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登基吧!大王! > 第491章五年收支平衡
  趙泰聽王文統之言,想著這些年來,他在財政上一直都是入不敷出的狀態。

  每次缺錢,缺糧,都是通過戰爭,僥幸解決。

  齊地軍政能夠正常運轉,主要得益于兩筆橫財。

  一是趙泰在金亡后,拿下徐州,以城內金國貴族不救開封為由,將他們處死,從而抄沒了大量財物。

  】

  二是這次出征,擊敗忽必烈,將忽必烈劫掠淮南之財,奪入自己之手。

  這些橫財,讓趙泰完成對山東軍政的整合,維持了一支十三萬人強悍大軍。

  當然一個國家的運轉,始終靠戰爭冒險,通過橫財來維持,顯然是走上了邪路。

  這會使得國家不斷冒險發動戰爭,而且萬一失敗一次,整個國家便會因為入不敷出,而破產崩潰。

  因此趙泰要恢復山東生產和經濟,目的就是想在財政上實現收支平衡。

  趙泰決定支援高麗,可能夠支援多少,則需要取決于山東今后幾年財政預算,是否充足。

  畢竟,現在蒙宋議和,短時間內,趙泰不能再通過戰爭,獲得什么收益。

  為了弄清預算,預估出山東要實現收支平衡需要多久時間,是否有余錢支援高麗,王文統便先一步前往濟南。

  邳州在戰事中被嚴重破壞,且位置靠南,不利于控制山東。

  趙泰在與大臣商議后,便決定將王宮和制置司,搬到濟南。

  這里原來是李璮地盤,將制置司設于濟南,可以方便趙泰控制山東全境,同時也是擺出親自抵御蒙古的姿態,好叫各地百姓安心生產。

  在王文統回濟南后,趙泰于濱州接見了高麗使者,與之筆談一陣,進一步了解高麗現狀。

  幾日后,趙泰回到濟南王宮,立時召集諸臣到王宮內商議。

  三四月間,趙泰采納大臣建議,修訂《山東刑統》、《通禮》、《正樂》,向山東以及北方漢地,釋放了整頓刑罰,推崇禮樂的訊息。

  此時蒙古控制下的北方,是不尊禮法的,也誒科舉,大批文人和金國舊官,只能躲在鄉野。

  在得知趙泰召賢,又推崇漢人禮法,便吸引了一大批文人前來投靠,填補了山東政治改革后空缺的官位。

  這次來參加議事的官員有四人,分別是王文統、王賓、張天綱、元好問。

  其中張天綱是金國舊官,元好問則是北方士林大儒。

  這時四人在議事堂內,小聲交談,堂外侍衛高喊:“大王駕到!”

  四人安靜下來,齊齊起身,躬身行禮,“恭迎大王。”

  在四人之中,跟著趙泰最早的二王,明確知道趙泰有奪取天下的野心,張天綱和元好問過來不久,趙泰未與二人深談,可二人從趙泰回山東后的動作來看,對于趙泰的志向也能看出一二。

  “先生們免禮吧!”趙泰落座,示意幾人坐下。

  趙泰與大臣議事,大多數情況都不嚴肅,都是坐著商談,還有侍女上茶。

  宋代喝茶的流程比較復雜,趙泰比較忙,人也不夠雅,所以直接用開水沖泡。

  在他的影響下,齊地不少原本吃不上茶的百姓和士卒,也都逐漸有了喝茶的習慣。

  這使得齊地茶葉進口激增,為藩府增加了一筆不小的賦稅。

  趙泰等侍女上好茶,退出議事堂,便微笑詢問:“以道先生,估算得如何?”

  王文統從袖子里拿出一份文卷,上前呈給趙泰,“大王,這是臣與諸位同僚,幾日來的成果。”

  “辛苦諸位先生了!”趙泰微笑著將文卷展開。

  這時王賓開口道:“大王,如今齊地有兵馬十三萬,軍餉、軍糧、訓練、馬料、器械消耗,據臣統計一年耗費折現為二百三十萬貫。此外,軍器監制造和研制新器械,一年撥款為二十萬貫。水師向船廠訂購戰船,一年撥款為三十萬貫。臣粗略統計,軍隊每歲預算至少二百八十萬貫。”

  他剛說完,張天綱便道:“臣連夜估算,朝廷每歲官吏俸祿,節日獎賞,日常消耗,需要預算三十萬貫。另外興修水利,修筑道路,需要投入三十萬貫。臣主持吏曹、農曹每年預算為六十萬貫。”

  趙泰一邊看一邊頷首,“軍隊和官府運轉是大投,這就是三百四十萬貫了。”

  元好問道:“臣主持祭祀,興辦書院,主持考試,一年預算十五萬貫就夠。”

  王文統等幾人說完,總結道:“臣統計過,除去幾位同僚所言,再加上一些零散預算,藩府一年開支大概要三百八十萬貫。”

  趙泰詢問道:“那藩府賦稅收入如何?”

  王文統道:“去歲受到戰爭影響,收入只有五十萬貫。今歲臣初步估算,田賦能夠收一百萬貫,商稅能夠收六十萬貫,此外便是官府專營鹽鐵,以及工坊,能夠收入八十萬貫。總計大概能二百四十萬貫!”

  趙泰抬起頭,沉聲道:“缺口很大啊!”

  王文統道:“因為藩府對新開墾土地,實行五年免賦。因此五年之內,田賦都難有增加,不過據臣估算,商稅每年增長很快,幾乎每歲能夠增長一成。另外便是官辦作坊,收入可以保持兩成以上的增長。若是維持這個勢頭,臣以為五年內,可勉強收支平衡,五年之后對開墾土地收稅,藩府財政便能實現盈余。”

  趙泰問道:“以五年內實現收支平衡為期,算上每年商稅和官辦工坊收入增長,一共缺少多少預算。”

  王文統道:“臣算了下,缺口大概共計四百四十萬貫。”

  “四百四十萬?”趙泰沉吟道:“那藩庫還剩多少錢。”

  王文統道:“這次大王在淮南收復頗豐,獎賞將士后,還剩二百三十余貫。另外此前在徐州繳獲的不少珠寶、字畫,玉器,若是全部出售,大概還能獲得一百萬貫。”

  趙泰捋了捋胡須,“也就是說,缺口還有一百多萬貫。”

  一百萬貫,對趙泰來說,也是個大數目,不過平均到五年內,也就是每年需要多掙二十萬貫。

  這對趙泰來說,似乎不算太難。

  呂文德在皮島建立了貿易據點,他可以同女真。契丹、高麗做生意,低價收購毛皮、山參,賣到南宋去。

  既然遼東和高麗的貿易被打通,那么去倭國換取白銀,也就不是什么難事。

  想到這里,趙泰沉吟道:“每年再增加十到二十萬貫的預算,用來支援高麗。”

  趙泰現在缺錢自是不能讓高麗人擼自己羊毛,便補充道:“至于怎么援助,不能一次性給高麗王室,必須讓高麗人用蒙古首級來換。另外,他們換來的援助,也必須按著規定,用來購買藩府的兵器、物資,不能用于它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