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逆襲從上元開始 > 第二百零九章 書成
  中華大地上,自古以來,男權大于女權,這是一直以來的常態,呂后武則天這些特殊的例子,無不是恰逢其會,才出現的。

  只要保證李治的身子很好,保證他不曾放下手里的權利,恐怕,就是天后想要動手,也輕易動不得吧!

  因為天后的同時到來,打亂了不少人的思緒,一時間,朝堂竟然鴉雀無聲。

  看了一眼下面的規模,李治偷笑了一下,詢問道:“諸卿可有本奏?”

  聽到這個聲音,御史大夫馬銘,第一個站了出來。

  作為御史臺的長官,手下人都想要彈劾太子的事情,他自然是知道的。

  彈劾太子,不同于彈劾別人,引起的反響,實在是太大了。雖然御史們平常都開玩笑似的說,唯獨彈劾太子,沒有任何的后果。

  但,這也額只是玩笑話,彈劾太子,也得區分情況啊。如今,太子才剛剛上位,就算彈劾,恐怕也收效甚微,更何況,這一次的事情,太子雖然有錯,但是,影響卻是好的,彈劾這件事,弄不好,反而會被問罪。

  思慮再三以后,他才決定,親自彈劾太子。他是御史大夫,這么做,不是為了搶功,而是為了替手下人扛著。

  出班站定以后,馬銘長吸一口氣,才開口道:“啟稟陛下,微臣有本啟奏。今御史臺查明,昨日,太子派遣二百護衛,全副武裝而出城,至工地,捉管事三十有二,除二十人受棍刑、皮開肉綻以外,余下十二人,盡皆在工地之上斬首示眾。”

  “因此,微臣彈劾太子,目無法紀,請陛下定奪,懲處于太子。”

  說完,馬銘就掏出御史臺的文書,交給了走過來的姜暠。

  御史臺彈劾一個人,也不是單單動動嘴皮子就行的。

  昨日出動的御史可不是一個兩個,張有財帶隊離開工地以后,一眾御史就一擁而上,開始找人立文書,就連行刑的刀,也被他們賴了一把過來,刀上面的血跡也不擦,就留著當物證。

  人證物證都在,這樣的情況下,彈劾一個人,才保證了成功率。

  而馬銘呈交上去的文書,就包含了目擊者的供詞。

  李治面無表情的看了一遍,事實上,發生了1什么事情,雖然沒有親眼看到,他知曉的,卻遠遠超過紙面上記載的這些。

  佯裝看了一遍以后,李治陰沉著臉,看向李賢,詢問道:“太子,此時你作何解釋?”

  正在神游的李賢,聽到皇帝的聲音,這才回神,站出來,拱手行禮道:“御史大夫所言,盡皆是現實,兒臣無法反駁,請父皇治罪。”

  嘴上雖然這么說,但是李賢心里卻忍不住罵了李治幾句。

  直到現在,回顧事情的經歷,他才發現不對勁兒。

  按理說,東宮的防衛雖然自成體系,但是,也不至于派遣二百全副武裝的護衛,卻沒有受到一點的阻力啊。皇帝什么時候,放松過對皇城范圍內,甚至是長安范圍內武力的監視了?

  正常情況下,他要是派出二百全副武裝的護衛,估計這些人往南走、還不到務本坊,就會被全殲了。而這一次,連守城的將軍都一個屁沒放的就放人出去了,要是背后沒有皇帝的首肯,他敢這么干?

  說到底,自己把握蛛絲馬跡的能力,還是不夠啊!

  李治本想著聽太子為自己辯解一番的,誰知道太子啥也沒說,直接就認罪了,這是什么情況?

  他還沒驚訝完,令他最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

  戴至德站出來了!

