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國潮1980 > 第一千七十四章 絕對牛人
  劇組在吳淞口的外景地一共拍了有五天的戲。

  寧衛民跟了得有四天。

  除了一開始,他剛到外景地時,與松本慶子公然出雙入對,帶給眾多心靈干涸的劇組人員帶來的巨大心靈打擊之外。

  其實在此之后,他給大部分人留下的可就幾乎都是好印象了。

  他走人的時候,甚至讓許多人都依依不舍,以絕對的牛人視之。

  所以這樣的事實便可以充分證明,他的確是一個極富個人魅力的人。

  首先對于導演野村芳太郎來說,最怕的,其實莫過于名演員和投資方攪戲,打亂了正常的拍攝計劃。

  要知道,劇組是個等級森嚴的小社會,是金字塔形狀的。

  制片人、導演、男主角、女主角是金字塔的最頂端。

  編劇、攝像、美、服、化、道、燈等部門都依次排在后。

  最后最底層就是場工和群演。

  這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專才。

  真能夠算得上全才的,以俯瞰姿態駕馭全局的,往往只有導演一人。

  所以通常情況下,一定是導演的文化素質和水平決定了一部電影的最終水準。

  那么演員不管腕兒再大,對于導演也得惟命是從。

  彼此之間應該是學生和老師,下屬和上級的關系。

  但部戲的情況可就有點特殊了。

  因為松本慶子不僅僅是女主角,整部戲還是她出錢投資的,是制片人。

  那么面對這樣一個雙重身份的松本慶子。

  對野村芳太郎這個導演來說,就存在難以駕馭甚至是喪失自尊心的風險了。

  尤其如今他個人的事業也陷入低谷,正是黯淡無光的至暗時期。

  因為多年來在霧制片廠再沒拍出過什么有影響的作品。

  整個日本映畫界都已經斷言他的導演生涯已經實質結束了,對他不再抱有任何期待。

  沒想到,松本慶子和寧衛民看在與松本清張達成交易的份兒上,居然肯把一部十億円預算的大投資電影交給他來拍攝。

  這完全屬于雪中送炭之舉,當然值得他感激。

  不過反過來,這讓他身負的心理壓力就更大,也更加不敢違抗松本慶子和寧衛民意愿。

  說實話,在拍攝之前,對于最終能否拍出一部好電影,并且讓影片在口碑和票房上雙豐收這個問題。

  野村芳太郎確實打算孤注一擲,賭上自己的所有。

  但同時,他心里也是加倍的沒底啊。

  好在松本慶子性情溫柔,絲毫沒有跋扈和自以為是的毛病。

  在片場從不耍大牌,也很尊重導演的權威,但凡有疑議和需要討論的,都是為了把角色演得更深入人心。

  對于這個女主演,野村芳太郎不會更滿意的了,很快放寬了心。

  然而眼下恰恰在拍攝這樣一個很重要大場面時,遇到了坎坷和困難的情況下,寧衛民又來了。

  這下野村芳太郎自然又精神緊張起來,甚至還有點更惶恐了。

  不為別的,就因為這老鬼子可是看出來了,寧衛民這家伙可是個貨真價實的“寵妻狂魔”啊。

  想想看,他居然不遠千里給松本慶子送來了休息用的專車。

  甚至買車的事兒松本慶子還事先一點不知道,這小子早在日本就規劃好了。

  如果不是個戀愛腦,忠實舔狗,能干出這樣的事兒來?

  盡管寧衛民弄過來了好幾輛房車,讓他這個導演跟著沾了光。

  可要是這小子愛心泛濫、護妻心切,見不得松本慶子演戲吃丁點兒苦可怎么辦?

  這種事又不是沒在片場發生過的,以他半生的導演經理,早都見怪不怪了。

  無論男演員還是女演員,他們來探班的另一半,總會因為不滿拍戲的條件,提出各種匪夷所思的要求。

  甚至因為不滿男女演員激情戲的拍攝方式,發展到大鬧片場的,這都屬司空見慣。

  有人甚至吃準了拍到后期,導演不能換演員,居然私自拐帶走了演員,擅自扔下戲不拍了,跑到周邊景區去度假的。

  導演就算知道了又能怎么樣?

