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漢末茍在半島 > 第401章 兩國停戰
  黃偉領著數十殘兵,一跑東逃,最終來到沛郡治所相縣。把情況說明一番。

  沛郡太守袁胤心慌不已。沛郡兵力空虛。若是齊軍來攻,肯定很難守住。他糾結萬分。遲遲沒有反應。

  黃偉趕忙勸說:“家父有言:沛郡有許多下邳百姓。他們與齊軍有大仇。可號召他們,一起守城。民心可用,相縣必不會失守。”

  “就這么辦。”袁胤表認同,然后發出感嘆:“你黃家,對我袁氏,忠心不二。我一定上奏大王,追封你父。”

  “多謝袁大人。”

  ……

  韓王宮,袁耀得知曹仁領軍南下。因為韓國都城的兵,不宜調動。只得下令,讓橋蕤大軍,作出應對。

  橋蕤等將,商議一波,一致認為,曹仁領軍,是來支援潁川戰場的。所以,他們沒有立即作出兵力調動。

  等到曹仁領軍攻睢陽。橋蕤才發應過來,立即領軍向東支援。

  此時,韓軍所建的陽谷水壩,只完成一半。他們不得不放棄。

  不過,支援地有些晚。誰能想到,睢陽大城。只堅守三日,就被齊軍攻破。

  此番睢陽奪取戰,曹仁大軍,戰死三萬,平均一日,犧牲一萬士卒。主打一個快節奏,勇猛攻城。不計傷亡。

  而守軍呢,戰死兩萬。因為,他們不是太精銳。兵死多咯,就軍心崩潰。這才丟失睢陽大城。

  曹仁留兩萬士卒守睢守,自率其余五萬大軍,向南而去,似乎要攻陳郡的架勢。

  陽翟城中,諸葛亮下令:“命于禁領兵兩萬,鎮守陽翟城。”

  “其余七萬多士卒,尾隨韓軍主力。當然,咱們不能跟得太近。只要吊著齊軍就成。可偷襲、可撤退。”

  此時橋蕤大軍,在陽夏駐扎。西邊有諸葛亮七萬大軍,虎視眈眈。北邊有曹仁五萬大軍,即將南下。

  橋蕤很是頭痛,他知道,陽夏,不可死守。不過,他不能開口說撤軍。只得裝模作樣地詢問:“齊軍十二萬。諸位以為,該怎么用兵啊。”

  紀靈表示:“咱們有十六萬之眾。應該與齊軍大戰一場,與他們拼命,讓他們造成幾萬的傷亡。不然,齊軍會得寸進尺。我軍士氣,也會全失。”

  劉勛很是認同,給出具體意見:“可分兵五萬駐守陽夏,其余大軍,到南邊的固陵聚駐寨。”

  橋蕤有點意外,這兩個家伙,很有水平啊。都說得很道理。于是,韓國行動起來。

  陽夏境內有三條河流,城池沿河而建。南、北南邊,有渦河、尉扶河,為護城河。東邊是兩河交匯處。唯有西城門外,有一片闊地,齊軍只能攻西門。不過,陽夏城不大。

  固陵聚位于陽夏與陳縣中間,韓軍主力駐扎在此。進可支援陽夏,退可回陳縣。

  諸葛亮大軍,駐守新汲,此地位于潁川郡與陳郡交匯之處。他們沒有進攻的意思。

  曹仁大軍,駐扎在柘縣。同樣按兵不動。

  兩路齊軍,都沒行動。韓國怎么辦,他們更不敢主動出擊。戰事就這樣僵持下來。

  十日過去。齊軍才有所行動。諸葛亮大軍,分兵三萬,前去接收潁川各縣城池。曹仁大軍北撤,去接收梁郡其余城池。

  橋蕤等人,收到情報。有點遲疑,也不敢相信。他們可是十六萬大軍。齊軍怎么敢無視的。難道,這里邊,有陰謀。

  五日過去。確定齊軍來真的。還真接收許多城池。他們傻眼。再次開會。

  橋蕤詢問:“怎么辦。咱們打潁川郡、還是梁郡。”

  紀靈、劉勛兩人,都啞巴了。誰也不開口。畢竟,就韓軍的戰力。主動出擊。真不好搞。

  橋蕤只得咬牙作決定:“命劉勛為將,領兵三萬,鎮守郾縣。命紀靈為將,領兵三萬,鎮守汝陽。”

  郾縣、汝陽兩縣,是戰略要地,是汝南郡的重要門戶。也是將來,齊軍南下,要攻打的關鍵城池。

  這次調動,意思很明顯。韓軍選擇守勢。

  不久后,軍報傳到韓王宮。

  袁耀大怒不已:“真是該死啊。手握十六萬大軍。就不敢放手一搏嘛。立即給孤王傳令,要與齊軍死磕到底。”

  閻象趕緊勸說:“大王。不可沖動啊。咱韓國可用之兵不多。若是大敗。就亡國之禍。求穩沒有錯。”

  “沃日。你們這么消極。我韓國還有希望嘛。一步退、步步退。下一戰,是不是要死守汝南郡咯。”

  “這……大王。別急燥。咱找吳國結盟吧。想必,以咱兩國之力。可以共抗齊國的。”

  “吳韓結盟,是以后的事。這一戰就只能這樣嘛。”

  “臣微無能。”閻象沒辦法想。

  齊軍默認停戰。休戰罷兵,是最好的事情。

  這一輪南征,齊軍累計戰死十多萬。這已經傷筋動骨咯。

  齊軍的戰果也很大。奪取梁郡全部。至于潁川郡,除郾縣、舞陽兩縣,其余縣城,都被齊軍接收。

  諸葛亮回到陽翟,開始處理政務。軍事由夏侯惇、樂進等人負責。

  治理地方,無非是讓民軍歸心。

  潁川郡歷史文化悠久,其中比較出名是潁川書院。這里畢業過許多大才,如郭嘉、戲志才、荀彧、荀優等……

  諸葛亮吐槽起來:

  “馬的。這幾人比較厲害的學生。都投靠燕王。我輩讀書人,還是想維持大漢正統啊。哎。想當初,我諸葛亮,也想投靠燕王來著。但齊王不講武德,強迫于我。不過也沒錯。北有大唐,要帶異族南下。咱不得不改變初心啊。”

  諸葛亮與曹昂,來到潁川書院,得知有陳群、鐘繇,是才華拔尖之人。于是,四人在書院后山的落松亭會面。

  曹昂代表齊國王室,提出招攬之意。

  陳群、鐘繇兩人,都來自大世家。一切行事,為家族利益考慮。沒有輕易給出回復。千年世家嘛。以前,他們有底氣,拒絕韓王的招攬。現在,他們也能自己的堅持。

  諸葛亮以民族大義勸說倆人,細說大唐威脅論,還重點講述科舉對世家的打擊。

  陳群、鐘繇兩人,很早就知道大唐是禍害。他們沒有正面回應諸葛亮的話。而是岔開話題,問起政事。重點述說齊國各地的情況。

  他倆來自是大世家,有自己情報,對齊國各地事情,還是有所了解的。

  諸葛亮只得配合聊起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