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導演的快樂你不懂 > 第八十章:先易后難
  我們在上學的時候,都曾參加過考試,有些同學,總是先去做最難的題目,等把難題解答出來,再去做簡單的題目,認為只要難題被攻克,其余的題目,也就信手拈來,游刃有余了,取得優異成績,不在話下!尤其是學霸,普遍擁有這樣的習慣!

  不僅是考試,其實在許多科研工作中,技術人員也都有這樣的習慣,以先攻克技術難題為首要任務,只要難題被攻克,距離技術研發成功,也就不遠了!

  可是,這么做的弊端也很明顯,那就是一旦難題遲遲無法攻克,拖延得太久了,考試的時間,也就不夠用了,那些看似簡單的題目,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耗費許多的時間,結果等考試交卷鈴響之時,這些簡單的題目還沒做完,整張試卷的成績,便慘不忍睹!

  顯然,劉緯就是一名學霸,他也習慣先難后易,結果,一心盯著曹魏,卻忽視了劉備和孫權!他總以為劉備和孫權是盟友,他們的存在可以幫自己牽制曹操,卻未曾想,這些靠不住的盟友,反而成為了背后的隱患,劉備偷襲蜀地,孫權突擊荊州,都等于是在打劉緯的耳光,而且是一次比一次響亮!

  這只能說明,劉緯既定的統一戰略,即便不是錯的,最起碼也是有問題的!何必非要糾結由北向南或由南向北,世間萬物,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哪有什么現成的規律可循?可劉緯呢,自以為掌握了規律,一條路上跑到黑,結果可想而知!

  諸葛亮認為,在明知道自己兵力不足,實力不夠的情況下,與其非要去攻克曹魏這道難題,還不如先去做簡單的題目,把除曹操之外的所有勢力,紛紛掃平干凈,壯大實力,等待時機,最后再與曹魏決戰!

  那時節,劉緯擁有了一蹴而就的實力,只要戰術得當,可以一舉解決問題,則統一天下,將指日可待!而且,這么做的好處就在于,將來與曹魏決戰之時,劉緯的后路再無憂患,可以專心致志,全力以赴!

  另外,拿下了東吳,漢軍可以多路出擊,令曹操防不勝防,兼顧兩難,牽制作用,將更加明顯!這可比讓孫權牽制曹操更可靠,這家伙首鼠兩端,朝秦暮楚,是個徹頭徹尾的變色龍,今天跟劉緯同盟,轉臉就有可能與曹操同流合污,根本靠不住!

  因此,諸葛亮建議劉緯,調整戰略,集中軍力,發動滅國之戰,消滅東吳,占領江東,然后再回過頭來,對付曹魏!這才是破解眼下僵局的根本之道!

  諸葛亮的這番話,使劉緯深有感觸,他剛剛率軍結束了中原大戰,體會最深的,便是兵力不足的問題!事實上,諸葛亮說的沒錯,現在不是消滅曹魏的最佳時機,與其強為逆行,還不如避難就易,先滅孫權!

  同時,劉緯也是忽然想通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么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統一戰爭,都是由北向南,不是因為什么規律使然,而是因為,幾乎所有的統一王朝,人家本來就在北方!

  這些能夠一統河山的皇帝,本身就占據了中原和北方的繁榮富庶之地,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實力強勁,最終贏得勝利,也在情理之中;可劉緯呢,他的根據地是在西南,本身就是南方政權,他想統一天下,勢必要打倒占據著中原和北方的強大政權,其路數能一樣嘛!

  因而,諸葛亮的這番話,使他突然意識到,過去的自己,確實有些過分固執了!理論結合實際和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卻被他拋在了腦后!

  此時的劉緯,豁然開朗之余,也是有些慚愧,倘若不是諸葛亮為自己指點迷津,恐怕現在,他仍在執迷不悟,不知反省!當然,即便如此,劉緯將來也總有一天,會消滅曹魏,統一北方,這點信心,他還是有的,可耽誤多少時間,那可就不一定了!

  我們曾經說過,對劉緯來說,時間最為寶貴,人生苦短,陽壽天定,劉緯想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實現那個無比宏偉的目標,最缺的就是時間!

  統一天下,不是最終目的,那只不過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如果劉緯窮盡一生,只實現了國家統一,就已經老了,他還哪有精力,去干別的?

  對于劉緯來說,消滅曹魏的最佳時機,應該是等益州人口激勵政策的效果體現出來之時,也就是那四百多萬青少年,長大成人之時!按照諸葛亮所言,那時節,漢國可擁有百萬雄師,再與曹魏決戰,可謂摧枯拉朽,游刃有余!

  可是,等這些少年長大,卻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這期間,劉緯也不能一直干閑著啊,正好可以借此空隙,先解決了孫權,滅了東吳!

  曹魏強大,東吳弱小,憑漢軍實力,完全可以發動一場滅國之戰,徹底統一南方,不僅可以在與曹魏決戰之前,打造更為有利的敵我態勢,更是為徹底統一天下,節約了不少寶貴時間!

  妙哉!戰略問題一解決,立時便是柳暗花明,豁然開朗!劉緯覺得諸葛亮所言,字字珠璣,句句在理,也是由衷欽佩他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敏銳的洞察力,不由五體投地!

  不過,有一個問題,劉緯一時間稍感疑惑,那就是,歷史上原本的諸葛亮,一直堅持聯吳抗曹之略,堅定不移;可眼前的諸葛亮,卻鼓動自己首先去滅東吳,這有點反常吧?似乎與他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構思自相矛盾啊!

  “先生所言,句句是實,令寡人如夢初醒,受益匪淺!然,三分之略,聯吳抗曹,乃汝之所創,今何故……欲滅東吳焉?”劉緯沉默了許久,也想了很多,忽然抬頭,看向諸葛亮,提出了心中的疑問。

  “三分之略,乃為劉玄德所謀之,非王上可行之道!況,此一時,彼一時也,今王上已據關中之要,據虎牢之險,此乃吾言君略有弊,而非謬哉,之故也!”諸葛亮拱手一禮,立即給出了合理的解釋,這便是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的道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