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股海生涯 >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思維塑造(上)
  其實這些所謂的散戶思維就是在這些所謂投資大師的講解之下形成的,林修然之所以知道這些,毫無疑問也是他的師傅陳焱告訴他的。

  陳焱那可是資本市場老一輩的高手,雖然年紀不大,但是成名比較早,換句話說就是輩分比較高。

  那時陳焱早期剛剛小有名氣的時候,那個時候的陳焱還并不是號稱可以算到絕大多數股票日內高低點的“神算陳焱”,那個時候的陳焱僅僅只是能夠穩定盈利,剛剛達到財富自由而已。

  在市場中算得上是小有名氣,雖然僅僅只是小有名氣,但是在那個莊股的時代,信息十分閉塞,能夠達到這樣的成就,讓市場中各路人馬都知道有這樣的一號人物,也算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那個時候陳焱跟著一位莊家的金主關系要好,是的莊家也有金主,并不是任何一位莊家任何一位有投資能力的人都有財富的,廚師財富的積累是很困難的。

  這位金主姓杜,是為女士,陳焱稱呼她為杜姨,不知道各位還記不記得杜欣的奶奶杜老太太,就是這位了。

  陳焱當時跟著這位杜姨參加了一個莊家內部的閉門會議,所謂閉門會議,自然就是外人進不去,也不知道會說一些什么內容的那種。

  那個時候眾人都在討論該如何更好的賺錢,說得直白一些就是交流一下收割散戶的經驗,彼此交流希望之后能夠做得更好,賺的更多。

  那個時候其中的一個胖子就說:“現在的市場做局不太好做,監管機構管的越來越嚴格了,查得越來越細致了,做局需要小心翼翼的,但是與此同時散戶們的想法認知千奇百怪,做局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進入一只股票開始做局之前,永遠都不知道這支股票中的絕大多數散戶的認知是什么樣的,是虧損了立即割肉的?還是虧損了死扛不走的?是反彈回本了立即離場的?還是反彈回本后又想要在多賺一點的?這就很難辦。

  原本這些莊家們的做法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外力,讓這些散戶們相信股價要漲于是經常接盤,外力的手法有很多,有聯系各路財經節目的嘉賓,讓他們在節目中推薦股票的。

  也有在震蕩上行的過程中刻意構造上漲趨勢線的(也就是早期人們所謂的,圖形都是主力資金可以畫出來的,但是現在隨著監管的嚴格,很多公司市值的增加,除非是一些極小市值的公司,畫圖已經基本不可能了)。

  總之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外在手段讓人們相信股價會漲,之后經常做多,或幫助莊家拉抬股價,或經常接盤方便莊家出貨。

  但是毫無疑問這些操作的痕跡都太過與明顯了,尤其是在正對一些市場中的熱門股的時候,那個時候一些熱門股市值都不算太低,操縱大市值的股票痕跡太過于明顯,稍稍一個控制不好自身的賬戶就會出現在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的名單中。

  那個時候就誕生了購買數以百計甚至數以千計的身份證開戶,從而使用大量的不同賬戶操作的手法,但大量的賬戶操作雷同,對于當時越來越嚴格的監管機構來說痕跡也是非常明顯的。

  更不用說這些莊家的資金量很多時候也是不夠的,需要多加一起聯手做局,這種痕跡就更明顯了。

  于是會議中的眾人聽到胖子抱怨的時候,也是紛紛嘆了口氣,胖子說到了他們的心坎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才會有這樣的閉門會議的誕生,大家一起商討該如何賺錢。

  當時就有一個人抱怨了一句:“要是不用外在的力量,讓這些散戶發自內心的,由內而外的認同股價會漲,從而買入股票就好了。”

  當時就是這么一句好事自言自語的話,卻是掀起了之后一段時間市場的變革,隨著監管的越發嚴格,各種外在的手段逐漸被限制。

  雖然如今在林修然的這個時代依舊有,但是無論從種類數量還是激烈程度,和以前相比都是小巫見大巫。

  在那次的會議之后,不知道是不是很多莊家都聽進了最后那句好事自言自語的聲音,眾人都很默契的分成幾個小團隊,開始著手培養股民們的思維習慣,才有了后來的“散戶思維”這一詞。

  費勁心力培養這樣的思維有意義嗎?當然有,設想一下,為什么漁民可以捕到魚?為什么很多老的釣手操作都是駕輕就熟?很多人說是熟能生巧,對。但并不是核心的原因。

  核心的原因是魚的行為模式千百年來幾乎沒有變化。這才是最關鍵的原因,早期的時候莊家坑害散戶之所以費力,之所以要做的痕跡那么明顯才可以有一定的收獲,就是因為早期人們的行為模式并不統一。

  所以漸漸的,市場中年開始出現一些所謂的教導投資者的股票大師,這些人中魚龍混雜,很多普通的投資者根本就紛不清楚。

  這些人中有人是想要賣課賺錢的,有人是想要改變投資者的思維讓投資者們有一個統一的散戶思維的,有人是真心想要將自己領悟的知識內容分享出去的,也有人也想要分享,但是自己本身的能力就很有限,有些東西自己都不是十分清楚的。

  各種各樣的人混在一起,想要分辨,談何容易?那這些引導人們思想,試圖塑造一個統一的散戶思維的人都有什么特點呢?

  這些人的特點非常明顯,手段也很容易分辨,首先就是特點,這些人教導的股票內容很多都一樣的。

  并不是說知識點一樣,而是教材一樣!什么意思?比如同樣是講授“試盤線”,不同的人選取股票案例會有區別,甲老師可能會選擇a股票6月份的例子,乙老師可能就會選擇b股票去年三月份的例子,以此類推。

  互聯網上這么多教課的老師,有一個兩個使用的案例、教材一樣不奇怪,但是三個四個、五個六個都是這樣的,那是不是就有問題了?

  這證明什么?證明他們根本就是一起的呀。甚至如果仔細對比,就會發現這些人的一些話術,講課的停頓、技巧都是一樣的,這明擺著說明這些人是經過統一培訓,有組織有計劃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