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漢世祖 > 第116章 掙扎無力
  北漢乾祐五年正月二十二,南下迎擊南唐西路援軍,先后全殲許文禛、陳軍兩師之后,漢帝劉承祐,率師復歸壽春大營。留守的漢軍將帥,在向訓的帶領下,恭拜于肥水浮梁。

  “末將等,恭迎陛下,得勝還營!”浮梁前,向訓當下一禮。

  “諸位免禮!”劉承祐高坐御馬,面色平靜,毫無驕態,率師迎接南唐援軍取得的戰果,似乎并未讓其心中產生多少波瀾。

  大量的舟楫,在水軍的護衛下,自淝水南邊北來,每艘船吃水極深,幾乎盡耗其負載。針對陳、許二軍的殲滅,漢軍這邊,斬獲之能用豐厚來形容。

  除卻前后殺傷兩萬人,俘虜四萬余,便是隨其軍運輸北上的糧食、軍械、馱馬等輜重。即便因戰事之故,消耗、損毀有三成多,剩下的繳獲,仍舊讓劉承祐調動了足足一百五十艘船,方才裝載完畢。粗略估算,若省著點用,此番繳獲所得,可供征淮的二十多萬北漢軍民,至少一月之用。

  因此,劉承祐差點給俘虜的陳覺,封了個“淮南行營糧械使”的官職,以籌其轉運之功。當然,這只是劉承祐僅存的一點惡趣,并未刻意去折辱陳覺,反而將之釋放了,手書一封,讓他做個信使,回金陵交給李璟。

  隨著得勝之師歸來,天子還營,幾座漢軍大寨之中,爆發出猛烈的“萬歲”歡呼聲,聲浪滾滾,若九霄驚雷,震天撼地,持續了許久。

  而受漢軍歡呼聲影響最大的,當然要屬被圍的壽春唐軍了,聽其呼聲如潮,城內軍民,無不震恐。因為萬歲呼聲后,是一陣一陣“援軍覆滅”的宣告聲。

  聞悉,壽春守軍的主要將領何敬洙、張全約、徐象等人,齊齊來到北城頭。在城外已被漢軍犁平的地面上,擺放著大量繳獲的唐軍旗幟、甲仗,服色,明明白白地證明著什么。

  “何公,援軍真的覆沒了?”張全約神色震恐,看向何敬洙:“漢帝沒有率多少人馬南下啊!這才幾日?”

  何敬洙身形木然,左手的傷口遠未愈合,所幸正值初春,天氣沒那么炎熱,此時竟有些顫抖,蒼老的面容間,隱隱透著些病態。事實上,不只是壽春城處于崩潰邊緣,作為主將的何敬洙,也快至油盡燈枯了。長時間的典軍、困城,對于這個年過花甲的老將而言,實在太不容易了。

  在劉承祐南下迎戰陳、許二軍之時,穩守城池,待機而動的何敬洙,并沒有坐觀。而是率軍果斷出擊,想趁城外漢軍戰兵不足,對漢軍發起一波反攻,不說完全打破困勢,也要阻遏延緩漢軍屯兵、攻城的腳步,給壽春以喘息,給南唐朝廷更多準備的時間。

  他的目標也很明確,沒有想對漢軍造成多大的殺傷,而是直指漢軍東北方向的后勤大營,這是他早早探處明了的。為此,何敬洙還先耍了個心機,以張全約率軍攻漢軍西寨,徐象領軍攻北寨,吸引注意力,而后自揀壽春城中最精銳的五千軍,備好引火之物,直向東北輜營。

  何敬洙的這番操作,還是給漢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畢竟精銳兵力的削弱,對于漢軍比較冒險的困城立寨而言,在防御上是難免有所疏漏,無法像前番那般面面俱到。

  若是真讓唐軍得逞,毀了糧草大營,那么壽春之漢軍,不說直接崩潰,但圍城之勢必破,甚至只能選擇后撤休整。畢竟,行軍打仗,糧食補給乃是命脈。

  可惜的是,何敬洙的對手是向訓,他奉命守寨,自感責任重大,也知輜營的重要性。當何敬洙露出獠牙之時,果斷增兵,加強防護,并親自坐鎮。為此不惜抽調其他營寨的兵力。

  何敬洙欲打漢軍七寸,向訓也知輕重,在他腦里有很清晰的認識,哪怕其他四寨都破了,只要糧食還在,遲早可復立。再者,唐軍還沒有盡破漢寨實力。

  在向訓沉著的指揮調度之下,何敬洙的算盤終究落空了,再兼有孫立、李重進、王彥升、高懷德等將領軍廝殺,以唐軍敗退還城告終。

  一番交鋒,漢軍軍民傷亡近三千,而出城的唐軍,則死傷過半,論野戰攻堅,唐軍遠不是漢軍對手。而此戰之后,壽春守軍再傷元氣,再無主動出擊之力。

  此時,何敬洙頭一次感受到這初春的和風,竟是這般蕭瑟,身心俱冷。能夠感受到,身邊將校們的疑懼。

  沒有正面回答張全約的問話,何敬洙只是異常平靜地說道:“都準備好吧,最后一戰將至,為國盡忠的時候到了......”

