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九五至尊 > 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大夏師范學院
  宋鸞當上了太學院的副院長,急于表現自己,生怕風頭都被王孝儒搶光了。

  他連忙開口問道:“陛下,這太學生怎么招呢?”

  秦昊開口道:“當然是進行選拔考試。”

  “朕會命司禮監,將《格物致知篇》以及朕的注釋,印刷個幾十萬冊,分發到各種州府,再有州府衙門,分發給學塾。”

  “朕相信,大夏人才濟濟,民間藏龍臥虎,藏著很多有天賦的人才。”

  “初期他們先自學,等到小有成就之后,再經過考試,將佼佼者淘選出來。”

  “到了最后,讓他們入太學院,進行學習。”

  國家發教材,讓老百姓自學,然后再進行選拔。

  雖然看起來很不負責任。

  但是,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等到第一波太學生畢業,分散到各地的學塾中任教,后面的學生們就輕松多了。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這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事。

  剛開始吃點苦,也不算什么。

  宋鸞點點頭,問道:“那么大學士呢?他們怎么懂格物學?難道靠自學?全憑自己領悟?”

  宋鸞有些擔心。

  雖然說格物致知,確實是從儒學演化出圣人學問。

  但是,對于他們這些大儒來說,根本就是一門新學問。

  如果大家都自學。

  他們這些大儒,悟性未必會被經過層層選拔,選出的學生更好。

  到時候。

  學生們的格物學,研究的比他們更深。

  這算個什么事?

  誰教誰啊?

  真到了學堂上,他們這些老骨頭,豈不是天天會被學生們鄙視打臉?

  那可不行。

  秦昊微微一笑,也看出來宋鸞在擔心什么,笑道:“眾愛卿,不必擔憂。”

  “這段時間,朕會抽時間,指點你們研究格物。”

  “保證你們贏在起跑線上。”

  大儒們臉色漲紅,低下頭,齊聲道:“多謝皇上。”

  當天。

  皇上注解儒圣遺篇的消息,不脛而走,傳遍了整個京師。

  百姓們徹底沸騰。

  “皇上不愧是儒門新圣!大儒們都破解不了儒圣遺篇,皇上親自破解,還寫出了注釋!”

  “我聽說,皇上這注釋,實在是驚天地泣鬼神,闡述了天地至理。”

  “天地間,三千大道,被皇上一篇文章,就包含其中...”

  “是啊!我還聽說,這文章之精妙,足以跟四書五經相提并論!”

  “以后,天下讀書人要學的,不是四書五經了,而是五書五經!”

  “嘶...千年來,都是四書五經,現在怎么變成五書五經了?難道說,皇上的學問比儒圣還要高?”

  百姓們議論紛紛,驚嘆連連。

  同時。

  他們的好奇心被徹底勾起來。

  哪怕是不識字的老嫗,也想聽一聽,皇上這文章有何等精妙,到底闡述了怎樣的大道。

  于是,百姓們都開始打聽,如何可以看到皇上對儒圣遺篇的注釋。

  京師的百姓,早就被寵壞了。

  國家大事,大夏日報上可以看到。

  四大名著《紅樓夢》,大夏日報上連載。

  除此之外,還有算學,詩篇...

  甚至還有各大商鋪的打折促銷廣告。

  總之,大夏日報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京師百姓第一時間的反應是,皇上一定會把儒圣遺篇的注釋,刊印在大夏日報上。

  結果,他們探聽到結果后,都大失所望。

  這一次,儒圣遺篇的注解,不會發布在大夏日報上。

  而是由司禮監印刷,朝廷統一分發到各個州府,然后再分到學塾,作為教材,免費分發給讀書人,讓他們自學。

  除此之外,還一個讓所有人都振奮的大消息。

  皇上下詔,重建太學。

  三個月后,太學就會開始招生,考試的內容就是格物學。

  其中,最為振奮的當屬四大書院的讀書人。

  他們欣喜若狂,奔走相告:“皇上下旨,開太學了!”

  有一些儒生悟性不夠,一臉迷茫:“皇上開太學,跟我們四大書院的讀書人又有什么關系?”

  “我們與其去重學格物,考進太學院,還不如去參加科舉,入朝當官。”

  夫子走出來,捋著山羊胡,怒斥道:“愚不可及!科舉考試,才招幾個人?”

  “那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考中舉人的,自然有機會入朝當官,光宗耀祖。”

  “可是,考不上的呢?”

  “難道在書院一輩子?每一年都參加科舉,直到天荒地老?”

  “就算你們承受得住,你們的家人,能負擔得起嗎?”

  四大書院的學費并不便宜。

  寒門子弟不用說,肯定負擔不起。

  就算是富家子弟,只要不是豪門世家那種大富大貴的家庭,也只能咬牙堅持。

  聽到夫子的話,不少家境不太好的儒生,都是低頭不語。

  大家都想入朝當官,都把諸葛云當成榜樣。

  可是,朝堂上職位有限。

  諸葛云是運氣好。

  正巧碰到皇上大刀闊斧,把朝堂上的權臣都殺光了,急需有才之士,就匡扶社稷。

  諸葛云才會平步青云,當上大夏首輔。

  以后,皇上掌控社稷神器,大權在握,不需要再殺權臣,清理朝堂。

  每一年科舉,參加的人數變多,但是職位會變少。

  簡而言之。

  卷!

  大家都往死里卷!

  年年名落孫山,沒人受得了。

  但是,金榜題名的人,也只有那寥寥數人。

  大部分落榜的人,只能是回到家鄉,去學塾當一個教書先生,郁郁不得志,了此殘生。

  還有一些心眼小,想不開的,直接就懸梁自盡,白白葬送一條性命,浪費了辛苦得來的學識。

  夫子繼續開口:“太學院卻不同!招募的人數極多!老夫有確切消息,光是第一批太學生,人數過萬!”

  人數過萬!

  聽到這個數目,儒生們都驚呆了。

  要知道,每一年科舉考試,最多就幾十個名額。

  如果大夏的政局穩定,朝廷的官職飽和,甚至會兩年,三年,甚至四年才舉行一次科舉。

  科舉考試一直都這樣,僧多粥少。

  太學院卻直接招募一萬太學生?

  這個數目,也太驚人了!

  豈不是說,他們人人都有很大機會,考入太學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