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馬謖別傳 > 第432章 水淹七軍(10)
  馬謖在成都熬過了最難的那段日子,現在成都縣衙的工作已經步入正軌,他的能力也得到了眾人的認可。

  那些世家大族,不但不制造麻煩,反而給馬謖提供助力,墻頭草的嘴臉顯露無語。

  因為馬謖并非西川人,不僅被當地的世家針對,那些普通老百姓,也有嚴重排外的情緒。

  老百姓雖然沒有文化,但也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來檢驗馬謖的成色,經常裝瘋賣傻,故意給他出難題。

  馬謖頒布的政令,也經常受到阻擾。

  但他可不是吃素的,為了殺雞儆猴,狠狠處罰了幾個不法之徒。

  當地的老百姓,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法不責眾”,他們拿出了殺手锏:“聚眾鬧事”,對抗馬謖的政令。

  馬謖雖然在成都沒有根基,但他可不是孤家寡人,除了諸葛亮的力挺,他自己也把手下一百余名親信衛士,全部補充到了衙門各部門。

  加上收編的那幫衙役,手上可不缺人手,早就有人滲透到那些鬧事者的內部,發現了這些人的意圖,布下了羅網。

  馬謖雖然低調,但也不能辜負了諸葛亮的期望,作為成都的行政長官,在錯綜復雜的成都,肯定需要立威,才能站穩腳跟。

  聚眾鬧事,事情可大可小!

  如果上官要收拾你,上綱上線,那你這是玩忽職守‘“激起民變”,肯定沒有什么好果子吃。

  如果官員能力過人,有上官力挺,能夠用雷霆手段撲滅,那就有很大的余地。

  官員想要嚴懲,就可以定為叛亂,就算是當場斬殺也是功勞,參與者可沒有好下場。

  當然,也可以大事化小,馬謖就是這個想法。

  他動用全部武力,把一百余名聚眾鬧事的老百姓,盡數抓捕定罪,一下子鎮住了那些不法之徒,成都的風氣為之一清。

  各項政令順利執行,馬謖恢復了悠閑的生活。

  不久之后,關羽派人送來捷報,他出兵打敗進犯荊州的曹仁軍,斬殺兩員將領,收復新野城。

  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墻,費詩前往荊州封賞,關羽不愿意與黃忠并列的事情,還是傳到了成都,引起了參加漢中之戰的將領們不滿。

  很多將領認為,關羽雖然坐鎮荊州,但沒有像樣的軍功而得到豐厚賞賜,不少人質疑他名不副實,劉備也頗為為難。

  關羽這次收復新野,雖然是牛刀小試,但也是大功一件,關羽在成都的聲望有所上升。

  馬謖聽到這個消息,猛然想起關羽大意失荊州的事情,應該就是這個時段了。

  四哥馬良在荊州主政,到時難免玉石俱焚。

  在馬謖的印象中,夢中世界發生了關羽走麥城的事件,而四哥馬良,似乎并沒有和關羽一起遇難。

  盡管如此,馬謖也不知道會發生什么變故,他對馬良和在荊州的家人安危,非常擔憂,苦思數日,沒有什么好辦法。

  他自己倒沒有什么,反正不受劉備待見,大不了辭官歸鄉。

  但馬良深受劉備器重,有著大好前程。

  再說,馬家也需要他撐起門面,自然不能輕易辭職。

  馬謖沒有辦法,準備找劉備辭官,先回到荊州老家再說。

  因為手中并無兵權,馬謖未必能夠幫助關羽反轉局勢,但因為在五溪蠻早有準備,與沙摩柯聯手,保住馬良的性命和馬家人的安危,應該能夠做到。

  就在馬謖寫好辭呈,準備出門的時候,他留在馬家河的侍衛戴孝前來報信,馬謖的大哥,剛過五十歲的馬伯常,居然病逝了。

  馬謖傷痛之余,也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就寫了一封密信,讓侍衛送給馬良,建議兄弟倆一齊丁憂,剛好可以避禍。

