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江湖沙場梟雄志 > 第六十五章 先登麴義 重立營名
    行軍路漫長,枯燥且無味。

    距離通州還有三日路程,徐子東已經可以離開擔架上馬。

    馬背上的顛簸遠沒有擔架來的舒服,但徐子東喜歡,喜歡手握韁繩,策馬揮鞭的快意。

    可供六馬同奔的大道上,兩萬人馬排作四路,緊靠著大路右側行進。

    這是張盼提出來的規矩,以后只要是徐子東麾下的軍馬行軍,就只能靠右行進,空出左邊的路,留給對向而來的人使用。

    一開始徐子東對于這種規矩不置可否,走路走哪邊都要立個規矩,這算哪門子道理?天底下的路想怎么走不都是看心情?哪有人走路都得靠右邊的?

    但張盼一再堅持,甚至以不講故事來要挾他。

    一想到三國水滸西游封神這些精彩的故事要被張盼埋在肚子里,徐子東就十分不忍,只能答應這無理的要求。

    只是漸漸的,徐子東發現這條規矩的好處。

    命令下達之后,甲卒大多不以為意,行軍之時我行我素,根本就沒把這規矩當一回事,想走右邊就走右邊,想走左邊就走左邊。

    這其中騎軍的人倒是不多,更多的是李釗的幽州甲卒。

    單憑這一點,徐子東也算看出來,幽州的人馬根本就沒拿他當回事,要不然也不會公然不把徐子東的命令放在眼中。

    上命不行,那還了得?

    直到這時,徐子東才明白張盼推行這條規矩的目的。

    不動聲色之間,就試探出幽州甲卒和李釗的態度,周武陵直接對張盼豎起一根大拇指。

    規矩立下,違者必罰。

    徐子東倒也沒有直接拿幽州的兵馬開刀,反而在騎軍之中挑出幾個沒眼力勁的卒子,當著李釗和幽州甲卒的面重打十鞭子。

    牛皮抽打出的血痕讓騎軍人馬噤若寒蟬,再也不敢造次,老老實實的走右邊。

    而那次之后,幽州的兵馬也收斂不少,偶有幾個違規的人,也不用徐子東親自上刑,幽州將軍李釗便自行解決,事后也都會與徐子東知會一聲。

    三五日之后,兩萬人都老老實實的靠右行進。

    大道之上,徐子東一馬在中,周武陵和張盼分立兩側,扛著大纛的杜從文跟在徐子東馬屁股后面。

    望著大道上一眼看不到頭,目力所及之處又都規規矩矩走在右邊的甲卒,徐子東偏頭對著張盼道:“目前看來,李釗倒是還算懂事,最少面子上沒和我過不去,就是不知道心理面是否真的服氣。

    出來日久,手下的人馬越來越多,事情也越來越多,有時候心里都堵得慌。要是能練出個陸地神仙,也不至于來遭這份罪,腦袋不穩當不說,還有七七八八的彎彎門道要學,想想都累。”

    張盼把屁話一般的抱怨晾在一邊,理都不想理。

    對于這般不給面子的行為,徐子東很是能忍,急忙賠笑道:“張大圣人,以后你說啥咱就聽啥,你說往右走,咱就絕對不往左邊。你說上山,咱絕對不下海。”

    “呵!這下不覺得老子瞎定規矩了?這下不吹鼻子瞪眼說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了?老板,你不是能耐?你倒是自己去問問李釗服氣不服氣啊?”胸中一口怨氣出盡,張盼得勢不饒人,不留情面的數落。

    丑臉書生肆無忌憚的笑出聲,又想起幾日前二人的爭吵,更覺好笑。

    猶記得當時張盼提出走右邊的時候,徐子東那不明所以的表情。

    猶記得當時徐子東高喊著“大路在腳下,左右我高興。”的囂張氣焰。

    猶記得囂張的徐子東在張盼揚言再也不說故事之后立馬偃旗息鼓,捏著鼻子推行靠右行的瞎規矩。

    真是沒什么骨氣。

    惱羞成怒的徐子東一回頭,怒罵道:“你笑個屁,當時也沒見你贊成。”

    遭受無妄之災的周武陵索性看向遠方。

    怒罵之后,徐子東急忙換上一副掐媚的嘴臉,討好道:“張家圣人,自家兄弟沒有隔夜的仇。等到通州之后,咱自掏腰包,請你喝最好的酒,逛最好的窯子,你看如何?”

