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大明末年:朕崇禎皇帝朱由檢 > 第 407章 廈門之征
  可是蘇克薩哈不管不顧,而且也未受到孝莊太后、其他重臣的反對。

  蘇氏是兩白旗與正藍旗的領袖。廈門之戰這三旗折損最大,想來蘇氏的同僚親舊有不少親人死于此役。蘇氏這種頭腦簡單的武人怎能不沖動?

  何況戰前,蘇克薩哈的白旗系在實力和風頭上與黃旗系旗鼓相當,甚至還略勝一籌。經過此戰,白旗系的政治本錢沒了,實力一落千丈,再無法與黃旗系爭衡。未來將任由黃旗系擺布。

  事實也正如此,幼年的康熙剛即位不久,鰲拜一伙就開始了大肆的報復與清算,無所顧忌的凌辱白旗系,最終將蘇克薩哈一派完全消滅。這根子就是在廈門之役鑄成的。

  廈門覆師對順治本人的打擊更加巨大,順治究竟是否像傳言說的那樣,死于廈門海戰,這一點我以后會詳細剖析,但從當時而言。

  滿洲軍事集團剛經歷了磨盤山損失近萬人的重大打擊,緊接著又在廈門遭受又一次殲滅性打擊,對于僅有四五萬男丁的滿洲八旗來說,損傷是致命的。

  即使按清朝官方說法,順治死于疾病,然而早在前年鄭成功直搗江寧之時,就已體弱多病、多年來飽受內外矛盾折磨的順治就經歷了一次身心打擊。

  而此次廈門之征,對寄予極大期望,一心殷殷期盼要為滿清徹底征服漢人劃上圓滿句號的順治來說,幻想破滅不說,滿洲甲兵這一立國根基被毀壞,不堪重負之下難以承認如此沖擊。

  接下來的一月,他心愛的弟媳人董鄂妃又撒手而去,事業與愛情的殘酷打擊,徹底壓垮了這個年僅22歲的異族青年,次年正月,入關后的第一位滿洲皇帝在失望與痛苦中離開人世。

  鄭氏政權保住了金廈,卻也無心再北上,而是東復臺灣,以開辟一個新的立腳點,然而,鄭成功卻頗為后悔,收復臺灣,改變不了自身的困境。

  清廷雖不能用軍事手段征服他,卻能用嚴酷的“遷海”政策將他隔絕起來。而金廈軍民又視當時的臺灣為荒島畏途,因偏狹而一再坐失良機的鄭成功,在臺灣面臨進退失據的處境,更加殘暴急躁。

  其剛愎自用、果于殺戮的毛病愈演愈烈。文官稍有微故就被舉家殺戮,兇暴如此,最后逼得親兒子鄭經與金廈軍民聯手拒命,將之孤立于臺灣。公元1662年農歷5月初8日,久盼金廈音訊未果的鄭成功,在絕望中氣急身亡。

  一年后,一顆真正偉大而不屈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堅持在滇緬邊境抗清的李定國,在失意與孤獨中離開人世。

  從1661到1663,明清雙方最重要的三位人物先后離世,大明抗清在最后一抹落日余暉中落幕。也許令李晉王、張煌言等在天之靈稍感欣慰的是:不可一世的滿洲八旗的輝煌,也隨著大明抗清最后的余暉而一起沉降。

  滿洲八旗的鼎盛期一去不返,從元氣到精神、作戰能力都再未恢復到過去的狀態,開始無可挽回的衰退。而滿清更多依仗其較強的政治才能和領悟力在危機中延續下去。康熙十二年,三藩亂起,滿洲八旗一次次敗在吳三桂、鄭氏軍隊的手下,以至清廷不得不主要依靠綠營為平亂主力。

  滿洲主力畏戰、消極避戰成了家常便飯。即使在福建面對衰落的鄭氏勢力,竟也是慘敗連連。

  滿洲軍的無能,深深震動了青年康熙,直到三藩亂平后,康熙仍心有余悸的感慨“幸賴天地祖宗之靈”,“倘若(三藩造反)再延數年,將若之何?!”。

  也就是說,康熙自己都對怎么勝利的心中沒底,將之歸為天意,唯獨明白一件事:清廷其實并無勝利把握。

  鄭成功一生為了狹隘的私利多次不顧抗清大局,但收復臺灣畢竟使漢家衣冠在這個海外孤島又延續了二十年。

  他為抗清練出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即使在他逝世后,鄭氏軍隊的戰力仍保持了相當長的時間。可是,這些局部的勝利,來得太晚,已無法挽回明亡清興的大勢。

  單純的戰斗力,單純的軍事勝利,不能升華為政治優勢,充其量就是給落日余暉抹上了一層亮色而已。

  我們應該看清的是,滿清入關以來,就牢牢把握住了政治優勢始,這并不全是滿清有多高明。而是漢人的新興軍事集團(大順、大西、鄭氏)政治素質的低劣。

  相比于同是豺狼虎豹橫行的五代十國,那些武夫政權雖野蠻殘暴,卻沒有一個不懂得爭取士紳階層,聯合他們的智慧。不過是倚重前朝腐朽士族還是吸收中下層儒生為新鮮養料的區別而已。

  這說明它們對中國的政治文明模式有清析認識。可是看看明末,新興的漢人軍事集團連這一認識都欠缺。

  失去士紳集團的合作,沒有向上的能力,一有發展便到了盡頭,不是被外人收拾掉,自己的內爭也要把自己收拾掉。倒是做為異族的滿人旁觀者。

  在關外就通過實踐中華政體,磨練成熟,盡管它們在接受過程中野性未改,用刀箭在中華傳統文明軀體上刻下了自己的痕跡,諸如剃發易服、文字獄、圈地、逃人法,但對于中華政治模式而言。

  不過是表皮,實質未變。它確實激起許多人的反抗,帶來了不小阻力,但滿人畢竟爭取到漢族儒士的合作。

  不論是大順大西鄭成功還是滿人,或者是明帝國,總之,它們的上限決定了中國在近代的曙光來臨之時,還將繼續在舊軌上慣性的走下去。隨著天下大勢已定。

  滿清根基已穩,憑借軟實力與帝王厚黑術的熟練運用,漢族士人已經逐漸在心理上將尊孔崇儒的清朝接納為一個正統王朝,并以為之效忠賣命來實現個人抱負。

  隨著歲月的流逝,多少成功的機會,多少抗爭的閃光點終于被歲月深埋于塵埃之下。中國的古代史,終以被落后的少數民族統治而告終,在異族統治的黑暗、痛苦、麻木糾結中,迎來了近代的曙光。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