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導演的快樂你不懂 > 第二十章:制造湖鹽
  迷當大王,為什么會想到用食鹽來發動經濟攻勢呢?因為目前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商品,也只剩下這個了!

  因為種馬被劉緯偷偷搞了去,現在蜀中也可以飼養自己的戰馬,質量雖然不比羌人養的好,卻已經不必過分依賴于進口!

  況且,如今匈奴人劉豹和羌人劉奎,都在給劉緯打工,他們可是養馬的高手,又居于廣闊肥沃的水草地,每年也能為劉緯提供大量優質戰馬!

  所以,羌人的馬匹銷售量,已經逐年減少,日漸萎縮,也是越來越賣不上價格,失去了原有的競爭力,就算迷當大王豁出去了,禁止向劉緯出售戰馬,估計對他的影響也不大,根本傷及不了其筋骨!

  唯有食鹽,可是劉緯的命根子,一旦被迷當大王的低價傾銷鹽沖擊,造成的損失,可就傷筋動骨了!同時,羌人也可以借此機會大撈一筆,以擴充軍備,積攢實力,以利于有朝一日,與漢軍決戰!

  不過,西海湖鹽,質量太差,口感苦澀,一向不受歡迎,這個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前文說到,迷當大王,發現了一條驚人的規律,那就是“冬天撈堿,夏天曬鹽”,從而基本解決了苦澀口感的問題,大大提升了湖鹽的品質!

  冬天撈堿,夏天曬鹽,是青海湖附近民間一句流傳已久的老話,并不是迷當大王自己發現的規律,只是善于琢磨的他,從中看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湖鹽為什么會有苦澀的味道?這是因為水中含有大量硫酸鈣和硫酸鈉等堿性雜質,在古代的科技條件下,很難將其與氯化鈉徹底分離開來,因而混雜在一起,吃起來便十分苦澀!而迷當大王,正是從民間流傳的老話里,找到了如何有效分離堿性雜質的辦法!

  何為“冬天撈堿”?是當地的百姓們發現,一到冬季,氣溫寒冷的時候,湖岸邊就會出現大量的堿性結晶,這些東西用于洗滌衣物,非常有效,于是冬天的時候,便會有人去岸邊撈取,拿回家用。

  何為“夏天曬鹽”?就是指,夏天的時候,才是曬鹽的好季節,氣溫和光照都很充足,把水曬干,便能得到食鹽,用這種方式,成本極低!

  為什么冬天的時候,堿性物質,會自然結晶呢?這是因為硫酸鈣和硫酸鈉的溶解度,會隨著溫度的下降而顯著降低,冬天的青海湖,氣候嚴寒,它們很易因達到飽和而結晶,所以用“撈”的方法即可獲得,十分便利!

  可是,夏天曬鹽,就有問題了!雖然光照充足,氣候干燥,可是曬出來的湖鹽,里面含有大量堿性雜質,難以剔除,那么這種鹽的口感,就特別不好,苦澀難咽!

  既然如此,這個規律,看似也沒什么用處啊!迷當大王,究竟是發現了什么關竅呢?竅門就是:冬天去堿!

  迷當大王,雖然是個古人,不懂其中的科學原理,但是他卻想到了,湖鹽之所以會有苦澀的滋味,就是因為這些堿性雜質所致,用人工的辦法,很難去除,可大自然卻提供了幫助!

  具體操作,是這樣的流程!迷當大王,命人在青海湖畔,挖掘若干數丈見方的鹽水池,秋天的時候,趁尚未冰封之前,將湖水放入其中,等嚴冬來臨,結冰以后,等待一些時日,敲開冰面,連冰帶堿性結晶,一并去除,然后再等結凍,再敲冰……以此類推,經過三五番折騰和操作,池水中的堿性物質含量,已經降到最低了!

  其后,再從池中取水,架鍋煮沸蒸騰,燒干了以后,留在鍋里的結晶,便是純度相對較高的食鹽了!迷當大王嘗了嘗,感覺滋味雖然不如蜀中的井鹽,卻減輕了苦澀的味道,至少食用起來,可以接受,不至于那么難以下咽!

  這不就成功了么!掌握了這種方法,偌大的青海湖,便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不僅迷當大王的經濟實力,得以壯大,更可以利用這種湖鹽,搞低價傾銷,去沖擊劉緯的井鹽銷售市場!

  不過,細心的您,可能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此制鹽,成本可不低啊!人工費用,暫且不論,只說架鍋煮鹽,單是燃料錢,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如果迷當大王,采取低價傾銷策略,不得賠死?

  這的確是個問題!許多人的印象中,古代人燒柴,遍地都能撿到,事實上這也是個誤解!

  在漢地,雖然樹林很多,可那都是有主的領地,你想到人家的地盤上砍柴,也得問問主人同不同意才行!因此,許多百姓平日燒火,也大多都是買來的木材!

  在西北地區,這個問題就更難了!這里森林覆蓋率極低,多草原和荒野,哪有多少木材可供燃燒?許多游牧民族,冬天取暖,夏天做飯,都燒的是牛糞和馬糞,木材可是個稀罕玩意!至于煤炭,想都不用想,一來那時候還沒普及;二來這玩意,可比木材還貴!

  由此看來,湖鹽的制作方式,成本也不低,那么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太簡單了,冬天去掉大部分堿性物質的水,妥善保存起來,到夏天,再拿出來,利用陽光晾曬,不就幾乎沒有成本了么!

  規律是死的,人是活的,迷當大王高明就高明在,能從固有的規律中,突破思維的枷鎖,活學活用,一針見血!這句老話,都流傳那么久了,怎么就沒有人想到這個辦法呢?而迷當大王卻想到了,說明他果然睿智過人,非同凡響!

  所以,只用了一年的等待,大量湖鹽便被生產制造出來了,因為幾乎是零成本,售價極低,只相當于蜀中井鹽銷售價格的十分之一!一經上市,便大受歡迎,被搶購一空,甚至到了供不應求的地步,價格還因此翻了兩三倍!

  要知道,采購湖鹽者,可不都是百姓,而是一些商人,見有利可圖,大量進貨,販賣到更遠的地方!一時之間,包括整個西北地區和關中地區,甚至中原和北方地區,到處充斥著這種低價湖鹽,因為是羌人制造的,因而俗稱“胡鹽”!

  等到劉緯發現了問題,終于重視起來的時候,胡鹽已經泛濫,而蜀中井鹽,卻嚴重滯銷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