  只能忍氣吞聲,乖乖等他們玩兒爽了回來。

  即便沒這么過分,但探班的人拍攝時坐在導演身邊,擠到監視器旁看也令人煩不勝煩。

  更有甚者,因為不滿鏡頭中演員表現,導演沒喊NG,探班的人就先喊上了。

  這種喧賓得主的做法真是讓導演恨不得一頭撞死在監視器上。

  所以野村芳太郎雖然表面上十分禮貌且熱情,但骨子里真是對寧衛民畏之如虎啊。

  對他來探班的事兒感到頭疼極了,就怕他指手畫腳,干擾拍攝秩序。

  甚至怕原本好好的女主角也被他給拉偏了,真要是雙劍合璧跟他對著來,他的老命就得交代了。

  不過好就好在,所以一切擔憂都是沒有必要的,完全是野村芳太郎自己杞人憂天。

  實際上,寧衛民是最懂得術業有專攻的人了。

  他從不對自己不了解的事兒隨便指手畫腳,尤其特別尊重上了歲數的專業人士。

  真拍起電影來,別說他主動離得遠遠的,從不待在導演身邊。

  就是松本慶子化妝和拍攝,他也從不發言,就怕自己干擾拍攝進度。

  何況他自己也是別有所長的主兒,別的不懂,他懂得算賬啊。

  像這種上千人的大場面,動用了不知多少彈藥。

  為了拍夜景,還得雇傭起重機來吊架鋪設燈光。

  僅從商人的角度來考慮,寧衛民就知道這是最耗錢的拍攝場面了。

  哪怕在國內什么都便宜,比日本拍攝要便宜好幾倍,但問題是日本人的工資可便宜不了啊。

  一個鬼子一天報酬最少一萬円,現場五六十個鬼子呢,這得多少錢?

  再加上這一天人吃馬嚼的挑費,和拍攝消耗的裝備設施,怎么也得花個二三百萬円一天呢,那就是一兩萬美金。

  十億円雖然聽著似乎很多,可仔細算算就知道了,十億里才有幾個二三百萬夠這么造的?

  要不說劇組花錢如流水呢。

  寧衛民當然盼著拍攝順利,明白越早拍完才越劃算啊。

  真要是十億円都拍不完這部片子,那最后不還得他來兜底想嗎?

  更何況就沖野村芳太郎這吃著藥,點燈熬油的工作著,說話手都打哆嗦,他也不敢給人家找事啊。

  無關什么尊老愛幼,他就怕萬一這老鬼子真急出個好歹來,真累病了,累死了,那可就真蝦米了。

  陪個發送錢是小事,何處黃土不埋人?

  難道我泱泱中華,埋的鬼子還少嗎?

  可問題是這老鬼子一趴下,他去哪兒再套一頭能拉這磨的日本老驢去啊?

  十億円的投資他總不好棄之于不顧吧?所以他再不懂事,也不能跟錢過意不去,犯不上跟他自己個兒為難啊。

  而如此一來,信奉無為而治的他可就成了來探班的模范,演員親友的楷模了。

  更別說他還在力所能及的范圍里,幫著劇組想轍解決實際困難的。

  比方說頭一天晚上聽說發電機還沒到,見野村芳太郎和松本慶子都著急,寧衛民就建議能不能用房車的發電機試試,畢竟三輛車呢,一起燒燃油也不小的電量呢。

  結果沒想到,還真就解決問題了。

  兩臺12000瓦的“小太陽”,愣是讓這幾臺房車的發電機給帶起來。

  漸漸的,野村芳太郎還主動邀請寧衛民在片場觀摩,甚至安排他坐在自己的身邊了。

  別看都是一樣的結果,但落在松本慶子和劇組其他人的眼里,都懂得這是導演對寧衛民的認可,禮遇程度可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還不算,和導演比起來,其實還有一個人對寧衛民的感激和仰慕之情有過之而無不及。

