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江湖沙場梟雄志 > 第二章 北趙南陳 梟雄何人?
    北周,高平城。

    今日是趙計元兵馬集結完畢的日子。

    從姬玄典身死的消息傳回,到姬存秀駕崩,再到程在幸擁立姬文繼位,前后不過二十日,趙計元便將心腹人馬集結到高平城,浩浩蕩蕩足足有七萬人。

    整個北周也不過二十幾萬兵馬,如今趙計元占去將近三分之一,隔岸觀火的占去一部分,戍守邊關的占去一部分,真正聽命于皇室又能與趙計元交鋒的兵馬已經不足十萬。

    而這十萬當中又有多少人懷有二心也無從得知,形勢對于北周皇室極為不利。

    趙家祖輩一直定居在高平,千年來王朝幾度交替,皇姓換了好幾次,可他趙家在這高平城愣是沒有挪過窩。

    北周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句誅心的話,這話大庭廣眾之下極少有人提起,但私底下卻經常有人念叨:“不管這天下姓什么,高平城永遠都姓趙。”

    因為這句話,雄才大略的姬長發沒少發脾氣。可生氣歸生氣,姬長發也拿趙家沒有辦法。

    北周各州都有刺史將軍,唯有高平州沒有,連那高平州的百姓都是認趙不認姬。

    姬長發身死之前曾留下遺言:“趙家不除,來日北周必有大亂。”

    北周繼任者都想清除趙家這顆毒瘤,卻是沒有好的辦法。若是直接起兵強攻,先不說拿下表面臣服北周的趙家到底要付出多么大的代價,光是那北周讀書人的口水就足夠把姬家淹沒,更別說長生山往北虎視眈眈的慕容氏還有上馬關常年有重兵集結的東齊姜氏,這兩家就不會趁亂分一杯羹?

    當年姬長發已經重兵包圍高平城,把那想要和他一爭北周的趙家逼入絕境,若不是東齊突然出兵攻打襄平,姬長發不得不回軍守衛國都,估計當時就可以屠滅趙家。

    姬長發和東齊打了三年,這三年也讓趙家緩過氣來。

    緩過氣來的趙家主動遞表稱臣,被東齊耗的身心俱疲的姬長發不得已答應趙家的要求——趙家臣服北周,北周不入高平。

    奇怪的是,趙家稱臣的第二天,東齊大軍便退去。

    姬長發也大概想明白其中的原因。后來姜趙兩家絕交的消息傳遍世間之后,更加坐實了姬長發的猜想。

    那場大戰,東齊和北周都沒有占到便宜,唯有趙家借此機會保住了高平。

    那一戰之后,七國鼎立的局面基本定下,往后的幾十年再也沒有大戰發生。

    幾代姬家人試圖通過分化滲透的手段削弱趙家的影響,可惜他們都低估了趙家的影響力。最終被分化滲透的不是趙家,而是北周皇室。

    譬如今日,趙家七萬人馬之中,有五萬都是北周實權將軍帶兵來投。

    從三品歸德大將軍陳林,正四品忠武將軍董建山,從四品宣威將軍鄧敏,一個個在北周軍方身居高位的重臣,沒想到都是趙家培養的人。

    三人在軍方履歷寫著的“出身清白”四個字,成了徹頭徹尾的笑話。

    身穿特制盔甲,騎著塞外良駒的趙計元看上去煞是好笑。年老的將軍大腹便便身材走形分屬正常,可他趙計元那身材用走形來形容卻是很不恰當。

    一個圓滾滾的大冬瓜能有個屁的身材。

    七萬人馬都為那匹塞外良駒捏了一把冷汗,生怕它不堪重負將趙計元摔下馬。

    打馬走過黑壓壓的人群,趙計元趾高氣昂的走上特意搭建的高臺。

    每走一步,高臺仿佛都會晃動。

    終于,當趙計元穩穩的站在高臺中間,帶人搭建高臺的校尉和他的兄弟們才松了一口氣。今日這高臺要是被趙計元壓倒,那他們這些人的腦袋恐怕要拿去祭旗了。

    趙計元扯下頭盔,拿起精鋼扇扇風,一邊扇一邊對著矗立的軍馬調笑道:“我知道你們在擔心什么,你們肯定在想那匹馬和這臺子會不會倒下。”聲音隨著內力發出,七萬人皆可聽聞。

    聽到這個不好笑的笑話,七萬人沒敢發笑。

    趙計元也不在意,收起精鋼扇又道:“兄弟們,大概六十年前,姬長發帶人圍困高平,差一點就打破高平城。當年守城的士兵百姓想來有不少都是在場的先輩,趙家能有今日,多虧這些先輩浴血奮戰,若是我沒記錯,陳將軍的爺爺便是死在那一戰的,對吧?”

