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明風八萬里 > 第七十七章 皇嫂出京
    他們之所以慌張失措,很大程度是因為張皇后這次離開燕子磯完全沒有征兆,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雖然張皇后離京來到了燕子磯的御舟之上,但是張皇后這段時間一直保持得非常克制,雖然時不時會接見方方面面的人物,甚至把朱媚兒、李香君這樣的秦淮名妓請上了御舟,卻始終遵守著一種“后宮不得干政”的原則,這讓他們有一種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幻覺。

    之前呂大器、姜曰廣在馬士英攻擊之下被迫致仕的時候,東林君子也掀起了一波請愿行動,希望張皇后能出面把這兩位東林大佬留下來,但張皇后雖然表示同情并加以挽留,卻不愿意利用手中的至高名義干涉朝政,這讓弘光皇帝與身邊的這些內臣都覺得摸到了張皇后的底線。

    張皇后始終是女流之輩,不懂得如何利用大家對她的尊崇卻只知道虛應故事,因此這些人還有馬士英都覺得張皇后暫居燕子磯是件兩全其美的好事,朝廷可以拋開約法三章的原則放手去聯虜滅寇。

    但是誰都沒想到張皇后居然在這個節骨眼離開了南京,而且盧九德一臉驚惶地說道:“我已經問清楚了,宮里肯定有內奸,只要我們早去幾個時辰就能把張嫣這女人擋下來!”

    弘光皇帝倒是不認為自己的宮廷之中會有張皇后的奸細,他轉頭詢問負責統領京營的馬錫:“能不能把張皇后的船擋下來?這件事若是傳出去,市面恐怕會非議紛紛!”

    何止是“非議紛紛”,雖然在弘光皇帝的整個過程中馬士英與江北四鎮出力最大,但是現在東林君子與天下公論都認為張皇后的擁戴才是福王登基的關鍵因素,如果沒有張皇后的支持,恐怕現在還是福王與潞王爭立的局面。

    雖然當事人都覺得這種所謂“天下公論”完全是胡說八道,把張皇后的作用夸大到完全沒影的地步,但是現在張皇后一跑整個弘光小朝廷的合法性就出現了問題,畢竟在上游有著左良玉的十幾萬大軍,何況何騰蛟、袁繼咸這些人對朝廷一向不滿,福建、兩廣、云貴這些邊遠省份也未必完全效忠于弘光小朝廷。

    而馬錫雖然自命甚高,但是這一刻卻是犯了難:“張娘娘這次能離開燕子磯,自然是得到了誠意伯府的全力支持,這件事能不能善了,恐怕也得看誠意伯的態度!”

    一想到劉孔昭這個莽夫與他控制下的操江水師,弘光皇帝就有些頭痛,但是他也知道張皇后離京出海這件事的背后恐怕跟誠意伯府脫離不了關系,因此昨天他還把劉永錫這位誠意伯世子恨到骨子里,但現在卻已經考慮如何大事化了小事化了:“是啊,這件事必須請誠意伯出面才行了,對了……前面誠意伯要了一個舟山海防參將的位置?”

    盧九德記憶力非常好,他馬上回復道:“劉孔昭是想要一個舟山海防參將的位置,但是這事最后沒成,只設了一個舟山海防游擊,由誠意伯族人帶著百來人走馬上任,陛下,張娘娘是去了舟山?”

   p;   弘光皇帝點了點頭:“前些日子皇嫂一直想說去普陀上香,甚至讓王孫蕃上了一份密疏,但是我當時覺得不妥沒答應她,沒想到皇嫂……”

    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張嫣的性子,也覺得事情絕對沒有那么簡單,但是張皇后這么一走留下的爛攤子必須盡快處理才行。

    盧九德知道御史王孫蕃不但是定策功臣,而且還是張嫣與誠意伯府的基本班底,張嫣不管有什么主張都是由王孫蕃出面上奏,因此他緊鎖著眉頭說道:“現在關鍵問題還是小誠意伯劉永錫那邊怎么處理,張娘娘這件事辦得不地道,歲幣之事朝廷自有主張,她怎么能故意給朝廷添堵!”

    弘光皇帝覺得這件事或許是機緣巧合的緣故,而盧九德卻認為劉永錫與張皇后是真正的罪魁禍首故意給朝廷難堪,而馬錫也在旁邊添油加醋:“盧內相所言甚是,朝廷在這件事表現得不能太軟弱!”

    他這是為自己老爹的權威考慮,人人都學劉永錫與張皇后這么辦,馬士英這個事實上的內閣首輔干起來自然索然無味,但是弘光皇帝之所以是個中庸之主就是他一向最欠決心:“這件事確實不能太軟弱,但也不能因此動搖國家根基,我們既要把皇嫂請回來,也要維持江北穩定團結的大局!”

    盧九德與馬錫一聽弘光皇帝這么說就覺得要糟,劉永錫與邢勝平已經喪心病狂到劫漕的地步,根本不把朝廷法度放在眼里,可是弘光皇帝仍然說“要維持江北穩定團結的大局”,最終結果只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既然這是弘光皇帝的決定,他們只能跪下去說道:“陛下圣明!”

    只是第二天他們才覺得弘光皇帝的決定有多英明,誰都沒想到張皇后的影響力會這么大,不管是東林還是東林的敵人,現在都站在張皇后的立場勸弘光皇帝三思而后行,御史王孫蕃甚至在御前當面訓斥弘光皇帝失德,而弘光皇帝卻是無言以對。

    在大家的眼里,張皇后之所以離京出海自然是被弘光皇帝逼走了!

    她雖然只是一個女流之輩,而且一直以來都嚴格遵守著“后宮不得干政”的原則。

    而且弘光皇帝能登基即位她這位皇嫂當居首功,但是弘光皇帝從來沒有尊重過這位皇嫂反而是步步緊逼,先是逼得張皇后移駐燕子磯,現在又是步步緊逼讓她沒辦法在南京呆下去,只能離京出海。

    雖然弘光皇帝與他身邊的內臣們都不承認有約法三章這么一回事,也不承認是他們逼走了張皇后,但是現在每個人都在談張皇后與約法三章,甚至連馬士英這個事實上的內閣首輔都不得不隨大流談張皇后與約法三章。

    而在這種情況下,劉永錫這位最受張皇后信任的小誠意伯就變得格外金貴起來,特別是他的“護漕”之舉得到了興平伯高杰的支持之后,大家就覺得劉永錫雖然罪當萬死但情有可原,看在張皇后的面子上只能是從重處罰以觀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