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大隋主沉浮 > 第464章:福禍無門,唯人自召
  十天前,楊廣在蘇威和楊素的勸說下,定下了審問前六營罪將、安置淘汰前六營老弱、緝捕后八營罪將的方略,并且決定等到這三個方略完成以后,再逐步淘汰后面八營的老弱。

  但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有些事情一旦開始以后,很多后續之事順理成章的接踵而至,導致做事之人騎虎難下,只能硬著頭皮解決問題。

  就目前的局勢來說:一是隨著軍改由表及里的逐漸深入,抓捕了大量貪墨不法的將領;如此大刀闊斧的舉措前所未有,引起了全天下關注,對朝廷贊譽有加,但同時,由于一條條觸目驚心罪行的公布,導致百姓們普遍失去了安全感,產生了濃重的危機意識。

  百姓擔心身邊的將官也是一個個窮兇極惡的人,可自己又無力對抗,只好寄望于朝廷,最終形成了“朝廷應當徹查到底”共識。面對聲勢浩大的民情、民意,朝廷也只能順應民意來辦事。

  二是軍改的深入、民勢如潮的現狀,給派系之爭提供一個先天的良好條件;各個派系為了打擊對手、為了搞出更多肥缺給自己爭取,一個二個都嫌事情鬧得不夠大,一個個都以民意、正義為名,鼓噪著“徹查到底”。

  三是楊廣因為軍改進展太過順勝、豳州軍被“劉迦論”掌控等緣故,本就希望在遷都之前,將京兵造反的可能性化為零。如今民勢如潮,也便有些順驢下坡的心態了。

  但是不得不說,宇文述真不是只會阿諛奉承的酒囊飯袋,當他認真的代入“大將軍”角色時,就不再是那個“貪婪的奸臣”了。

  對于嘩變,宇文述并非沒有絲毫防備,他以兵部員外郎竇軌率兵來回震懾,開始整頓六營、規模不大時,哪個將校敢異動?

  可是現在,軍改已經蔓延到了豳州軍之外的十三營,他首先觸及名冊上的“六十三萬”將士的直接利益,其次是眾多世家門閥,再加上“團隊”中的一些人陽奉陰違,便使宇文述有些力不從心了。

  將士們現在都集眾于咸陽京兵臨時官署了,使“嘩變”的苗頭已現,楊集打算入宮提醒一下楊廣。

  只是此刻的楊廣似乎有些盲目樂觀了,前天下午他入宮之前,宇文述正好在上午入宮陳奏整軍進度,據說楊廣聽得龍顏大悅,留宇文述共用午膳,再一次賜其絹帛、贊其勇于任事。

  這已是軍改至今第十二次嘉勉了。

  由此也可見,宇文述雷厲風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成績,弄得楊廣有些沖昏頭腦了。

  。。。。。。

  豳州軍官署大廳之中,楊慶見楊集默然不語,便拱手道:“大王,在京兵十四營的裁軍計劃中,除了我們豳州軍以外,另外十三營簡單的以年齡為界,導致許多被簡單粗暴裁減下來的‘老弱’,并非是真正的老弱,他們有著以命搏殺的膽魄和經驗。以前人少時,朝廷只要給出令他們滿意的的答復,便會高高興興的散去。但眼下,裁減下來的人數高達十幾二十萬人,兵部和民部在安置方面,就有些力不從心了,這也導致許多遲遲得不到安置的人,心生怨氣。”

  楊慶目光中閃過一絲陰霾之色,繼續說道:“末將認為,這些人沒有造反的膽魄,可是鬧事的膽魄卻有,而且人數越眾、膽魄愈大,因為法不責眾。若是心懷不軌之徒散布謠言、加上教唆,只怕事態進入難以掌控的亂局。”

  “這也是我所擔心之事!”楊集說完,向主管軍務的辛世杰吩咐道:“辛長史,多派一些軍官、文吏盯著豳州軍工程營,如果有人執兵鬧事、打砸燒搶,給我就地正法,但如果僅僅只是赤手空拳的聚攏哄鬧,只需加以規勸即可。”

  辛世杰拱手道:“卑職這就前往工程營盯著。”

  楊集點了點頭,又向八大主將吩咐道:“明天是全軍休整,為了防止豳州軍將士亂竄,你們立刻回去召集各將領議事,讓將士們不要出營。”

  以前的涼州軍、這幾天的豳州軍都是這般處置的,先讓被淘汰掉的將校、軍卒入營喝酒吹牛,等到他們怨氣稍散,再擺道理、勸返。

  由于楊集從未搞過一刀切,而淘汰下來士兵,確實已經無法勝任主戰士兵之職,加上撫恤到位、安置及時,故而從來沒有出現過嘩變事件。

  如今的豳州軍士兵,雖然沒有嘩變苗頭,但也不能不防,要是其他十三營士兵把事情鬧大了,這些人未必像現在這般老實。

  “末將遵命!”魚贊、唐世宗、楊續等人魚貫而出。

  楊集又向焦急的劉通仁說道:“等會兒我入宮面圣。你回去告訴辛將軍,現在已經有了嘩變的危險,讓他務必控制好醴泉軍,先將人安撫好,好酒好肉招待著,盡量不要發生沖突。”

  “大王放心,卑職告退。”劉通仁拱手一禮,轉身匆匆離去。

  待眾人陸續離開,郝瑗說道:“大王,宇文大將軍急功近利,九成要出亂子。”

  楊集說道:“京兵如此不堪,有著重大收獲的宇文述立功心切、急于求成,也是人之常情。”

  除了宇文述以外,其實楊廣何嘗不是如此?楊廣嘴上雖然說不著急,但是他比誰都焦慮,關中寇盜不靖、軍隊內部又有被黑手掌握的嫌疑,而都城又遷徙在即,楊廣能不操心焦慮?