    歸德大將軍陳林行禮道:“難為家主還記得,先祖的確死在那一戰。”

    “陳將軍,先輩守護之恩,計元沒齒難忘,來日北周平定,計元一定追封陳家先烈,一定不會虧待陳將軍。”趙計元遙遙抱拳,給出承諾。

    陳林高聲道謝。

    “諸位,六十年前的事,不能就這么算了,先輩的血不能白流。這些年來,計元一直在布局,為的就是報仇雪恨。相信大家也聽說了靠山王姬玄典身死武當的消息。”說到這里趙計元略作停頓,目光掃向四方,突然抬高聲音道:“沒錯,那姬玄典就是計元殺的,就連那姬存秀也是計元派人所為。計元不怕別人罵作亂臣賊子,也不怕天下讀書人的口水。計元怕的是先輩不甘的英魂,怕的是先輩流血之后,趙家依舊茍延殘喘寄人籬下。”

    北地五月還算清涼,微風帶著趙計元的話語聲,撫過每一個將士的耳朵,也吹進每一個將士的心。

    本以為是謀逆之舉,沒想到會有報仇一說。

    沉默的七萬人看著趙計元,無人敢發一聲。心中卻在震撼趙計元的話語,一個靠山王,一個北周皇帝都被他做了,那這北周豈不是他的囊中之物?

    趙計元仰頭看向天空,不知在想些什么。

    突然趙計元拿著頭盔狠狠拍打自己的胸口,頭盔與胸甲撞擊發出清脆的精鐵交擊之聲,繼而全身甲胄嘩嘩作響。

    連拍三次之后,趙計元扔掉頭盔,拔出腰間佩刀,舉過頭頂,高聲吼道:“前仇舊怨,血債血償。”

    這聲沒用內勁發出的高吼語帶嘶啞,頗有幾分撕心裂肺的味道。

    歸德大將軍陳林悍然拔刀符合道:“前仇舊怨,血債血償。”

    身后人馬同時拔刀,刀身反射著陽光格外刺目。

    “血債血償”

    “血債血償”

    “血債血償”

    士氣高漲的七萬人齊聲高吼,高平城中百姓全都停下手中動作,望向聲音傳來的方向。雖然看不見,卻能想象得出,那地動山搖的畫面。

    趙計元滿意的點點頭,收刀入鞘,右手內勁一吸,丟在地上的頭盔飛入手 盔飛入手中。趙計元鄭重其事的戴好頭盔,對著身旁的傳令官輕聲道:“全軍開拔,目標襄平。”

    裴宋兩家覆沒之后,如今的南楚世家唯有齊家還屹立不倒。

    只是如今不倒的齊家也是岌岌可危,齊玄遠的事令的齊家上下惴惴不安,生怕陳友諒遷怒齊家。

    齊家在南楚的地位尊崇,但比起趙家在北周,李家在西蜀,獨孤家在西梁的地位卻是不如。這三家聽調聽宣全憑心情,想聽就聽想不聽就不聽,齊家卻是沒有這待遇。

    齊玄遠的事傳遍天下之后,不管在江湖人看來是多么可歌可泣,在齊玄策看來卻是把齊家逼上絕路。

    為此齊玄策先后三次上書請求貶去首輔之位,想要以退為進,在陳友諒心中留個好印象,給齊家留點顏面,也給齊家留下希望。

    自己退總比被陳友諒降罪要來的好一些。免得陳友諒秋后算賬,到時候就不是丟官位那般簡單。

    每每想到河西嶺南,齊玄策都是徹夜難眠。

    可惜這三次上書,陳友諒都沒有批復,既不答應,也不拒絕。

    這一日,齊玄策正想第四次上書請罪,沒想到陳友諒便派人請他入宮。

    年過五十的齊玄策這些年過的還算春風得意,首輔的位置坐的穩如泰山,齊家門客家臣在南楚軍政兩方皆任要職,連帶著齊玄策說話的底氣都足了幾分。

    人言朝中有人好辦事,如今南楚三分之一的重臣都出自齊家,這哪里還是好辦事那般簡單,說句不好聽的話,他齊玄策放個屁,朝中都會有三分之一的人符合。

    可惜齊玄遠大逆不道的行為和裴宋兩家的滅門,讓齊玄策再也沒有春風得意的資本。同是傳承千年影響深遠的裴宋兩家陳友諒說動就動,半點不顧后續影響。

    半個月來,撞死在皇城之外的讀書人不下五十人,都是裴宋兩家出來的家臣門客。俱是以死相諫,想要逼迫陳友諒殺了周延年和李莫升這兩個劊子手。

    還有更多的讀書人揚言不殺周延年李莫升足以平民憤,大楚已失民心,滅國之日不久。

    大楚讀書人南來北往全都往天下城匯聚,這些被陳友諒罵作外堅中空偽君子的讀書人想要以這種方式向陳友諒表達不滿,想要告訴陳友諒,他不該動裴宋兩家,不該動天下讀書人的脊梁。