    張盼很是贊同的點頭道:“這還差不多。”

    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張盼小聲道:“騎軍與幽州軍馬合在一處,名義上歸你節制,但底子里還是各成一家。李釗若是真心服你,也不會自己動手,而是應該將違反規矩的人交給你處置。這樣看來,幽州將軍對于你沒面上那般服氣,最少心底里沒把我們當自己人。”

    徐子東仔細一想,也壓低聲音道:“的確是這么回事,這些天下來,除開公事公辦的打招呼,私底下他也沒來找我說過什么。好歹我也是總領兩萬人馬的主將,不說歪門邪道的孝敬,吹一次牛,交一次心總該要有的。可他李釗連個屁都不放,難不成還要我親自去找他?”

    丑臉書生插嘴道:“親自找也無妨,張盼不說過一個三顧茅廬的故事,禮賢下士歷來都不少。怕只怕就算你親自去,人家也不一定給面子。到時候撕開臉皮,弄不好就是大將軍和胡三歸那般局面,連貌合神離都做不到。”

    左右都覺有理,徐子東氣憤道:“難不成就干等著?軍心不聚,去到御金之后相互防著一手,那不與獨孤一方和西蜀兩家一樣。眼看著肥肉在前,卻生怕別人吃得多自己吃得少,到最后誰也吃不著。”

    周武陵雙手一攤道:“那能怎么辦?怪只怪你太年輕,資歷太淺。別人都是循序漸進,你倒好,一上來立下的功勞比別人十多年的軍功還高,才半年不到就騎到別人頭上,任誰都會有些怨氣。”

    徐子東不解道:“拿命換回來的東西,又不是天上掉的,憑啥有怨氣?”

    十八從軍,二十三才來到這陌生世界的張盼對于軍中的那些門道還算清楚,回想起往日的世界,只覺按資歷循序漸進都還算好的,能不走后門,靠送錢送禮送女人上位就算不錯了。

    拋開往日的回憶,張盼開解道:“不打仗的時候論資排輩,打起仗來就憑本事說話,別人怎么怨氣都是別人的事,咱管不著,揪著這些也沒有意義。”

    徐子東點頭道:“是這么個道理,可就是咽不下這口氣。”

    張盼笑道:“又不是什么大事,犯得著慪氣?我倒是有個法子,能讓李釗服氣,就算不服他也翻不起波浪。”

    徐子東一喜,迫切道:“說來聽聽。”

    計策在手的張盼坐地起價道:“那你得請我逛兩次窯子。”

    心急的徐子東豪氣道:“你倒是先說說是什么辦法,要真有用,別說兩次,三次都行。”

    “那就三次。”張盼胸有成竹道。

    “周武陵也說過,李釗為人低調,做事中規中矩,這樣的人只要留他一條活路,就不會跟人魚死網破。”張盼低聲道:“既然這樣,只要我們弱化李釗在幽州軍中的影響,又不把他逼得太狠,那就可以慢慢將幽州軍融入我們之中。我也不知是巧合還是怎么回事,李釗手下有個叫麴義的,你們可知道麴義是誰?”

    周武陵埋頭苦思,半晌沒想起在哪里聽過麴義的名字,倒是徐子東率先想到:“你是說先登死士?”

    張盼點頭道:“沒錯,就是他。”

    徐子東面 徐子東面露不喜道:“讓你想辦法,你說故事里的人干嘛?”

