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封神,老子要上封神榜 > 第七章
  皇城,御園,飛云閣內。

  比干與帝乙相對而坐,此刻的氣氛較于朝堂上輕松了不少。

  但帝乙仍死死握緊手中的奏章,表情深沉,甚至久久不肯相信。

  因為上面寫的事情實在是太大了,大到作為殷商的帝王也不能無視。

  上首第一行字清晰入眼:北海之亂,非人力所為。

  這個論斷簡直出乎預料,甚至不能多想,這個非人力所為是什么意思?難道這北海之亂還有其他勢力參與?

  而除了北海諸侯還有誰會與殷商作對?

  帝乙眉頭深深的皺著,顫抖的手按著奏疏繼續往下看去:

  夫鴻蒙之大,殷商只居一隅而已,尚天外有天,人外有仙。

  北海地處蠻荒,妖魔橫生,百姓困苦,或因利欲熏心,或因猖狂自大,各路諸侯受妖邪蠱惑,不服王化,遂平而復叛,叛而又反,實乃頑疾之癬也。

  若久而不除,或有大亂,當實時警惕,否則天下紛紛而起,國將不國。

  為保殷商氣數,臣弟有治安策一疏,上表王兄。

  若要國家強盛,不辱外敵,余有三策,削藩,改制,中央集權,此三策伏為王兄奏明,臣弟謹具惶恐。

  比干心中明白,封神之戰,周興商滅乃是圣人謀劃,除非不要命了,他又怎么可能將這些實情說出來。

  對于帝乙也只好簡單暗示一番,至于他所獻的那三策,應該是眼下殷商最合適的挽救方法。

  當初商湯逐夏,放桀于南巢后,遂開始了與各諸侯共治天下的策略。

  按照當初的想法,商王直轄原夏朝故地,實行商法,各路諸侯管轄自己國內的事務,因俗而治。

  所以這些連州跨郡的諸侯國享有極高的自治權。

  他們可以獨立發展經濟,鑄造貨幣、鑄山為銅、煮海為鹽;也可以發展自己的武裝力量,只不過調動軍隊需要商王頒發的虎符或者詔書;諸侯國官員除了諸侯由商王分封外,其他均由諸侯王自己任命,完全是一個國中之國。

  而一旦諸侯有了錢糧,有了軍隊,若天下有變,誰還肯服你殷商?所以這也就是為什么,各路諸侯能時常反叛的原因。

  比干要做的就是從與諸侯共治天下,到逐次削弱,再到中央集權,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殷商氣運重新聚集,不至于只剩下二十八年的天下。

  “中央集權……中央集權……”帝乙喃喃的思索,這么多年,他一直都在平定各路諸侯之亂的路上,就連西岐這種諸侯之首都反叛數次。

  而每一次的處置的方式都僅僅是將叛亂的諸侯斬首而已,屬地繼續讓他的子孫繼承。

  可比干這句中央集權,卻給帝乙打開了另一扇大門,是啊,為什么要讓叛亂的諸侯子孫繼續統治領地,而不是收歸國家,由殷商親自派去官員治理?

  “妙哉,妙哉!王弟實乃王佐之才,一策可安天下!”

  帝乙興沖沖的拍著桌案,看著比干的表情充滿了欣賞。

  比干可沒有被帝乙的興奮勁給感染,反而心里搖頭嘆息,默默無言,只因身為人族卻不能掌握人族的命運。

  堂堂殷商滅亡竟是因為天庭需要封神而引出的圣人教派之爭,被當做了博弈的戰場而已。

  望著那輝煌的宮殿以及繁雜熱鬧的街道,他竟有種頹廢的無力感,好像他無論在殷商做出什么,都無法改變滅亡的結局。

  這……似乎很是絕望。

  此刻他又想到了封神前期的紂王,殺東伯侯姜桓楚,斬南伯侯鄂崇禹,囚西伯侯姬昌,收北伯侯崇侯虎,是否也有過削藩諸侯聚攏氣運的想法?

  可他好像失敗了。

  “王弟,王弟,你怎么了?”帝乙站起身來,疑惑的搖晃比干。

  “臣弟只是想起了一些不好的事。”比干想了想回答道,畢竟他也不能說,陛下降了吧,圣人老爺想要滅你的殷商。

  帝乙若有所思,卻突然也沉默片刻,冷靜下來道:

  “削番諸侯,中央集權,確實是一個可以從根本上強大殷商,平定北海的辦法,可是……削藩必定會引起那些諸侯的叛亂,那時戰爭將不可控制。”

  沒錯削藩是個技術活,風險系數極高,因為那些諸侯都有軍隊,且對封地具有統治權,有一定的人力財力和殷商進行對抗。

  畢竟你想中央集權,但這些諸侯會愿意嗎?這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就是不愿意,因為這是他們的既得利益。