  如今的宇文述逮住機會,利用了皇帝這種急于求成的心理,正是他春風得意之時。

  “不說了,我這就回京奏事。”無論如何,楊集都要提個醒,不然鬧出事來,那他就有知而不奏的嫌疑了。

  “兄長,豳州軍就交給你了。”說著,又向楊慶說道:“郝先生熟知涼州軍那一套,如果遇到什么無法理解之處,你們可以詳談。”

  “喏!”

  。。。。。

  大興宮千秋殿。

  楊廣正在批閱奏疏,手中拿著的赫然是宇文述的今天呈上的奏疏。

  京兵十四營經過大半個月的整頓,清查出了二十萬五左右的空額,之后又裁減了十二萬老弱將士,如果再加上貪墨不法的各級將領,那么這支號稱擁兵七十萬的臃腫之軍,足足少了三十七萬眾。剩下的三十二萬,風氣為之大變不說,還在有條不紊的整訓。

  總之一句話,那就是形勢喜人。

  在普及全軍的大整頓中,查空額實則是最容易的一步,各軍各營將領能夠串通蒙蔽兵部文官,但是在武將出身的宇文述眼里,卻是一些上不得臺面的兒戲,只要令下手對著名冊數人頭,就能讓空額無所遁形。關鍵是負責清查的人,有沒有膽子得罪所有軍武世家。

  當兵部在各營各處張貼“清查空額、懲處不法”的告示、當吏部向軍營駐地州縣下達“借人即同罪”的警示,宇文述第一時間發動右衛士兵清查了萬年、長安、富平、同州、華州五軍,接著又加大力度清查豳州以外的另七營。

  十四營京兵在以前,是水潑不進、針扎不透的硬骨頭,便是楊堅也有些奈何不得那些錯綜復雜的各級將領,雖然有心整頓,卻又年邁體衰、力不從心;他為了使皇權能夠平穩過度,也只能忍下了這口氣,希望楊廣能夠解決十四營所存在的問題。

  而楊廣在楊諒謀反之時,就體驗到了十四營將領的囂張跋扈、目無王法,所以查出來的結果雖然觸目驚心,但查出如此之多的空額、拿下如此之多的問題將領,仍舊極大的鼓舞了楊廣。

  按照楊素、楊集、宇文述諸多大將擬定的整軍方略,這僅僅是第一步;第二步則是再裁減軍中老弱,僅僅保留下三十萬精銳左右,如果仍有不合格之士,那就裁減到二十五萬。

  然后再將諸州精兵、民間悍士至填補兵額,使朝廷處于強干弱枝之勢,最終使京兵的整體兵力維持在四十萬左右。

  楊廣放下手中的奏疏,一時有些拿不定主意,只因宇文述赫然在奏疏最后寫著,“京兵整頓之后,豳州軍兵力為各營之最;竊以為豳州軍原有老弱也應酌情裁撤部分兵員,況臣聽聞豳州軍老弱不操弓射、不列戰陣,執著于隊列優劣……臣領兵半生、打了數十年的仗,從未聽聞這等練兵之法,衛王如是標新立異,著實令人費解……”

  這段話雖然不是直接彈劾楊集,但是在表功之余,也是表達了他的強烈不滿:

  畢竟現在有十三個軍營都要整頓、裁軍,豳州軍卻只是把老弱劃入工程營,可最后,還不是要朝廷供養?如果楊集堅持要供養老弱之士組成的工程營,那么裁軍之說,又有何用?而且十四個軍營的將士,都是大隋的兵,憑什么單獨讓豳州軍特立獨行?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他宇文述身為軍改執行總指揮,竟整頓不了豳州軍,管不了豳州軍,這又是什么道理?

  這是宇文述在武舉舞弊案以后,首次借功向楊集發起反擊,同時也是試探楊廣的態度。

  宇文述這封奏疏并非是直接呈給楊廣的,而是走了兵部、“軍改指揮部”、議事堂的流程;已然引起眾多將軍組成的“軍改指揮部”贊賞。

  奏疏走了這么一圈下來,也讓負責監督的御史注意到這支游離在“軍改指揮部”之外的軍隊,他們聽到“軍改指揮部”對豳州軍、對楊集有了很多不滿;這才跑去窺伺豳州軍軍營,收集楊集、楊慶等豳州軍將官的素材,為下一步的彈劾做鋪墊。

  當然,宇文述并非是誣告,因為這是實情,只因楊集在這段時間里,對士兵的操演,更是引發了很多非議。

  當消息流傳到忙得半死的宇文述的耳中,于是便做出了未知全貌嗤之以鼻之狀。

  ————

  (昨天讀大學的侄子在學校慶生、還交一個女朋友,叫我這個親叔叔過去了,所以昨天更新不了,今天這章補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