    朝堂之上對陳友諒不滿的也大有人在,理學大家雄白昱帶頭撞死在金鑾殿上,臨死前大罵陳友諒昏庸無道。

    這幾日,金鑾殿上,已然有七人身死,七人都是大罵著陳友諒,怒目而死。

    這些人也勉強能算讀書人的脊梁。

    齊玄策進宮的時候,陳友諒正在后花園品茶,一同在的還有那重回朝堂的徐飛將。

    陳友諒親自給齊玄策倒了一杯茶,嚇得齊玄策跪在地上,久久不敢起身。

    陳友諒坐著,徐飛將站著,齊玄策跪著。

    南楚最有權勢的三人,相對無言。

    五月的江南,天氣已然炎熱,跪在地上的齊玄策汗如雨下。

    “玄策,自打你接任首輔,也該有十幾年了,這十幾年,朕對你如何?”陳友諒把玩著手中價抵千金的茶杯,不動聲色的問道。

    誠惶誠恐的齊玄策小心翼翼的答道:“陛下待臣恩重如山。”

    陳友諒不置可否的輕笑一聲,道:“好一個恩重如山,如今朝堂之上,你齊玄策有多少心腹?”

    齊玄策埋首在地,不安的答道:“陛下,這些人雖是出自齊家,但對于陛下卻是忠心耿耿。”

    “忠心?怎么個忠心法?像雄白昱那般罵朕昏庸無道?”陳友諒嗤笑一聲,滿臉盡是不屑。

    炎炎夏日,齊玄策只覺墜入冰窖,渾身發冷,高聲呼道:“陛下…………”卻是沒有下文。

    徐飛將站在一旁,感同身受,現在的陳友諒比起往日的陳友諒好像不再是同一人。

    陳友諒看著跪在地上的齊玄策,平靜道:“小齊,你爹當年對朕確有大恩,朕也不是忘恩負義之輩。所以你齊家朕不會動,齊玄遠的事你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朕不會牽連你。”

    “多謝陛下。”齊玄策稍微心安,急忙謝恩。

    “小齊,齊家朕可以不動,但那些聽命與齊家的人,卻必須要有人幫朕動一動,你覺得誰來做比較合適?”陳友諒旋轉著茶杯好似不經意的問道。

    齊玄策冷汗再生,剛有的心安再次煙消云散,不敢答話。

    陳友諒這一次卻沒有生氣,只是淡然的笑道:“以前覺得讀書人都是偽君子,除開罵人沒幾分膽子,沒想到雄白昱和那些撞死在皇城外的讀書人給朕上了一課,這些讀書人還是有點骨氣的嘛!”

    無人符合。

    陳友諒依然笑道:“要是這些讀書人只忠于朕,而不是做兩姓奴才該多好?小齊,朕想開科取士,這一次,你不會再反對吧?”

    徐飛將心頭一嘆,陳友諒哪里是不動他齊家,開科取士動的是他齊家的根,也是天下所有世家的根啊!

    有了開科取士,天下寒門直接就能效忠皇室,那里還需要去世家做門客家臣以此來換取平步青云。

    早年陳友諒也提出過這個意見,卻是被幾任首輔反對,齊玄策的反應最為強烈。有了開科取士,齊家再想有朝中群臣三分之一出自齊家的局面就不可能了。

    這是齊家不愿見到的局面,也是天下大部分世家不愿見到的局面。

    跪在地上的齊玄策心中凄苦,若是開科,往后的天下再也不會有世家門閥一說。

    “陛下圣明,此乃天下讀書人之幸。”前車已覆,齊玄策不愿重蹈覆轍,認命的拍著陳友諒馬屁。

    心情大好的陳友諒開恩道:“起來說話,天氣這么熱,跪著挺累的。”

    不敢有半點不滿的齊玄策謝恩起身。

    陳友諒站起身走下涼亭,徐飛將緊隨其后。

    輕輕拍了拍齊玄策的肩膀,陳友諒略帶感傷道:“小齊,有些事朕不得不做,三郎已去,朕連個信得過的文臣都沒有,只能說這幾十年,朕做的不好。大楚不該偏安江南,只要你盡心盡力如徐大哥一般,來日他徐飛將做天下的鎮南王,你齊玄策就是這天下第一的文臣,你說好不好?”

    剛剛站起身的齊玄策再次跪下,高聲道:“微臣明白。”

    北周趙計元,南楚陳友諒,野心勃勃的二人攪動天下風云,亂世將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