    張盼不悅道:“你聽著就是。”

    徐子東急忙閉嘴,張盼繼續道:“大齊軍中建制極為混亂,這一點你們也知道。譚植三百人是宣節校尉,你帶著六百人也是宣節校尉。楊象升是大將軍領著鉤鐮軍三萬人,譚山岳是鎮東將軍也領著將近三萬人。幽州將軍李釗才一萬多人,云州將軍羊沽卻有將近兩萬人,人數混亂不說,連番號都很隨意,幽州來的叫幽州軍,云州來的叫云州軍。本來這也沒什么,可這一萬多幽州軍總得細化才是。遍觀天下,也只有南楚的稍微合理。”

    周武陵皺眉道:“你是想改革軍制?”

    張盼不置可否,接著道:“如果我們將這兩萬人分做六營,將原本的建制統統打散。騎軍分作兩營,一個叫鐵浮屠,一個叫虎豹騎,再把兩營人數各限制在三千人,交給陸道圣和閆振山分別掌管。以后不管領軍之人怎么換,營名都不改,就如同楊象升的鉤鐮軍一樣,你說會有什么效果?”

    徐子東答道:“你是想把鉤鐮軍那一套搬過來,讓甲卒都有歸屬感?”

    張盼輕輕點頭。

    “可這和弱化李釗在幽州軍的影響有什么關系?”徐子東疑惑道。

    張盼老神在在道:“你別急啊!不只是騎軍要分營,我還說過這兩萬人都要分。而且不只要分營,營以下也要分。五人為伍,十人為隊,十隊為行,十行為旌,三旌為營,三營為軍……”

    周武陵被張盼的想法震驚,打斷道:“你哪里是在改軍制,你連官制都在改。”

    張盼不屑道:“破成舊習,改之何妨?”

    周武陵搖頭道:“事情沒你想的那般簡單,這樣做沒有姜浩言點頭,那就不合規矩,到時候被人彈劾,很可能是殺頭之罪。而且,你這樣一改,軍中那些大權在握的將軍還不得恨你入骨,就是楊象升也不會站在我們這一邊。”

    張盼不以為然道:“我又不改他楊象升的鉤鐮軍,要他站什么隊,我要改的是眼前的兩萬人。”

    周武陵低吼道:“你改兩萬人,沒姜浩言點頭,你改得了?姜浩言倒是不會反對你這樣做,甚至還會大力支持。可這樣做的后果你想過沒有?你要讓東齊所有的軍馬都視我們為眼中釘,肉中刺?”

    張盼漠然低頭,他知道周武陵說的沒錯。

    徐子東不明所以,想不通其中道理,疑惑道:“怎么回事?”

    周武陵嘆道:“他想把大部分實權在握的將軍往死里得罪。”

    徐子東還是不明白,好奇的看著周武陵。

    丑臉書生解釋道:“幽州姓楊,冀州姓胡,青州姓左,徐州姓陶。不止李釗的幽州軍叫幽州軍,包括鉤鐮軍,云州軍等等在內,都可以稱為幽州軍,都是他楊象升的家底。就是你徐子東領著的兩萬人,烙上的也是楊象升的記號。若是按照他的改法,軍以上肯定還有其他編制,可再多的編制,只要基礎定下,就會限制住人數。人數一被限制,誰都沒辦法擁兵自重。到時候那些雄踞一方的大員會甘心?且不說別人,就是楊象升會甘心?他幽州軍兩倍于徐州軍,卻在改制之后和陶家平起平坐,他會認?”

    徐子東依舊沒弄懂,張盼卻道:“若是讓楊象升總領天下兵馬,你覺得他還會反對?”

    “你……”周武陵瞳孔放大,竟是無言以對。

    張盼趁熱打鐵道:“軍以上不再設編制,各州各道有多少人就給多少軍的名額,四品將軍統領一軍,三品將軍統領三軍,二品將軍統領六軍,一品大將軍總領全軍。周武陵,你覺得還會有人反對?”

