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鑒寶:從地攤撿漏到全球首富 > 第468章 粉彩轉心瓶
  石磊低頭查看,卻是一只瓶子。

  粉彩的瓶子。

  顏色很雜,看著挺俗氣。

  但他卻瞬間眉開眼笑,這么俗氣的審美,也就乾隆有。

  而乾隆時期的瓷器俗歸俗,但工藝卻無可挑剔,是清代瓷器的巔峰,市場表現也相當。

  所以急忙上手。

  然后才發現還有更大的驚喜。

  這粉彩瓶竟然是帶鏤空雕刻工藝,從外層的鏤空窗口可以看到內層的花紋圖案。

  再細看,瓶口竟然是活的,可以轉動。

  這,這竟然是罕見的轉心瓶。

  果然是難得一見的寶貝。

  石磊瞬間眉開眼笑,朝薛斌點點頭:“確實是好東西,看樣子我沒找錯人。”

  薛斌嘿嘿笑道:“這瓶子是我爺爺花了三斤糧票跟人換的,當時差點把我奶奶氣死。”

  石磊小心翻轉瓶子,看了看底足,圈足,雙圈六字楷書“大清乾隆年制”青花款,款識的特征再典型不過。

  胎質也細膩堅實。

  釉質更不用說,油潤肥厚還很勻稱,顏色很正,雖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顏色多達十幾種,但每一種都很標準,幾乎沒有偏色、變色或者串色。

  在乾隆時期,能把這么多種顏色燒在工藝這么復雜的轉心瓶上,技藝之高超確實沒得挑剔。

  也因此,哪怕這顏色再怎么俗氣,乾隆瓷的價格也不打折扣。

  全靠高明至極的工藝支撐著。

  這種工藝是真正的不計成本、舉全國之力,耗費那么多人力物力和財力,成品率卻低得嚇人,乾隆在位時間那么久,燒制出來的轉心瓶數量卻相當有限。

  所以,別看這轉心瓶的顏色很俗氣,可市面上卻少得可憐,拍賣會上偶爾出現那么一兩件,都會引起眾多買家競相爭購。

  工藝復雜,數量稀少,名氣夠大,這三個要素集合在一起想不受歡迎都難。

  不過這東西想撿漏怕是不可能了。

  石磊心里有數,隨口問價。

  薛斌滿臉堆笑道:“一口價,三百八十萬。”

  “不刀?”

  “不刀不刀,就這瓶子,都不用送拍,我只要放出風聲,不出半個小時,就有人揣著紅票票上門,成交價只高不低。”

  “那行吧,三百八就三百八。”

  石磊也懶得廢話。

  這個價格也還算公道,略高,但高得不多,溢價幅度在正常范圍內。

  還是那句話,做古玩生意,有成本價,有行價,有市場價,還有拍賣價,同一件古董,成本價最低,拍賣價往往最高,但私底下交易,以市場價居多。

  行價?

  行價只是個參考標準,哪怕是同行之間的交易,也很少真正使用行價,因為大家都要賺錢。

  除非彼此非常熟悉且雙方互有買賣。

  這只轉心瓶的成本價是三斤糧票,拍賣價可能會超過五百萬,行價在二百六十萬到三百萬之間,市場價則在三百五十萬到四百萬之間。

  薛斌報價三百八十萬,還在市場價范圍內。

  拍賣?

  拍賣確實有可能拍出高價。

  但拍賣要繳納各種手續費不說,還有流拍的風險,或者最終出價沒到心理價位的風險。

  流拍不用多說,賺不到錢還得給拍賣公司貼錢。

  出價沒到自己的心理價位更難受。

  直接低價成交?

  不甘心。

  自己出價截拍?

  要給拍賣公司貼更多的錢。

  再怎么受歡迎的拍賣品,只要上拍就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只是概率高低不同而已。

  所以,哪怕拍賣價往往比較高,還是有很多人選擇私底下的交易,只為規避拍賣過程中帶來的種種風險。

  尤其薛斌這樣的古董商人。

  因為對這些商人來說,少賺一些錢能接受,虧錢卻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做生意,最核心的思維就是盡可能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講究一個落袋為安。

  現在,薛斌報價三百八十萬,雖然比可能存在的拍賣價要低,可卻是實實在在的三百八十萬。

  實實在在毫無風險的三百八十萬。

  有一定風險的五百萬。

  怎么選?

  薛斌這樣的生意人一定會選擇穩穩當當的三百八十萬。

  反倒是石磊有可能選擇后者,因為他不怕承擔那么點風險,只要有靈氣,他就不虧。

  有靈氣嗎?

  當然有。

  不但量不少,品質也不差。

  雖然不是法器,但怎么算都不虧。

  等他吸收里面的靈氣之后轉手賣掉,哪怕一分錢不賺,對他來說也不虧,而是白賺一瓶子的靈氣。

  只要有靈氣,對他來說就是穩賺的買賣。

  轉心瓶成交。

  下一件。

  這次,薛斌拿出來的是一幅畫。

  石濤的畫。

  五尺大的立軸山水畫,保存狀況相當不錯,畫工也沒得說,是石濤巔峰時期的作品,還有張柏駒的收藏印。

  薛斌得意地解釋:“這是我爺爺用一把紫砂壺跟張先生交換的。”

  “誰的壺?”

  “邵大亨的,誰也不虧,只不過喜好不同而已,當然,算起來我爺爺肯定占便宜,但人張先生大氣,就因為喜歡那把壺上刻的一句詩,就直接換了。”

  這不是顯擺畫或者紫砂壺,而是顯擺祖上跟張先生的交情。

  也正常。

  古玩行里,張先生就是泰山北斗一般的存在,在圈里提起別人的名字都有爭議,但提起張先生,誰也要豎大拇指,因為張先生的造詣、成就以及人品人格都無可挑剔。

  能跟張先生交換藏品,確實值得吹噓好久。

  也就那個時候照相不方便,否則把兩個人交換藏品的畫面拍下來掛在店里,隨便買點什么都能混個肚兒圓。

  張先生在古玩圈的影響力真得不一般。

  當然,從張先生手里流出來的藏品,肯定也不一般。

  石磊研究過后問價。

  薛斌直接開價兩千萬。

  石磊直接笑出聲:“薛老板,你也真敢開價。”

  薛斌咳嗽一聲:“小石啊,真不是我亂開價,這畫,他真值這么多,要知道,這是石濤的畫,還是巔峰時期的作品,尺寸又大,保存狀況也好,最關鍵的是有張先生的鑒藏印,這全是加分項啊。”

  石磊搖搖頭:“是加分項,但加不了這么多,這樣,一口價,八百萬。”

  “小石,這差太多了。”

  “做買賣嘛,各有各的價,你覺得值兩千萬,我覺得值八百萬,很正常,討價還價就是了,能達成一致咱們就成交,實在談不攏,接著談下一件,對吧?世界上沒有一談即合的買賣?”

  石磊說到這里,主動讓步:“這樣,我讓一步,九百萬,行就行,不行就看下一件,薛老板你說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