  你說一個王侯他擁有這么多既得利益,誰心甘情愿把它供奉出去,就是阿貓,阿狗嘴巴里一條魚,一塊骨頭,你也奪它不走。

  一個諸侯,一個國王的既得利益,你拿走就拿走了,不造反才怪,

  而一旦聯合反叛起來,往往會發生削藩失敗的情況,即使不失敗,削藩也往往會引發戰爭,對殷商造成重大的損失。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前世漢景帝削藩造成了七國之亂;建文帝削藩導致了靖難之役,最終丟了皇位,自己也下落不明;康熙削三藩,造成三藩之亂,半個國家陷入戰爭,康熙嚇得差點逃回關外。

  所以比干道:“對付這些諸侯不能急,而要緩緩圖之,削侯,改制最后的目的無非中央集權。”

  “為防各路諸侯反對強烈,首先可以頒布酎金律,附益之法,私出界罪試探諸侯態度,使他們不能隨意越過封國的疆界,不能隨意結交朝臣。”

  “除此之外還有更加溫和的推恩之法,趁機削弱各個封國的實力,慢慢蠶食領地,進行分割。”

  帝乙沉吟半晌依舊表情沉重,靜靜的聽著比干分析。

  比干知道,如果他讓殷商做出改變或許沒有太多希望,但不做,封神開始必定滅亡,他繼續道。

  “殷商想要削弱這些諸侯,最關鍵之處便是需要有強大的實力,足以平定天下的實力。”

  說到這里,帝乙下意識的嘆了口氣,殷商現在實屬內憂外患,光平定北海就已經牽扯了國家大部分精力,哪還有余力去對付什么諸侯。

  對于這個問題,比干微微一笑,別看殷商現在這么慘,可實際上人才還是很多的,封神中若非有闡教弟子以大欺小,根本沒有可能打敗殷商。

  只對付除了西岐的諸侯,他還是很有信心。

  “殷商底蘊深厚,人心尚在,唯一缺的便是有能力既忠心的文臣武將,來應對隨時到來的戰爭。”

  “臣弟以為,吾等當張榜布告,招賢納士,無論出身,在全國選拔有才能之士入朝為官,尤其是那些修行之人,或用功名或用利祿,總應籠絡一番。”

  “其次開府辦學設立軍伍之校,培養一批真正屬于殷商的將領,更可以在這些將領中,由朝廷選派提拔一些有能力的官員,令他們分駐要害之處。”

  “那么即使各路諸侯察覺不對,想要反抗朝廷,也能快速反應,料敵先機。”

  “到時再派一得力大臣恩威并施,將尾大不掉的諸侯國拆分成很多不具備威脅的小國,慢慢用流官取代諸侯,事可成也。”

  帝乙原本愁容滿面比干提出中央集權這個想法他是極為感興趣的,可對于如何削弱諸侯卻不報希望。

  但現在,比干卻準備出了一套極具可行的方案,那帝乙就真的心動了。

  為什么北海總是平完復叛,就是因為這些諸侯獨立一國,不服殷商調遣,再加上妖邪蠱惑,加劇了野心。

  更何況哪怕這些人叛亂失敗,大不了再投降殷商,仍不失封侯之位,而若是能夠取消這些諸侯的特權,改為由朝廷直接派去官員治理,就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這種叛亂。

  至于招賢納士,建立軍校,這更讓帝乙心中驚喜,雖然朝中有聞太師領兵鎮壓諸侯,威懾一方,但除了聞仲之外,還真難再找到如此有能力的人。

  可比干說要招賢納士,建立軍校,卻是從根本上改善了殷商缺乏人才的弊端,而且忠誠度更有保證,完全可以取代諸侯。

  帝乙越想越覺得這個方向就是殷商將來需要走的,

  能夠窺一地而覽全局,從北海之亂到消除諸侯,中央集權,比干真的不愧是治世之能臣。

  他不由得嘆息看了一眼比干,這小子,原來是之前是在跟我自污藏拙,什么收受賄賂,不理政務都只是裝的,帝乙感慨了片刻,關切道。

  “王弟,真是辛苦你了。”

  “此策甚好,爾有開府之權,招賢納士盡可放手去辦,殷商各地愿意投靠的修行中人也要招攬麾下。”

  “至于建立軍校,則須選一懂得軍務之人去做,聞太師尚未回朝……”

  看到帝乙對于軍校的人選有些猶豫,原本還有些得意的比干卻有些急了。

  建立軍校要等聞太師回朝?那得多少年啊,黃花菜都涼了,估計等西岐打到朝歌他也建不起來。

  所以我在這里出謀劃策的有什么用?

  不行,自己只有短短十余年的時間,這個增加殷商氣運的機會一定要把握住。

  聞仲不在,我來,比干當即開口道:

  “王兄,臣弟不才愿意當這軍校之長,為吾殷商培養人才。”

  “你要建立軍校?這是文官該做的事嗎?”

  帝乙詫異的回道,滿臉不可置信,接著他揮著手。

  “還是算了算了,讓專業的人去吧,等到聞太師遠征北海回師之后,再行考慮。”

  “為兄知道你治理國家是不世天才,可……可這領軍……”

  “兄長不是不信你,只是,只是從未發現你有這方面的天賦……”帝乙說的很委婉,但意思卻是是在說伱不是那方面的人才。

  但是卻比干怒了,怎么了,你們就這么不相信我,我享了一輩子福了,就不能打打仗嗎?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