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443章 年關難過(上)
  只半月便是小年了,京師的"年關"氣氛愈發濃郁。

  除卻仍舊"沸騰"的朝局之外,喧囂了一整年的京師終是漸漸安靜下來,操勞了一整年的市井百姓們將全部精力用于接踵而至的年關,或者采買應用之物,或者走親訪友,再也無暇理會暗流涌動的朝局。

  因為寒意愈發逼人的緣故,雖然五城兵馬司早早的便于城外設廠施粥,但每當晨曦于東方緩緩升起,還是能夠發現因為饑寒交加而死的流民乞丐。

  一些上了年紀的農戶們都是暗自感慨,這天氣是愈發詭譎了,多虧今年朝廷在遼東接連打了多個勝仗,并且取消了怨聲載道的"遼餉",不然這個年節絕不會這般熱鬧。

  ...

  ...

  與漸漸安靜的市井所不同,大明朝堂仍是喧囂不已,甚至隨著時間的流逝,還有些"愈演愈烈"的趨勢。

  內閣三位大學士仍是一絲不茍的于文淵閣當值,年過八旬的吏部尚書周嘉謨也在兢兢業業的核查眾多官員的"政績",余下的六部九卿們也在各司其職,絲毫沒有因為年關將近而有半點懈怠,除了"風聞奏事"的御史言官們...

  紫禁城中在駁回了幾本彈劾督查院御史的折子之后,由"東林叛徒"阮大鋮領銜的"閹黨"也是隨之偃旗息鼓,僅剩下督查院的御史們仍在不知不覺的攻訐,各式各樣的奏本如雪花一般送進宮中。

  一時間,京師竟是有些"洛陽紙貴"的意思。

  乾清宮暖閣當中,大明天子朱由檢身著一身輕便的常服,若有所思的盯著手中的奏本,嘴角掛著一抹若有若無的譏笑。

  因為暖閣中鋪設了地龍,兼之角落處擺有幾個火盆的緣故,閣中非但沒有半點寒意,反倒是隱隱有些燥熱,故而窗柩被推開了一條縫隙,不時便有屢屢凜風吹進閣中。

  大明天子正值壯年,自是不會因為這屢屢寒風而有太多的反應,反倒是覺得閣中空氣流暢了許多,但這卻是苦了閣中的幾位重臣。

  尤其是吏部尚書周嘉謨,本就身體有些抱恙,沒堅持一會便是不由自主的打了個寒顫。

  周嘉謨的聲音雖然輕微,但卻被朱由檢敏銳的捕捉到,本是波瀾不驚的臉上也是涌現了一抹愧色,趕忙朝著身旁的司禮監秉筆試了個眼神,同時略帶歉意的說道:"天官見諒,倒是朕疏忽了.."

  "微臣不敢.."

  見朱由檢如此言說,身軀微微有些顫抖的周嘉謨趕忙從座位上起身,心中卻是為之一暖。

  不多時,司禮監秉筆便是去而復返,身后則是跟了幾個小太監,手中端著幾倍冒著熱氣的香茗,并分別遞到了幾位緋袍臣工的身前。

  "多謝陛下.."其余幾位臣子也是次第起身,拱手行禮。

  輕輕擺手,朱由檢臉上重新恢復了波瀾不驚的面容,略有些嚴肅的朝著身前的幾位臣子說道:"朕聽說,九邊將士的軍餉又缺了?"

  去年冬天,朱由檢剛剛繼位,便是自內帑中拿出白銀,一次性補齊了遼鎮軍士拖欠數月之久的軍餉。

  此后,又在戶部尚書畢自嚴的建議下,將其余邊鎮士卒拖欠時日更久的軍餉補齊,這才有驚無險的解決了軍中早已存在多時的"隱患",從而為崇禎元年的幾個勝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時隔一年,終是又到了朝廷核查兵冊,支付軍餉的時候了。

  聽聞朱由檢將他們這些人召來的用意,暖閣中的幾位緋袍重臣皆是臉色一紅,心中也涌現了些許無奈。

  按理來說,諸如九邊將士軍餉等必要開支應是由戶部支付,但過去一年,任憑戶部尚書畢自嚴兢兢業業,嘔心瀝血,也僅僅是令大明枯竭的財政煥發了些許生機,實際進項并沒有太大的改善。

  不僅如此,在過去的一年時間中,朝廷雖是接連打了多個勝仗,但陣亡將士的撫恤,"水西土司"改土歸流及賑濟陜西災民等花費加起來卻是一個天文數字,本就勉強維系的戶部根本不堪重負。

  為此,戶部尚書畢自嚴只能上書朱由檢,請求在開內帑,由朱由檢先行墊付九邊將士的軍餉。

  "陛下贖罪.."沉默少許,戶部尚書緩緩起身,迎著天子略有些狐疑的眼神,有些忐忑的拱手說道:"今年朝廷雖是接連取勝,但善后的事宜卻是花費不少.."

  "除此之外,天津巡撫李邦華整飭水師也從戶部要了一筆銀子.."

  言罷,戶部尚書畢自嚴便是有些為難的看向案牘之后的天子,戶部"虧空"嚴重,他只是著重挑了幾件事匯報。

  聽得此話,朱由檢輕輕頷首,他倒是沒有懷疑面前的心腹在朝他"哭窮",畢竟朝廷在過去一年的所作所為的確可以稱得上一句"武德充沛"。

  無論是平定西南亦或者整飭陜西,都用去了大筆的錢糧,遠遠超出年關戶部的預算。

  如今大明士氣正旺,他自是不能"自亂陣腳",無故拖欠九邊將士的軍餉。

  "那就再開內帑吧.."良久,朱由檢清冷的聲音于暖閣中悠悠響起。

  戶部遞上來的折子他早已看過了,太倉庫去年一年的歲入不過五百余萬兩,雖然相比較天啟七年,已是有了不小的長進,但仍是無法負擔九邊軍鎮高達七百萬兩的軍餉。

  更要緊的是,如此天文數字還沒有算上全國各地的軍戶衛所,長年累月的欠餉下來,也難怪大明衛所名存實亡了..

  "各地衛所的軍餉,戶部及兵部也一并核查個數字報上來吧..."

  憑借著去年查抄的"八大晉商"以及從恭順侯,撫寧侯等勛貴手中罰沒的銀兩,朱由檢的內帑還算"充足",眼下倒是有不小的底氣。

  早在萬歷年間,朝廷便逐漸出現"赤字"的情況,導致各地衛所官兵的軍餉只能克扣拖延。

  因為無法養家糊口,這些本應緊握兵刃的士卒們便逐漸淪為了軍中將校的"家丁",僅剩下九邊軍鎮的將士們勉強還具有些許戰斗力。

  若非如此,水西土司安邦彥及昔日的永寧宣撫使奢崇明焉敢起兵造反;陜西民亂何至于持續了一年有余的時間,才被平定?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