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帝國時代造反實錄 > 第二百三十三章 籌備開國大典
  主體的的框架定下了之后,肯定是不夠的。

  內閣和理政院下面的六部以及大都督府,這些都是實權部門。

  但是光有實權部門肯定也是不行的,還需要設置許多輔助的事務部門。

  比如大明朝廷設置的十一個事務衙門。

  當然,沈墨目前并不需要設置那么多的衙門,但是負責日常的吃喝拉撒的以及看病通訊這些衙門還是需要設置的。

  沒有這些輔助部門,實權衙門也是沒辦法正常運轉的。

  在跟兩位老先生討論一番后,最終決定設置以下幾個事務衙門:

  第一個首先是鴻臚寺,管吃喝飲宴的衙門。

  雖然沈墨想叫后勤部,但是兩位老先生都覺得太俗氣,堅決反對,最終沈墨也只能繼續叫鴻臚寺。

  “鴻”的本意是天鵝或大雁,通“洪”,引申為大、強等:

  “臚”的本意是皮膚,通“(左足右盧)”,意為“傳”,傳達的“傳”、傳話的“傳”。

  鄉村農家辦婚喪大事,一般都要請“總管”(或稱“知事客”)來操持料理———這樣的人物常常會高喉嚨大嗓門地向眾人傳達主家的意見,安排各項事務。

  國家也有類似的官職:周代叫“大行人”,秦代和漢初叫“典客”,漢武帝太初年間改其名為“鴻臚”。“傳聲贊導,故曰鴻臚”,也即“鴻臚”之官,是專管朝廷慶賀吊喪贊導之禮的。