  拱手行禮以后,戴至德嚴肅道:“太子知法犯法,本該是罪加一等,但是,微臣也派人調查過了,被斬首示眾者,違抗了太子的命令,擅自修改條令,致使不少民工病倒,甚至出現了死者。他們幾個是首犯,就算是帶到朝堂,也難逃一死。”

  “這樣的情況下,處置這幾個管事,可以說是分秒必爭。如果正常走朝廷的程序,那么,處決,怎么也是幾天以后了,這還是加快進度的結果。幾天的時間,在我等看來,可以說是很快了,但是,對于百姓們而言,卻太慢了。”

  “既然這幾個人影響到了百姓,那么,就地斬首,就能抵消所有的流言,百姓看到朝廷的態度,也能安心干活,所有的影響,都會消失不見。”

  “既然太子殿下做的是對的,為何還要問責?陛下,微臣奏請陛下,嘉獎太子殿下!”

  戴至德才說完,張文瓘就站了出來:“微臣贊成!”

  不只是張文瓘,郝處俊、劉仁軌,也一同站了出來。這本就是三個人商量好了的,如今,戴至德也加入其中,可以說是意外之喜了。

  雖然四個人地位高不代表就能一言決定朝廷走向,但是,在這種無關痛癢的問題上,他們齊心協力之下,也不會有多少傻子自己撞上來,就連言官群體也是一樣。

  伴隨著四位大佬站臺,朝中眾多官員,紛紛跟隨,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太子今天,什么事兒都不會有了。

  眼看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附議,為了不讓朝堂太嘈雜,李治只好擺擺手讓所有人都回去,無奈道:“既然諸位愛卿都認為太子沒錯,那....”

  轉過頭,李治看向李賢,詢問道:“太子,你覺得如何?”

  這個時候還問我干屁?

  雖然腹誹著,但李賢還是拱手道:“啟稟父皇,兒臣有錯是事實,雖然錯事作對了,但也最多就是功過相抵而已,律法的尊嚴,不容詆毀,因此,父皇不需懲罰于兒臣,同樣的,也不需要獎勵兒臣。”

  聽到太子這么說,就連戴至德和馬銘,都不由得頷首稱贊。

  見李賢不似說笑,李治也啞然失笑。

  “既如此,此事就揭過吧。”

  伴隨著圣人的一聲令下,所有人,都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本來,李治還打算趁這個機會,替太子干掉一些反對他的臣子的,但是現在看來,這些人中,終究是沒有犯渾鉆出來的。

  至于準備彈劾太子的幾個言官,此時也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不試探不知道,一試探嚇一跳啊。眼下的太子,不盡有圣人護著,就連朝堂中的幾位大佬,都明顯的護著他,就連戴至德,都一反常態袒護于他。

  惹不起啊!

  他們這一次對太子動手,說起來也沒有惡意,只是讓圣人看看自己沒有白吃飯而已,誰知道,隨便彈劾一下,竟然就彈劾出來這么個結果。

  太子有這么多人護著,看樣子今后,再想彈劾,得小心小心再小心了啊。

  言官雖然離得不是很近,但是坐的高看得遠,李治的視力最近又好了不少,自然看得到。

  言官的存在,可以說是整個朝堂包括皇帝的束縛,正是因為有言官的存在,皇帝才不能肆意妄為,官員們做事說話,都會謹慎一些。要是剝奪了言官說話的權利,可不是一個好事情。

  想到這里,李治開口道:“御史臺這一次彈劾太子,雖然沒能成功,但說起來,也有功無過,面對太子,你們也沒有膽怯,而是奮起而彈劾,朕心甚慰。傳旨,賞賜御史臺所有言官,錦緞五匹。”

  聽到這個消息,本來有點消沉的言官們,頓時煥發了激情。

  錦緞五匹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這可是圣人的賞賜啊,當官兒為的幾個目標之中,最重要的之一,不就是圣人的賞賜嗎?要知道,在這個全民給自己貼金的年代,被圣人賞賜,可是能寫到墓志銘里面的,就算是在自家祖祠,也能憑借這個光宗耀祖一下。

  一時間,言官們都像是打了雞血一樣,掃視朝堂,似乎下一刻就想找個不順眼的彈劾一下。

  看到打了雞血的言官,不少朝臣都很想擦擦冷汗。

  這樣的事情,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

  言官因為位置的特殊性,一般隔一段時間,就會換一批。而圣人只要刺激刺激他們,就會讓他們恨不得肝腦涂地。

  如今,這些家伙正熱血上頭,至少接下來一段時間,又得小心一點了。

  看到言官們的表現,李治很是滿意。這就對了,言官嘛,就得莽撞一些才行。

  掃視全場,李治又淡然道:“諸卿可還有本奏?”

