一眼緩緩說道。

  “天津雖有駐軍兩萬,但進攻天津的明匪卻有‘10萬大軍’,且明匪是突然襲擊,即使城破也在情理之中。”

  “而現在我們則可以提前布置,明匪要想再次發動突襲已經成為了不可能。”

  好吧,天津城棄城而逃的八旗新軍為了逃脫責罰,也把攻城明軍的數量多加了一點點…

  那官員沒說話了,同時不少人經過杜大學士的這么一蕃鼓吹,還真就重新找回了一點自信。

  要不,逝一逝?

  朝廷大軍擁有如此優逝,即便不敵,堅守應該沒問題吧。

  胤礽也被這有理有據的說辭打動了。

  杜立德這老頭兒雖然討厭,但有時候還是有點用處的。

  “杜愛卿,既然你有十足把握,那么應對明匪大軍之事,就全權交于你了。”

  秉著能用就往死里用的原則,胤礽直接將這抗擊明匪的擔子扔到了杜立德身上。

  如果勝了,那一切好說。

  要是沒贏,你老東西不讓本太子北巡的仇那就該一同算一算了。

  ……

  文人領兵從來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前有大宋韓琦,范仲淹,辛棄疾,后有大明王守仁,袁崇煥,盧象升。

  雖然蠻清現在還沒有出現大規模文人領兵的現象,但也是遲早的事。

  一眾大臣對于胤礽的決定也沒有絲毫反對。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既然有人愿意站出來挑頭,那這麻煩事兒就和他們沒關系了。

  為了方便杜立德領兵,在保有保和殿大學士的原職外,胤礽還給了杜立德一個直隸大將軍的臨時官職,同時給加授了一個太傅虛職,以節制直隸各地駐軍。

  大將軍是臨時的,太傅是虛的,但自詡大清脊梁,國之柱石的杜立德還是毫不猶豫就接過了這擔子。

  末了他又用輕蔑的眼神掃視全臣。

  “一群蟲豸,且看本官如何力挽狂瀾,剿滅明匪,重鑄我大清惶惶天威!”

  ……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