  這樣,從漢代開始,就有了鴻臚卿或鴻臚省,到北齊時,就叫鴻臚寺了。

  寺最初的意思是侍候———篆體“寺”字為手持器物用具狀,后來引申為官署,再后來才指佛教的廟宇。

  朝廷機構的設置也不是隨便亂叫的,只是后人不知道這些名字的本意,所以才會覺得拗口別扭。

  經過王夫之這么一講解,沈墨豁然明白,叫鴻臚寺也真是挺適合的。

  的確是個伺候人的衙門。

  鴻臚寺卿為七品官。

  有了負責吃吃喝喝的衙門,吃飽了就得體察民情,上傳下達,所以通政使司也是必要的。

  臣子們的奏表要通過通政使司傳遞到朝廷,朝廷的政令也要通過通政使司來下達到官員和地方手中。

  起的就是政令通達之意,所以叫通政使司。

  不過沈墨覺得這個名字有點拗口,最后決定改成通政署。

  通政署主官為通政使,品級為六品。品級比鴻臚寺卿高兩級,也是為了凸顯這個衙門的重要性。

  既然要負責上傳下達的工作,那就必然要有渠道,所以天下的驛站管理就都歸通政署管理了。

  人吃五谷雜糧,自然也會生病。所以看病的醫院是必須要有的。

  明代叫太醫院,沈墨最終決定也叫太醫院,主官叫做院使,品級為六品。

  然后還需要一個跟外部勢力打交道的衙門,所以又設置了一個禮賓署,主官為禮賓使,品級為六品。

  跟外人打交道的衙門有了,跟人打交道時候肯定要穿戴整齊得體,而且還要證件齊全,所以就必須要有一個專門負責制作官員袍服以及雕刻印章制作腰牌等物件衙門。

  所以尚寶司還得有。

  不過沈墨的這個尚寶司的職能肯定是要比明代的尚寶司職能是要多一些的,是包含了原來尚寶司的制作印章腰牌令旗等,還將少府監以及將做監的職能都包含了進去。

  少府監在明代是沒有的,在宋代是負責制作衣帽鞋襪這些的。

  而將做監則是給皇室制作各種器物的,比如說燒制瓷器,制作家具等等。

  尚寶司的主官也叫做卿,正六品。

  沈墨現在攤子小,能節省就節省。以后等到攤子大了,可以再考慮將這些職能分開。

  其他的譬如宗人府,太常寺、國子監、行人司以及欽天監和上林苑監都沒有設置。

  因為目前沒有必要。

  宗人府是管宗室事務的,沈墨目前只有他一個,兒子都沒有,管個屁,

  太常寺是管宗廟祭祀和禮樂的,也同樣用不上。

  國子監現在也沒有必要設置,因為設置了也沒有學生。

  畢竟沈墨的地盤里第一屆的小學生還都沒有畢業,更何況大學生。

  行人司更沒有必要,因為傳達詔令有通政署就可以了。

  欽天監暫時也沒必要,古人迷信,欽天監的作用主要就是觀測天香,來預測吉兇。

  雖然以后可能需要有,但是目前沒啥用。

  上林苑監是負責管理全國的農林牧漁這些的,這些事務完全可以放到六部之中的民部去,沒必要單獨設置一個衙門。

  以上基本上就是中樞的機構設置了。

  可以看得出來,沒有設置大理寺這種審判機構,以及都察院這種監察機構。

  雖然王夫之和于成龍都提過,但是沈墨經過思考之后暫時覺得沒有必要設置。

  原因也很簡單,暫時沒有必要。

  雖然從道理上來說,緝捕和判案是要分開。

  但是目前沈墨地盤太小,手下人才缺口太大,如果司法流程設置過于嚴密的話,無論是在財政負擔上還是效率上都會出現問題,所以當前階段沈墨還是打算讓警部負責從緝捕到審判的全部流程。