  兵部尚書崔煜站了出來,拱手道:“啟稟陛下,微臣有本奏,如今,關內道及周邊州府的旱災,雖然得到了緩解,但是,災情出現的事情,依然不知道怎么的,傳遞了出去。如今,草原茍延殘喘的突厥等部、高原的吐蕃部族,均有異動,如何應對,還請我皇示下。”

  崔煜此言一出,滿朝嘩然。

  雖然有心理準備的,但是,外敵這么快就有所異動,是他們沒有想到的。

  程務挺和蘇慶節,毫不猶豫的站了出來,他們今天本來是準備給太子撐腰的,誰知道竟然遇到了這樣的好事兒。

  邊關有警,他們豈不是可以帶兵出....

  出個屁啊!

  以眼下國庫的儲備,別說開戰了,恐怕軍隊都到不了邊境,就會將糧草消耗一空。

  眼見程務挺、蘇慶節、裴行儉等人一屁股坐回去的模樣,李治如何不知道他們心里所想。

  確實啊,眼下這個情況,一旦開戰,真的對大唐極為不利。

  想了想,李治出聲道:“打肯定是不能打的,但是,我們也不能露出頹勢。傳令邊關守將,敵人但凡有異動,就狠狠的還擊!”

  聽到圣人的話,程務挺等人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兒了。

  虛張聲勢!

  歷年來,大唐在對外的戰爭中,都是勝多敗少。要是敵人真的有入侵的念頭,只要狠狠的還擊一次,他們就會被嚇破膽子。

  畢竟,旱災的出現,雖然能跟戰力掛鉤,但是不能完全影響。

  說到底,大唐的赫赫天威,那些蠻夷,還是不敢輕易觸碰的。

  “吾皇圣明。”

  眾將領清楚,現在,也只能用這個方法了,至于蠻夷的不敬,過后再問罪不遲。

  商量完了邊境的事情,許久都沒人啟奏,張大安就站了出來,拱手道:“啟稟陛下,當初您下令太子主持注釋《漢書》,而太子殿下又加上了《后漢書》,如今,兩本書的注釋,都已經結束,稍后,微臣就將成品,送入宮中,請陛下品鑒。”

  “哦?太子,可有此事?”

  雖然見到張大安出現,就猜到可能是注釋完成了,但是聽到這個消息,李治還是不由得喜上眉梢。

  他不怎么喜歡這兩本書,之所系歡喜,是因為,書成以后,太子就能分配到功績了。

  聽到張大安的匯報,李賢這才想起李荇塞給自己的紙條。

  不用說,紙條上記錄的就是這件事。

  只是,自己早上的時候,太關注那些指指點點的動作了,忘了看。

  這個時候,傻子都知道怎么回答了。

  出班行禮后,李賢笑道:“總算是結束了,此兩本書的注釋,不能說是后無來者,但也堪稱前無古人了。注釋之初,兒臣就要求一定要盡可能的注釋,凡是存在爭議,存在典故的地方,都盡可能的注釋。因此,兒臣可以稍稍自傲一點的說,這本書,凡是讀過書的,至少也能讀得通暢。”

  每一句話都留下后路,這是李賢從“圖案僅供參觀,最終解釋權歸xxx所有”這幾個字里面領悟出來的。

  說話嘛,就得經得起推敲。與其吹牛被揭破,不如把話說得好聽,又給自己留一點余地。吹牛不打草稿的行為,可以出現在家人友人面前,但是,到了朝堂之上,就絕對不行了。甚至,就算是有把握的事情,也不能說的太死。

  好多時候,都是禍從口出啊。

  李治并沒有聽出來李賢的話術,只是下令讓張大安現在就把成品拿過來,當朝讓所有人都看看。

  事情不大,但到底是官修書籍,代表朝廷重視文人,所以所有文臣,都笑得格外開懷。

  相比較之下,武將們就不怎么感興趣,一副呵欠連天的樣子。

  《漢書》和《后漢書》注釋而成的事情,注定了只是文臣一邊的歡喜。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