  言罷,便轉身緩慢地,一步一步,走下城垣。何敬洙心里顯然已經十分清楚,壽春城是守不住了,以眼下城中的情況,根本無法堅守到下一波援軍的到來,再者,南唐朝廷是否還能再組織起一支援軍,何敬洙自己都沒有信心。

  甚至于,他都沒再同下屬將校,說守住城池之類的話。年老,并不昏聵,底下的軍使將校們,有多少和他同心者,都值得商榷,何敬洙自己也不在意了。但不管如何,

  就他個人而言,已做好了面對一切的心理準備,左右不過以死殉國罷了。投降,何敬洙腦子里根本沒那個想法,倒不是對于南唐有多愚忠,至少在北漢南侵之前,南唐朝廷對他,并不算多優待。只是,歷盡亂世,已在花甲之年,自有其堅持,青山埋骨,馬革裹尸,也不失為一個好結局。

  望著何敬洙凄清中透著堅定的背影,幾名軍將面面相覷,卻相顧無言,各懷心思,各自散去。

  左神衛軍指揮使徐象心情沉重地回到北城廂內的營宿內,深蹙著眉頭。一陣腳步聲傳來,抬眼看,是神衛軍下一營指,自己的心腹部曲。

  “都將,援軍既歿,壽春再無可依者。漢軍總攻在即,眼下城中人心浮動,斷難守之,難道我等當真要與此城陪葬嗎?”小校壓低的聲音中透著點激動。

  徐象凝神,問他:“你覺得,本將該怎么辦?”

  聞問,小校朝徐象靠近了些,說道:“以漢軍的實力與攻擊力,一旦發起總攻,城破就在旦夕之間。自北漢南征以來,朝廷用人不淑,決斷不明,皇帝僅坐龍床,而馭大兵,以致我軍連戰連敗。到如今這個境地,淮南諸州必不能守,甚至于國祚不保。

  以屬下之見,莫如獻城投靠,保全性命。幾次廝殺下來,我神衛軍已不足三千,若能以之獻與漢帝,求得官職榮祿,亦未可知!”

  “你這是要讓我背君叛國!”徐象怒道,犀利的目光投在小校身上。

  “都將所指,哪個君,哪個國?”見狀,小校也放開了:“徐氏原本也是吳王臣子,以臣代君,行篡逆之事,僭稱李唐。竊據江淮,實則也不過一割據諸侯罷了,如論正朔,還得屬中原強漢!漢軍的強大,此番我等也都見識過了,絕非南唐可以匹敵,我等投誠,亦是臣服皇朝正統,何談背叛?”

  劉承祐若是知道,唐軍中一名不文的小小指揮,竟有如此見識與口才,或許愛才之心便生了。

  聽其言,徐象眼神閃爍了下,道:“你我,乃至神衛軍將士,皆是江東之人,如陣前倒戈,禍及家人,如何是好?”

  注意到徐象的眼神,小校心知,這徐都指揮使實則已然動心了,道:“唐主素以仁德示人,豈以三千士卒,而行株連之事。”

  “再者!”說著,小校的眼神中也露出一抹狠意:“倘若唐主株連家小,則我等更可放心投奔,漢帝亦可安心。大丈夫,何患無妻,只要名祿加身。屆時,北漢滅唐,我等正可隨之反攻,破了金陵,為家人復仇,以告慰之于九泉之下!”

  徐象忍不住看了看這個跟隨自己多年的部曲,從來沒發現,竟有如此“器量”,令他心里一陣發寒。

  然而細思之,卻當真不由心動。徐象如今才三十來歲,正值壯年,可不想真與壽春共存亡,就這般交待在這兒。至于對背叛南唐,還真不會有什么心理壓力,君臣義絕,是這個時代長期以來的狀況,并不會有道德上的譴責。至多,如家小因此遭到禍害,心里會有些愧疚。

  “哎,實在令我左右為難啊!”思慮片刻,徐象不禁感慨一句,而后突然扭頭看著部曲:“你可愿替我為使,去聯絡漢營,表我投誠之意?”

  小校直接應道:“屬下愿往!”

  “今夜,我安排你自北門,縋城而下。神衛軍將士的性命,都托付于你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