  ……

  ……

  王甫聽了關羽修建烽火臺的計劃,覺得是可行之策。

  心里計算了一下,關羽從新野或者樊城的碼頭準備好船只,順流而下,一個時辰可到公安,呂蒙的兵馬也就剛剛登陸完畢,根本來不及攻城。

  因此,他也認為呂蒙無法偷襲成功,就把這事放到一邊。

  但他還是擔心傅士仁和糜芳,會不會因為害怕關羽的處罰而投降江東。

  在那個時候,頻繁更換主公,對那些將軍們來說,也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

  王甫也不敢明確說出自己的擔憂,這樣污人清白,是要人命的!

  他委婉地對關羽說道:

  “將軍此計大妙,但糜芳、傅士仁受到將軍的責罰,頗有怨氣,鎮守公安和江陵兩處重地,怕是不會盡心盡力;必須再得一人總督荊州,方得周全。”

  關羽當然也不信任他們兩人,他最看不慣的就是拈輕怕重、錦衣玉食的糜芳。

  糜芳的能力不大,仗著是劉備的二舅哥,占據南郡太守的高位還不滿足,偏偏還要在荊州事務上指手畫腳,非常礙眼。

  這次關羽抓住糜芳的錯處,絲毫不給他留面子,就是想找機會把糜芳趕走。

  關羽鎮守荊州已經兩年有余,在人事安排上,早就有了自己的考量,誰也不喜歡用自己不喜歡的屬下。

  荊州治中潘濬,為人聰察,對問有機理,得到關羽的看重,準備用他替代糜芳擔任南郡太守。

  潘濬在荊州名聲不小,他二十一歲時,師事于大儒宋忠,并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賞識,因而知名。

  不到三十歲,潘濬就被荊州牧劉表任命為江夏從事。當時沙羨縣長貪污腐敗,被潘浚審查處死,使得全郡震驚恐懼。

  后來擔任湘鄉縣令,治理湘鄉頗有名聲。

  建安十四年(209年),劉備領荊州牧,任命潘浚為治中從事。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入益州,將潘浚留下以管理荊州事務,是關羽的得力助手,地位僅次于馬良。

  關羽對潘濬非常了解,知道他的能力不俗,能夠鎮住場子,就對王甫說道:

  “我已經派治中潘浚,率五千軍馬,前往江陵城鎮守,就算糜芳大意,潘濬也會及時處理,應該沒有大問題!”

  說起潘濬,王甫的嘴角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一下,他們兩個性格有些不合。

  當初王甫初來乍到,與荊州的同僚們相談甚歡,大家對他的辯才也非常佩服。

  只有潘濬,自負才華,根本就不買王甫的賬,甚至當場駁斥于他,讓他心中很不是滋味。

  王甫與關羽相處融洽,對潘濬不滿,加上他想要提拔知交好友趙累,就向關羽建議道:

  “潘浚平生多忌而好名利,不可重用。可我覺得前都督糧料官趙累比他更合適,不如用趙累替代潘濬鎮守江陵,他為人忠城廉直。若用此人,則萬無一失。”

  關羽特別要臉面,認定的事情很難讓他更改,說是剛愎自用也不為過,對王甫要干涉人事變動略有不快,耐著性子解釋道:

  “我與潘濬相處日久,知道他才華過人,定能勝任此事,今既已經決定,不必更改。趙累現掌糧料,亦是重事。你與潘濬以后要經常合作,不要多疑。你現在抓緊時間領兵去筑烽火臺,方是正事。”

  王甫不是沒有顏色的人看出關羽的不快,不敢再提別的要求,怏怏拜辭,領兵前去筑造烽火臺,

  關平埋伏了近一個月,并沒有覓到機會,在攻打樊城之前,關羽令他領軍準備足夠的船只,用作救援之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