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 第661章 利益是科技進步的源泉
  正月初五,廣州都督府,李恪在這里見到了廣州前來的各位豪門世家的主要負責人,長樂、李嫣和武珝也都在,不過她們坐在旁邊不說話。

  相互行禮過后,李恪就笑著道:“諸位這個年,過的應該很不錯?”

  李恪話一出口,所有人就都笑了,“托殿下洪福,大家過的都不錯。”

  “嗯,其實這算是不錯,有件事呢,給大家公布一下。”李恪淡淡的笑著道,“我這次出發前往西域,不是為了擴展大唐貿易的嘛,我攜帶了一個比較大型的商隊,而這一次商隊的主要貿易,目前盈利呢,大家猜一下。”

  眾人都愣了一下,大唐海運商行的成立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跟他們的關系不大,不過他們作為嶺南道的本地豪門貴族,對于海運的利益是多少知道一些的,李恪這么問了。立刻就有人開口詢問道,“不知道殿下出發的時候成本是多少?”

  “230萬貫左右吧。”李恪給了一個大概的數字。

  這個數字讓很多豪門世家都是有些咋舌,雖然知道大唐海運商行出發的時候,總計賣股份就賣了接近一千萬貫,但是單次貨物成本就超過了230萬貫,這依然是個天文數字。

  很多門閥世家運送一次可能也就十萬貫就頂天了。

  “那臣斗膽猜測一下,殿下大約有一千萬貫的利潤?”一個人試探著開口道。

  一千萬貫的利潤已經是非常瘋狂了,這相當于五倍的利潤,一年翻五倍的資產,很多商人都做不到。實際上他們的絲綢貿易雖然利潤也不低,但因為船只等問題,成本也很高,最后的利潤就不高了,也就是一兩倍而已。

  李恪笑了笑,然后擺擺手道:“總計利潤大約是二千六百萬貫,這次回去之后,這些利潤就會向各大股東進行分紅。”

  “嘩”的一聲,在座的所有商人都是一片嘩然。

  兩千六百萬貫!大唐一年國庫才不過一千萬出頭!2.6個國庫!這意味著就這一次,所有投資購買大唐海運商行的股東們錢都已經賺回來了!

  這也太瘋狂了!剩下的都是利潤啊!

  “我之所以告訴大家,是因為你們各自都有商隊,實際上,大唐海運商行的利潤,你們也可以有,不過呢,你們要從各個地方去尋找利潤點,比如說船只!目前在扈瀆,哦這個名字很不好聽,我改成了上海。目前在上海鎮和渤海附近的兩個船廠港口碼頭,已經可以設計生產出售800噸到1200噸不一的貨運船只。”

  “這些船只采用全新的技術,從廣州到波斯如果全速的話,大約一個半月左右就可以成功的抵達!一個半月的時間成本能夠讓大家縮短多少利潤,我相信諸位應該很清楚。”

  “不過呢,商業大家應該都清楚,相互之間競價等等情況都有,所以暫時為了維持我們諸位的高額利潤,我決定成立大唐海運司,這個海運司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大家賺取最高的利潤,也就是說,我們在大食等國家的貿易出售價格一定要是一樣的。”

  “這樣避免我們將來大家出去為了賣貨,相互之間降低同行的利潤。”李恪開口道。

  “目前像是這樣利潤的紅利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到了后面利潤肯定會下降,但是我希望能夠盡量降低利潤下降的空間。”

  “這一點我相信你們應該都同意吧?”李恪看著他們問道。

  “殿下,我想問的是,這個海運司是由殿下您制定價格的嗎?”一個人問道。

  “那當然。”李恪點點頭。

  “那臣加入。”這個人毫不猶豫的開口道。

  其他人也立刻紛紛表示要加入。

  “不錯,除此之外,除此之外,未來還會有其他新的東西不斷的出售,比如說島嶼的開發權,有一些島嶼可能會賣給個人進行開發,上面的藥材,珍貴的木材,有可能出現的金礦,銀礦等等,在購買之后都將是屬于個人的。”

  “而像是麗質島和麗質港這樣的優秀資產,甚至幾百年上千年都是優質的財產,我相信你們都不會吃虧。”

  “不過前提條件就是要跟大唐的官府保持一致,明白嗎?”李恪看著他們道。

  “臣等必將遵循大唐朝廷政令。”所有人立刻彎腰行禮表示同意。

  李恪點點頭,然后轉向了馮盎等人:“關于藥材廠的運行,以及山民和漁民招募訓練城管衛隊和海軍的事情,你和黨仁弘上心一點,這方面不能落下,我會讓人抽查的。”

  “是,殿下請放心。”馮盎立刻站起來彎腰行禮,他現在拿下了呂宋島的都督職位之后,他很清楚,自己必須要跟秦王殿下站在一起,那呂宋島所代表的意義可是完全不同。

  “琉球島那邊你們也要派人進行探查,做好港口的建設等相關工作。”李恪叮囑了一句。

  “是!”

  唐代的琉球島并不是后世的琉球群島,而是指臺灣島。

  安排好,跟這些人吃了個飯,李恪這才乘坐秦王號返回長安,不過這一次他并不是直接從長江,然后他通過運河返回,他還是要去一趟渤海。

  而這一次跟嶺南道這些門閥世家會面的結果,李恪提出的所有改革措施,無一質疑,全部都表示會按照秦王殿下所言執行。

  由此可見,利益才是永恒的根本。

  大約十日后,上元節后第二天,李恪才趕到了渤海船廠,看著船塢港口上面的勃勃生機,李恪有些感慨,距離上次間隔還不到一年,但是整個港口的規模擴大了何止一倍,光是船廠的規模就至少擴大了接近兩倍有余,而且數量規整的民居等已經在距離港口不遠處形成了一處城鎮。

  宇文林并不在這里,宇文林已經去上海鎮造船上興建擴大淮南造船廠以及新建全新的港口了。

  李恪路過的時候去見過了他,按照李恪的要求,造船廠的所有船只出廠價先翻了一倍。

  像是船廠等,很快都要自負盈虧,所以李恪自然是要提高它們的出廠價,保證造船廠的利潤,接下來很多年可以預料到的是,不管是來自大唐朝廷的訂單,還是民間的訂單,都會讓這兩個造船廠徹底吃飽。

  李恪來渤海這里主要是要見一下這里的悅來商行負責人,順便關注一下這里戰況,大唐的下一步戰略必然是高句麗。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