  至于死刑審核當然最終還是要有他這個國君來最終核定的。

  都察院更沒有必要了。

  正經的事務官缺口都很大,哪里還顧得上這些喜歡沒事找事的言官。

  設立監察制度是有必要的,但是那是以后,不是現在。

  以上的機構設置還真是中樞外廷。

  按照王夫之的意思,最好連內廷的架子也給趁機搭起來。

  但是沈墨卻覺得暫時沒有必要,因為他現在就一妻一妾。

  哦,馬上就要有第二個妾了。

  而且孩子現在也沒有,家庭成員關系相當簡單。

  這么點人,根本沒有必要設置一大堆的機構,安排一大群人來服侍他們這幾個人。

  就算以后需要,但是現在肯定是不著急的。

  王夫之看沈墨在這個問題上很堅持,也就不再多說什么,心中反而更加贊賞沈墨,覺得他果然不貪圖享受,不重虛名。

  其實,他不知道沈墨是真的怕麻煩。

  真要搞那么多的機構出來,屁大點事都要走流程,實在煩人。

  就算當了國公,日常的吃喝拉撒有府里現有的那些人負責就足夠了。

  至于地方上,目前沈墨的地盤是衡州府、永州府、寶慶府、郴州和桂陽州。

  三府兩州之地。

  看起來的確不算多。

  但是這三府兩州之地基本上是將整個湘南地區全部包括進去了。

  雖然湖南最西邊的沅州和靖州還沒有納入地盤之中,但是這兩個州的清軍守兵早都跑完了,許多當官的也差不多跑完了。

  鐵牛那邊隨時可以拿下來。

  這里的官員不跑也不行啊,整個湘南都被沈墨給占了,西邊緊挨著的四川又是吳三桂的孫子吳世蟠的地盤,兩邊都是敵人,而且沒有一家是好惹的。

  別看吳三桂死了,吳軍大敗,但是剩下的力量也不是一個小小的州府能抗衡的。

  在這兩個州當官,擱誰誰都會跑的。

  太嚇人了。

  所以,大家在算地盤的時候已經都自動將這兩個州給算了進去。

  這么算下來,沈墨手中就有了三府四州之地了。

  跟王夫之和于成龍討論之后,沈墨決定地方上的編制大框架基本不動,但是要根據中樞制定的架構做一個微調。

  比如說地方衙門原來有的六房就必須中樞的六部去改名,職能上也肯定也要有相應的變化。

  還有巡檢司也要改名成為守備隊,主官從巡檢改為守備,負責地方日常守備和治安,輔助縣衙緝捕盜賊。

  地方守備軍和村兵則隸屬大都督轄制,但是地方衙門在突發狀況時也可臨時調動,但是事后要向大都督府報備。

  若是轄區內有大大都督府認命的總兵官,則該區域內所有的軍事力量都受總兵官轄制。

  地方官卻有需求,可向總兵官提出申請,但是日后也需要報備大都督府。

  總兵官有臨時調兵權,但是較大的軍事行動必須提前向大都督府申請。

  若是事態緊急,可臨機決斷,事后必須進行報備。

  畢竟現在還是戰爭年代,所以沈墨并沒有給手下的將領們拴上鎖鏈。

  當然,這也是沈墨對手下將領們絕對的信任。

  不過這種信任在王夫之和于成龍兩人看來有點過于寬松了,因此擔心會造成下面的將領尾大不掉,擁兵自重的局面。

  無論這兩位如何豁達,畢竟都是文人。

  文人對那些手提刀把子的武將有一種天然的戒備。

  畢竟歷史上武將禍亂天下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但是看著沈墨自信滿滿的樣子,他們也知道沈墨肯定有自己的考慮。

  再加上如今正是打天下的時候,武將脖子的上鎖鏈栓的太緊,有時候真的會耽誤大事的,所以最終也同意了這一點。

  沈墨和兩個老先生關在屋子里討論了整整三天,才最終將這個大框架給定了下來。

  組織架構搭起來了,但是每個衙門下面具體的崗位設置以及人員配備,那就需要下來仔細的安排了。

  沈墨不可能天天忙這些事情,細節的東西還要下面的人去做。

  如果事事都要他親自去做的話,那下面的人得閑死,自己這個國君得累死。

  自己可不想學習朱元璋,啥事都要親力親為。

  不過兩個老先生主動請纓,將這個活給接了過去,沈墨自然樂意。

  之前王夫之向沈墨舉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和學生唐端笏,這三位也都是飽學之士。

  正好將他們幾個拉過來一起成立一個籌備小組,自己最后拍板就行了。

  這些事情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辦成的。

  沈墨和王夫之于成龍商議后定下在八月十六日舉行開國大典。

  這個日子也是王夫之看黃歷跳出來的好日子,也正好是中秋節過后的第一天,是個黃道吉日。

  如今距離八月十六還有一個半月的時間。

  時間很倉促,要準備的事情很多,真正的時間緊,任務重。

  為了能夠順利的舉辦開國大典,沈墨將李志遠以及戴文勝還有孫翔鄭云龍等所有手下的骨干都加進了籌備團隊。

  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物給物。

  王夫之和于成龍作為這個籌備團隊的負責人,其他人全部聽他們兩個調遣。

  看到沈墨如此信任自己,兩位老先生都很激動,表示一定會圓滿完成任務。

  雖然沈墨一直堅持簡約而隆重的宗旨,但是畢竟是開國這么大的事情,再簡約,那也是方方面面都要考慮齊全的一件大事。

  別說開國了,就是老百姓結個婚,要操心考慮的事情都多到讓人頭大。

  不過好歹是有這兩位老先生挑頭,沈墨樂的輕松。

  雖然尚在籌備之中,但是八月十六舉辦開國大典,建立楚國這個消息卻已經傳了出去。

  下面的各級將領和官員百姓都是振奮不已。

  坐鎮寶慶府的鐵牛看到從衡陽傳來的消息,哈哈大笑起來:“沒想到主公這么快就要立國啊,下次見到主公的時候主公就是一國之君了啊。來人,傳令各將領和知府知縣過來議事。”

  很快,包括吳志陽和

  時間關系,以下內容先更后改

  老貓正在努力碼字之中,看到這里的兄弟刷新后再看。

  老貓正在努力碼字之中,看到這里的兄弟刷新后再看。

  老貓正在努力碼字之中,看到這里的兄弟刷新后再看。

  老貓正在努力碼字之中,看到這里的兄弟刷新后再看。

  老貓正在努力碼字之中,看到這里的兄弟刷新后再看。

  老貓正在努力碼字之中,看到這里的兄弟刷新后再看。

  老貓正在努力碼字之中,看到這里的兄弟刷新后再看。

  老貓正在努力碼字之中,看到這里的兄弟刷新后再看。

  老貓正在努力碼字之中,看到這里的兄弟刷新后再看。

  老貓正在努力碼字之中,看到這里的兄弟刷新后再看。

  老貓正在努力碼字之中,看到這里的兄弟刷新后再看。

  老貓正在努力碼字之中,看到這里的兄弟刷新后再看。

  老貓正在努力碼字之中,看到這里的兄弟刷新后再看。

  老貓正在努力碼字之中,看到這里的兄弟刷新后再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