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 第300章 匯總
  “袁之望。”田蒙的嘴里吐出了一個名字。

  聽到這個名字,李恪微微頓了一下,這算是巧合嗎“就按照他們說的做,這位袁大師是學農學的?”

  “是的,袁大師的祖上據說是農家。”田蒙點了點頭。

  “不錯,跟袁大師說,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話,就盡管提,我們這里提供任何他們想要做實驗的田地,以及工具等等。”李恪開口道,“對了,你交代下去,在嶺南道,劍南道,淮南道分別購買一部分土地,分別進行培育種植像是胡椒等香料作物。”

  “是,殿下,我已經叫人交代吩咐下去了。這部分的香料習性在我們這里種不出來,所以我已經差人在嶺南道購置相關土地了。”田蒙開口道。

  “做的不錯。”李恪滿意的點了點頭,屬下就得有這種主觀能動性才行,否則的話,都要李恪自己來交代,那李恪每天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了。

  “匯報一下長安城的翻修進度。”李恪開口道。

  “是殿下,目前長安城的翻修我們已經完成了六成,包括宮城在內的所有主要道路都已經完成了翻修,像是東西市等重要的坊市道路也都同樣如此。”田蒙開口道,“可以說,目前我們已經宣布算是竣工了。”

  “哦?這么快?”李恪有些驚訝。

  “是的,殿下,因為剩下的四成目前是因為這些坊市的人口還沒有居住滿,所以都是一片田野,根本沒有必要完成修路,等這部分區域有了百姓居住之后,再進行修路也可以,除此之外長安城的所有道路,排水渠等都已經完成了維修。”

  “之所以速度這么快是因為殿下您臨行之前交代,凡是有做工的百姓都不要拒絕,在殿下您離開的第二月,我們在長安城同時動工的百姓就已經超過了二萬人!最巔峰的時候我們甚至達到了三萬三千人,如此之多的人也是我們工程進度如此之快的原因。”田蒙解釋了一下。

  李恪恍惚了一下,怪不得古代的很多工程感覺效率其實不慢呢,在堆積工人的情況下,雖然工具原始,但是效率,還真不能說慢。

  顯然人多永遠是力量大的,更重要的是,李恪這種人多跟徭役的人多是不一樣的,做徭役,根本沒有薪水不說,而且還都是免費的,甚至有時候徭役還需要自己準備食物。

  在這種情況下,根本沒幾個人會全力的干活,但是李恪這是直接掏錢雇傭的人,所以他們的效率比徭役的效率要高的多。

  這也是為什么長安城的翻修工程城遠比李恪想象當中的要快的多。

  “花了多少錢?”李恪有些好奇。

  “實際成本花費二百二十萬貫。”田蒙給出了一個不高的數字,“主要是糧食,和人員月錢等方面的支出。”

  “才二百二十多萬貫?”李恪有些無語,如果他沒記錯的話,當初算上捐助的錢總計是七百三十多萬貫吧?也就是說,李恪好像還倒賺四百多萬貫?

  煩死了,這錢怎么花不完呢?

  “其實……”田蒙猶豫了一下。

  “什么?”李恪有些奇怪的看著田蒙。

  “其實這二百二十多萬貫里面的人員月錢支出,幾乎我們賺回來了九成還多,因為這些人大部分都會選擇在我們的鐵匠鋪購買鐵器,或者在我們的布行購買相關的粗麻布,細麻布,絹帛等衣物,等后期的食鹽開始加入售賣之后,這些百姓花錢的部分就更多了。”田蒙快速道。

  李恪:“……”

  “我們的支出主要是哪些?”李恪有些無語,手里面錢太多也不好,趕緊花出去,都扔給百姓的手里面。

  “主要的支出就是蜀王莊的建設,總計花費接近三百萬貫,這部分的資金也都是花費到了那些流民以及周圍百姓的月錢上面。除此之外就是用來大量的購買糧食進行存儲,但實際上,這些錢里面有相當一部分還是會回流到我們手里面。”田蒙看李恪的眼神就像是看一個神仙。

  因為現在李恪手里面的錢,真的……比國庫都多!大唐國庫都沒李恪有錢。

  李恪撓了撓頭,這些錢里面肯定還沒算他在西洲的盈利,但是西洲目前全靠他的糧票在內部運轉,但實際上糧票也是錢,因為李恪的聲場規模和物資在擴大啊!

  手里面攥著如此恐怖的資金,李恪這會兒都覺得這錢不能讓他老爹知道,如果讓他老爹知道了,估計李世民下巴都能摔一地,要不……自己再多做幾套一模一樣的衣服?繼續裝窮?

  這些錢想要花出去倒是不難,但是用來屯什么呢?

  想來想去,似乎只有屯糧食一條路走,因為糧食在古代無論如何都是硬通貨。

  大唐貞觀三四年連年天災,大唐餓死許多人,但實際上大唐的總體糧食卻一點都不缺,造成這種怪異的情況主要就是兩種原因,一就是大唐的門閥世家囤積了大量的糧食,而大唐初立,國庫存糧卻不多,無法有效的賑災。

  這是其一,其二就是商業貿易萎靡有很大的關系,不僅僅世家門閥手里面有糧,因為遭災的緣故,很多并沒有遭災地區的百姓就開始屯糧,他們手里面的糧食也不少,但是卻不賣,也沒有人買,這就導致國家調控失效。

  因為商業萎靡,在武德年間天下收獲的糧食在商人手里面的很少,就算是朝廷有心想要購買糧食賑災都沒地方買,總不能跟農戶里面去一戶一戶的收,等收上來再運輸,黃花菜都涼了。

  這就是有用的糧食賣不到急需的地方,所以無法度過難關。

  其實整個唐朝的中前期算整體糧食的話,真的是不缺糧,哪怕遭天災都是如此,就是因為大唐的人口少,而大唐又是按照每戶100畝分配田地,人均耕地多,算上遭災的都足以養活天下百姓。

  但是缺少強有力的國家宏觀調控措施,這就導致了糧食無法集中供給,然后遭災地區慘到易子而食,未遭災地區,百姓害怕出現災難,囤積的糧食卻很多有發霉的。

  如果這筆錢用來在大唐各個道用來囤積糧食的話,那倒是一個好用處。不過李恪在沉思的是,囤積糧食,該怎么囤積,如何能做到百姓的利益最大化。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