    周武陵眉頭一松,道:“這樣的話阻力會少許多,可朝中會平白無故多出許多將軍。如今大齊的四品武將不過三十余人,若是換做你的設想,豈不是那多出十來人。而那實權征字頭的將軍莫不是要被抹去,或者換成一種名譽頭銜?”

    張盼回道:“那有怎樣?多出來的四品將軍大齊又不是養不起,四征將軍變成榮譽稱號又有何不妥?你若是還想說三品將軍不夠,那四平之外再加四安,四定總該夠了。”

    周武陵找不到話反駁只得憤憤道:“你果然要改官職。”

    直到此刻,徐子東才慢慢想明白二人在爭什么,雖然還有不甚理解的地方,卻總好過最開始的摸不著頭腦。

    制止還要爭辯的張盼,徐子東輕聲道:“我不怕得罪人,天塌下來有姜浩言頂著。到時候他姜浩言要是敢賣我,我就去找爺爺主持公道便是。我只關心你所謂的改制到底怎樣才能弱化李釗的影響,讓我掌控這兩萬人。”

    周武陵還待要勸,卻被徐子東的眼神止住,只得聳聳肩,靜靜等著張盼解釋。

    張盼鄭重道:“改騎軍為兩營現在就可以做,但要改幽州軍卻要等到姜浩言同意才行。只要姜浩言同意,我們就把吃下來的冀州軍和幽州軍混在一起,再從騎軍中抽出一千人加入其中。

    適才我提到過麴義,既然他叫麴義,那我們就順水推舟,再送他一個先登營,這一營全都是幽州人馬。

    然后將騎軍一千人和幽州軍兩千人混為一營,其他的幽州軍和冀州軍打散分為兩營。

    騎軍抽調的一千人從幽州軍中要一千人補齊。幽州軍還剩下的兩千人跟李釗要過來編為獨立營,只當是你的親衛營。”

    徐子東低頭沉思,半晌才道:“這樣的確能削弱李釗的影響,問題是他李釗會同意?”

    張盼嬉笑道:“同不同意可容不得他,只要姜浩言同意就行,到時候圣旨一到,李釗總不敢抗命不遵。再說我們也沒把他往死里逼,只要他接受改編,以后兩軍之一的主將必定是他,手下人馬雖然少去一些,到底四品的帽子沒變。”

    笑意一冷,嬉笑化作冷笑:“若他李釗真的看不清局勢,你隨便找個由頭除去他就是,胡鎮西的頭你都敢要,一個四品的腦袋你還不敢取?”

    手撫著下巴,徐子東連連點頭,調笑道:“胡鎮西可不是我殺的,是他周武陵動的手。”

    沉默的周武陵勃然大怒,吼道:“徐子東,你他娘的過河拆橋?”

    聲音極大,惹來前后甲卒注目。

    徐子東尷尬的沖著甲卒解釋道:“我不想帶周軍師逛窯子,這讀書人生氣了!”

    注目甲卒瞬間釋然,頗有深意的看了周武陵一眼。丑成這副樣子,哪家姑娘敢接他這樣的客,也難怪將軍不帶他。

    連續吃虧的周武陵馬鞭一抽,不再與二人同行。

    目送著周武陵遠去,徐子東笑道:“事不宜遲,我們先給老姜寫封奏折,他應該不會拒絕吧?”

    張盼堅定道:“回頭寫奏折的時候寫的詳細些,這種收攏軍權的改制,只要他姜浩言有點腦子,就沒有拒絕的道理。”

    “也對,這奏折……“

    剛說起奏折,徐子東突然發現一件了不得事,驚叫道:“不好。”

    看到徐子東一驚一乍,張盼奇怪道:“咋了?”

    徐子東小心翼翼道:“你會寫奏折么?”

    只會寫簡體字的張盼終于明白徐子東為何一驚一乍,干脆道:“不認字兒!”

    臉色一苦,徐子東擔憂道:“武陵沒生氣吧!”

    張盼投來一個自求多福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