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華娛從三國劇組開始 > 第63章:一對人寫出四十年
  宿舍里。

  作為室友的包國安,近水樓臺先得月,在許旭擱下筆的一刻,率先拿到這個追更了近一個月的故事結尾。

  翻看著這第五冊手稿的最后幾頁篇章,老包安靜無聲。

  紙面上的結局有些傷感。

  盡管在此前故事探討中,許旭作為持筆者,已經有意無意的透露過最后的結局傾向。

  但此刻落于紙端形成結局的時候,包國安心里還是很有些不是滋味。

  在老包看著的功夫,許旭伸了一個懶腰,動了動脖子,揉了揉手腕。

  這前前后后動筆的時間算起來有二十來天的時間,可算是把這個故事全須全尾的給講了出來。

  約摸十八萬字出頭,是裝訂了整整五冊手稿。

  雖然曾經的后來轉業到宣傳口做事,同樣文山文海。但像這種短時間內的大量輸出,許旭還是第一次干,這一定程度上得要感謝面前的老包,要不是他一有時間就催自己寫稿,沒這么孜孜不倦。

  所以相比于老包身為讀者對這個故事的滋味萬千,身為持筆者的許旭,反而是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在許旭活動筋骨的時候,讀完這個故事結尾的包國安,情緒復雜的放下手稿,很是感慨道:“這真所謂時也,命也,運也。小許啊,你寫的這段故事,真是!”

  身為讀者的老包很感慨。

  故事里的馮靜波和肖大力,這兩個陣營敵對的人,朝夕相處,彼此糾葛了半生。

  一個過得是如履薄冰,寢食難安,小心翼翼。

  一個過得是多年辛勞,喪妻成疾,苦不堪言。

  最終卻以馮靜波自首而收尾。

  這樣的結局,單從黑白正義的立場上來講,是圓滿的,警察最終斗贏了特務。

  可是,當這道時代的浪潮席卷而下、一些堅守也似乎變得無甚緊要時,這樣的結局,未免又讓人感到唏噓不已。

  老包是個性情中人,演曹操的時候就表情豐沛,這會兒的他,嘴上真是了半天,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所有的言語,都體現在了他的臉上。

  情緒調整了半晌后,又很有些意猶未盡的問道:“小許,這個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么?我覺得后面還可以往下繼續寫,馮靜波自首之后了呢?你看咱們現在兩岸的氣氛已經緩和了,閻王這樣的人都能搖身一變成為風光無限的港商。”

  許旭揉著手腕坐在床邊沿,聳了聳肩,往床上一躺,直接擺手道:“不寫不寫,不知道該怎么寫啦!”

  他說的是大實話,原版到這里就莫得了。

  但老包眼睛瞅著甩膀子撂挑子的許旭,看他往床上一躺,一幅懶人上身的樣子,就有些沒好氣,想上去趕他起來動筆。

  可是,看著桌上厚厚的一沓紙,又忽然意識到,就是這樣一個拒絕續寫的小子,在這些時日別人打牌的時間里,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一部中篇小說!

  沒有外力幫助。

  完全就是幾支筆,厚厚的一沓紙。

  嘶!

  過程中還不覺得,可是當眼下盡數完成的一刻,心中不由得驚訝起來……

  第二天晚上,杜、劉兩位編劇正在宿舍里,探討著這些時日反復考究后已經基本定型的赤壁營寨略圖。

  好不容易從劉關張書友圈把手稿收上來后的許旭,登門拜訪笑著請教道:“杜老,劉老,我這個故事是已經是收好尾了,想麻煩二位有時間的時候給掌掌眼。”

  倆人樂意的點了點頭,這些時日在劇組,兩人也是一路看著許旭把這個故事從想法,到落筆出來的。

  這就是身在劇組的好處,在外面野路子寫稿人通常是投稿無門,即便寄去稿件也很可能會石沉大海,但是對于許旭而言,他可以直接找兩位大編當面交流,甚至在寫作過程中直接可以得到二位的意見指導。

  只不過,看到許旭將五冊手稿疊在一起掏出來時,杜、劉二人目光明顯的驚訝了一下。

  在此之前,雖然已經是跟許旭探討過這個故事,不過此前一冊一冊的看時,尚且沒有厚度上的視覺沖擊力,這會兒五冊手稿疊在一起,紙張因寫滿字而有些褶皺,整個厚度就顯得很沖擊。

  杜家福看著這厚度,就先感慨著道:“小許啊,在第一次提筆上你可是比我們走得遠多了。”

  劉樹生也是道:“小許你這已經是個中篇小說的規模了吧。”

  許旭點了點頭:“嗯,寫到現在這個樣子,基本把人物事兒都講清楚了。”

  杜家福頷首:“行,這稿子我們看看,你先去吧,我們看完后再給你意見。”

  跟劇組里的其他人看稿風格不同,這兩位除了一輩子跟文字打交道外,一位是《文藝報》藝術部主任,一位是國字頭的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自然看完稿后不能像老包那樣表情放在臉上感慨,當然得有文字性的東西。

  許旭聞言,連忙表示感謝。

  翌日早上,身為策劃的許旭被叫去片場,負責參與一些拍攝場景的討論。

  自打被蔡導任命為策劃后,除了在赤壁組里做沙盤外,參與場景討論,是愈發成為許旭的任務之一。

  這主要還是在長坂坡戲份拍攝時,被蔡曉晴看中的能力。這一點光芒被掀開后,如今是被蔡曉晴大薅特薅。

  直到中午時分,拍完戲的蔡導,通知召開赤壁大戰推進會,回到拍攝駐地的許旭,在赤壁組的帳篷內看到了杜、劉兩位編劇。

  倆編劇的黑眼圈都有些濃。

  當下瞅著了許旭,杜家福目光里滿是欣賞,上去拍了拍肩膀:“稿子從頭到尾我們都看了,能用一對人寫出四十年的社會史,難得!”

  老杜還想說什么的時候。

  這時候,走進來的蔡曉晴正好聽到這話,臉上挺是驚訝道:“評價很高嘛,是小許寫的那個故事結束啦?”

  蔡曉晴之前也聽過許旭說起這個故事,當時以她導演的直覺感覺故事的構思有可拍性,但是她日理萬機,當時只是聽了一耳朵。

  沒想到再聽到時,居然是從杜家福口中聽到了這么一句評價。

  以杜家福文藝報藝術部主任的身份,這評價的分量可不簡單。

  杜家福挺感慨道:“蔡導啊,我都有些后悔讓你把小許介紹去八一廠了,這第一次動筆寫出來的東西,就能把人性、生活、時代的東西融會貫通在一起,他是適合吃寫作這碗飯的。”

  執掌文藝圈頂流喉舌多年的杜家福,在這些年里也見到了不少青年才俊,出山首作也都讓人耳目一新。

  但是,像許旭這樣,一上手就弄出一部優質中篇小說的規模,也不多見了。

  筆力能撐得起一部中篇,內容又充實有力,無疑證明了動筆潛力。

  寫作圈不乏有一些老天爺給飯吃的人,此刻,在杜家福的眼里,許旭就是這樣的一類人。加以培養、假以時日的話,未嘗不能給文壇輸進青壯血液。

  尤其這故事里不戾氣,娓娓道來里,展現時代的生活氣撲面而來,這很對他的胃口。

  一旁,原本只是驚訝于杜家福給予出評價的蔡曉晴,是真的詫異了,她看得出來,杜家福臉上的表情可不是笑談,而是真的動起愛才之心。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