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鑒寶狂少 > 第2008章 絕世重寶
  二十一萬成交。

  落錘的那一刻,鄭胖子如釋重負。

  長出一口氣,臉上露出最得意的笑容。

  但他沒看到,此時的陸飛比他笑的還要燦爛。

  “如意跟香兒去交接,一定要輕拿輕放。”

  “好!”

  幾分鐘后,陳香將一直普通的錦盒交到陸飛手中。

  打開盒子看著里面的小碗,陸飛激動萬分。

  擦了擦手心的汗水,小心翼翼的把琺瑯彩小碗拿了出來。

  捏著胎壁拉了一圈兒,心跳頓時加快了幾個節拍。

  托著底足對著天花板的燈光看去,白釉之下晶瑩剔透,胎壁纖薄如紙。

  在胎壁上輕輕一彈,發出一陣清脆綿長的響聲。

  寶貝!

  絕世重寶啊!

  本該屬于自己的姬開大墓沒有得到,沒想到無心插柳卻得到這件絕世重寶。

  實乃天幸啊!

  光緒仿雍正?

  呸!

  這幫三腳貓,他們能看出個錘子!

  光緒年間,造辦處要是能制作出這般美輪美奐的琺瑯彩小碗,那畫琺瑯也不會這么值錢了。

  那三個老東西心術不正,本事也垃圾的要命。

  要是被付玉良關海山這幫人看到這只小碗,別說二十一萬了,就是兩千萬也拿不下來。

  因為,這是真正的雍正畫琺瑯杏林春燕碗。

  唯一存世真品。

  在清代,瓷器工藝來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各種官窯的質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這其中以是康雍乾三代的瓷器最為著名。

  康熙年間,造辦處還有存于的蘇麻離青,工藝也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當時工匠的水平,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甚至有些窯口的匠師,能夠根據空氣濕度來判斷青花發色的深淺和成色。

  這一點,就連現代科學都無法做到。

  所以,康熙的青花,是所有朝代中,最出類拔萃的存在。

  無論樣式還是成色,都蓋世絕倫。

  有人會說,不是元青花最值錢嗎?

  沒錯!

  但這兩點不能混淆視聽。

  元青花價值高,是因為存世量稀少,還有一點是器型普遍偏大。

  但若論制作工藝,跟康熙青花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而到了乾隆年間,又把粉彩工藝做到了巔峰。

  至于琺瑯彩,則是雍正年代為最佳。

  當時,雍正皇帝對琺瑯彩瓷器的生產給予了更多的關心,并提出頗為嚴格的要求。

  雍正元年,隨著宮廷造辦處人員的擴充,以及在雍正帝最信賴的怡親王的主持下,琺瑯彩瓷器的生產在造辦處琺瑯作積極展開。

  但從清代檔案記載看,雍正六年以前琺瑯彩瓷器的生產進展緩慢,雍正帝對此也不甚滿意。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琺瑯彩料需依賴西洋進口,數量有限,必須謹慎使用,不得有誤損所致。

  雍正六年以后,在雍正皇帝的直接干預下,隨著造辦處自煉琺瑯料的成功,和愈來愈多的宮廷書畫家參與琺瑯彩瓷器的繪畫和寫字,琺瑯彩瓷器的生產遂取得較快發展。

  造辦處自煉琺瑯料的成功,不僅擺脫了琺瑯彩瓷器生產因依靠進口料而可能產生的捉襟見肘的窘態,而且新增加的彩色品種亦可使畫琺瑯人在表現物像時更加得心應手。

  這是琺瑯彩工藝在清代的一次飛躍性的進步。

  雍正琺瑯彩瓷器在圖案裝飾方面,一改康熙琺瑯彩只繪花卉,有花無鳥的單調局面,大量出現描繪院畫風格的花鳥、花卉、竹石、山水等圖案。

  畫面空白處題以書法極精、內容文雅的相應詩句。

  而且詩文的引首都有一方朱文閑章,句末則有或兩方皆朱文、或上為白文下為朱文的閑章。

  雍正琺瑯彩瓷器真正成為制瓷工藝與詩、書、畫、印相結合的藝術珍品。

  雍正琺瑯彩一直被認為是清宮秘瓷中的極品,無論是在各大市場,都是極難出現。

  雍正七年春,雍正爺游賞暢春園,走到杏樹林有感而發,想到了杏林春燕這個題材。

  杏林春燕在民間的寓意之一是登高及第、富貴吉祥。

  這是因為古代天子宴饗及第進士時,正值杏花開放的二月,此時雙燕齊舞,燕亦諧「宴」音。

  看著眼前的景色和杏林春燕的吉祥寓意,雍正爺馬上下令,命唐英督瓷制作一對兒杏林春燕碗。

  唐英接令,經過四次修改最終確定設計稿,并交給治瓷大宗師胡大友和吳書二人親自燒制。

  這些史料,在唐英編纂的《陶冶圖說》中有明確的記載。

  琺瑯杏林春燕碗燒制成功,雍正爺龍顏大悅,收在上書房供自己欣賞。

  乾隆三十二年,乾隆爺把這對兒杏林春燕碗兒賞給了大學士和珅。

  后來嘉慶帝查抄和珅家的時候,不慎將其中一只杏林春燕碗損毀。

  隨后,嘉慶皇帝把那只唯一的杏林春燕碗送到圓明園。

  那場浩劫過后,唯一的杏林春燕碗就此消失。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佳得行的一次春季拍賣會上,一只雍正畫琺瑯杏林春燕碗橫空出世。

  在當時引起神州收藏界的超級震動。

  拍賣會開始的時候,神州四大收藏世家,包括孔繁龍劉建華這些大佬悉數到場。

  十幾位大宗師親自上手鑒定,但結果眾說紛紜。

  后來孔繁龍親自上手,確定那件杏林春燕碗是仿品。

  孔繁龍所說的仿品,跟廣義的仿品可不是一個意思。

  孔繁龍認為,那件杏林春燕碗也是雍正年間燒制的。

  技藝幾乎跟官窯一般不二。

  唯一的差別,就是兩只燕子的形態不那么完美。

  其中一只燕子的尾翼有些不對稱,不仔細看還真就看不出來。

  要知道,皇帝的要求何其嚴苛,雖然是微乎其微的瑕疵,但皇帝絕對不能容忍。

  也就是說,那件不可能是雍正帝下令燒制的那一對兒杏林春燕碗其中之一。

  雖然找到瑕疵,但那件小碗也實屬難得。

  最終還是以九百萬的價格落錘成交。

  要知道,九十年代的九百萬,那已經是天價了。

  拍下那件小碗的是保定府收藏大家蔣洪濤老先生。

  后來經過孔繁龍的斡旋,蔣老將那件杏林春燕小碗捐給了國博。

  而真正的杏林春燕碗,在世界范圍內都不曾出現過。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