  那就是滬海制片廠委派來保證劇組生活和后勤的干部。

  這個干部啊,不大像滬海本地人,是個只會照章辦事,缺乏靈活變通的老實頭。

  嚴肅有余,活潑不足,偏偏對金錢過于計較,對外國人還有點怕。

  所以在寧衛民來探班之前,哪怕使出了吃奶的力氣,他辦出來的事兒,也沒法讓人滿意,凈為自己掙罵了。

  無論中日雙方都把他當成不會辦人事兒的蠢材。

  日本人恨他腦子不好使。

  同胞們罵他良心大大的壞了。

  而寧衛民的那一車西瓜和一車玉米,可真是救了這個后勤干部的急。

  這漂亮的一手讓他豁然開朗的同時,也不免肅然起敬。

  于是專門跟人打聽了這事兒到底誰辦的,然后誠心誠意去跟寧衛民請教。

  而在寧衛民好為人師的點撥下,干部終于懂得所有的供給上,當以有備無患和飲水充足為先。

  劇組整體的餐食當以方便為主,而便宜和好吃也不是化解不了的矛盾,對于劇組人員區別三六九等,給予一定特殊照顧也未必就會招人罵。

  就這樣,外景地的伙食和物質供應工作,幾乎一夕之間有了質的飛越。

  第二天,這后勤干部就申請了一輛面包車,準備了二十個搪瓷桶的開水,分兩次給送到了外景地去。

  然后輪流往復,這天這車就不干別的了,專門管拉桶和送水。

  同時也算班車,能借著送水拉桶的活,再為劇組臨時接送個人或者買點東西什么的。

  另外,飲食上也改了,沒有大鍋飯菜了,直接上餃子和包子這樣帶餡兒的東西。

  不但好做,好運輸、好分好拿,也好吃喝。

  而且等級區別和中日不同的喜好,既能體現出來,也不惹眼。

  像群演們一水兒全素的大菜包子,每人五個,味道不佳,但能管飽了。

  同時直接解決了餐具不足的問題,不用桌椅也無需洗手,于野外就餐兜了就走,席地而食。

  劇組的工作人員和普通演員就要講究些了。

  包子不光有素餡兒的,還有肉餡兒的。

  此外,由于每人都有自帶的飯盒,還能喝一碗稀飯,外加兩個雞蛋,咸菜管夠。

  這些不是滬海廠提供的,而是從不遠處的村落里采買的。

  難得的是個“新鮮”二字。

  至于中日雙方的導演,名演員,以及日本工作人員、還有各組的頭頭腦腦們都是同一水準。

  這些人吃的不是包子了,而是餃子。

  只不過區別在于,中方吃餃子是管飽的。

  而且有煮和煎兩種做法可選,現場就有人支架起鐵鐺子像煎生煎包一樣給煎。

  日本人就不一樣了。

  按照他們的飲食習慣。統一每人十二個煎餃,再搭配一碗白飯。

  而無論中日,在這個層次,都有醬湯、腌蘿卜、熏魚作為佐餐小菜。

  另有奉賢黃桃一個作為餐后水果。

  別說,就這樣非常簡單的一個安排,居然是人人滿意,竟然難得的讓后勤干部榮獲了好評、

  底下的看上面的不眼紅,上面的也能怡然自樂。

  關鍵比起大鍋熬菜熬蘿卜炒肥肉片來不但省事了,花費少了,而且無論哪兒的人也沒人抱怨不合口味的。

  所以可想而知啊,寧衛民對于這個干部來說,當然是牛人一個,只有讓他服氣的份兒了。

  和導演野村芳太郎以及后勤干部不同,中方的導演和那些國內比較出名的演員們,對于寧衛民的感覺,更多的是親切感。

  因為這家伙明顯來歷不凡,地位超然,可卻沒有半點架子,甚至還很幽默。

  關鍵是他的日語水平非常高啊,比滬海廠派遣過來的兩個翻譯可強多了。

  原本呢,中方的導演和演員和這些日本人因為語言不通,互相之前嚴重缺乏溝通和了解。

  別說工作中不容易配合,難以了解彼此的意圖,這樣是非常容易產生齟齬和誤會的。

  但從寧衛民來了之后就大大不同了,演戲的時候有他幫忙,中方導演也終于能讓日本演員明白自己的意圖了。

  而中日演員無戲拍時,不知怎么就以成了以寧衛民為中心的中日茶話會。

  這家伙人緣極佳,無論本國同胞還是日本人都很喜歡他,而眾人都圍著他聊,漸漸就成了中日語言對譯和互相學習的補習班了。

  當然,既然男多女少,那自然沒人裝蒜,聊的正經事少,而閑篇極多。

  尤其以兩國文化中最低俗的罵人方言為熱門聊天話題。

  最有意思的是,無論中日人士,模仿對方總如鸚鵡學舌。

  說的都很起勁,但就是不倫不類,古怪至極,每每弄得湊在一起的人開懷大笑,不能自已。

  大家就是這樣的謙虛好學,敏而進取。

  自然了,感情也在學習中不斷加深。

  別看就這么寥寥幾天,但寧衛民離開劇組時,中日工作人員的僵化局面已經不復存在,即便是語言仍舊不同,但日常生活中走個對頭也能打招呼了。

  更有甚者,居然寧衛民還滿足了大家對于民族情結的需要。

  不知怎么的,他就把日本演員都忽悠了。

  居然私下里組織起人手來,拍攝了一張堪稱逆天改命的“吳淞口大勝”的照片。

  那張照片在現場就讓攝像師洗出來了,大家誰看誰都得樂。

  敢情作為俘虜的役所廣司和阿部寬帶著幾個“鬼子兵”雖然站在中間的C位,但卻一副俘虜模樣。

  作為兩個日籍軍官,別說槍械軍刀了,就連軍帽都沒了,頭發凌亂,身后有硝煙,還被繩子五花大綁著。

  他們身旁和身后,則被穿著國軍軍服的寧衛民和幾個威風凜凜,金剛怒目的華夏演員用槍指著。

  只可惜,畢竟只是鬧著玩兒的事兒,日本演員情緒不夠嚴肅和飽滿。

  他們全都笑嘻嘻的,絲毫沒有兵敗被俘要被槍斃的沮喪,倒是有幾分看淡生死的從容。

  是為整張照片最大的敗筆,否則的話就真能當宣傳海報了。

  (本章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