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逆襲從上元開始 > 第二百二十六章 國富與民心
  明光鎧,算是現階段中原少有的頂級鎧甲了。

  對于中原以外的人而言,如果說中原什么東西最誘人,除了土地以外,就是武器盔甲。畢竟,中原人的鍛造工藝,是世界前列。吐蕃雖然在鍛造方面,因為太宗時期引進的工匠的原因,進步了不少,但是涉及到明光鎧等高端的制造,還是不行的。

  畢竟,太宗也不傻,雖然給吐蕃“陪嫁”了鐵匠過去,但是頂多打造一些鍋碗瓢盆。真要打造武器,砍柴還行,用于戰斗就不行了。

  正因為如此,吐蕃人能夠打敗大唐人的,依然是他們的兇悍,武器上的提升,并不多。

  聽到明光鎧的字樣,跋祿嘉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中原送到吐蕃的明光鎧不多,一般都是送給贊普或者是大貴族的。而這些盔甲,在這些人死后,都是用來陪葬了。

  所以,迄今為止,高原之上的鎧甲,只有可憐的一套。

  如今,他得到了兩套鎧甲,完全可以自己穿一套,然后送給贊普一套,僅憑這個,他就能在高原上出盡風頭!

  咽了一口口水,跋祿嘉拱手笑道:“那,在下就卻之不恭了,多謝太子殿下賞賜。”

  “嗯。”

  隨便嗯了一聲以后,李賢就坐回去飲茶,對那些玉石,看都不看一眼。

  雖然跋祿嘉送的這些東西,價值很大,但是,他這個太子,總不能表現的跟沒看過錢似的吧。

  看到大唐太子視金錢如糞土的模樣,跋祿嘉不由得又吃了一驚。

  喝一口茶,得益于現在的心境變化,他現在才察覺到了茶水的美味。

  美美的連喝了兩杯茶以后,看了一眼已經重新開始施工的工地,跋祿嘉感慨道:“在下一直認為,這個世界上最有創造能力的,當屬中原民族。修路的命令,我高原贊普也下過,但是,最多也就是在山谷之間,平整出一條羊腸小道而已,哪像中原,竟然開山為路。”

  說完,跋祿嘉又看向太子,詢問道:“太子殿下,不知道,中原這一次修路,有什么用處?”

  見跋祿嘉發問了,李賢笑了一下說:“有三個用處,第一,災年總要讓百姓有點事兒做,讓他們賺取口糧,朝廷趁機得到一條好路,豈不是兩全其美?第二,正在修建的幾條道路,絕不是之前的官路能夠媲美的,且不說盡可能的取直了,就是路寬之類的,也遠超以前。”

  “這樣的一條路出現以后,將會對中原的經濟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不管是什么貨物,只要運輸成本能夠節省,那么,運輸、交易的量,也會隨之增加。看似這只是一條小路,但是,它甚至能夠對西域的貿易,產生影響。”

  聽到這兩個用處,跋祿嘉忍不住贊同的點點頭。吐蕃也想發展貿易,但是,奈何他們能夠用來貿易的東西,實在是太少了。所以,到目前為止,他們能夠貿易往來的,最大頭還是大唐。

  “至于第三點嘛,嘿嘿嘿。”

  李賢邪惡的笑了一下,繼續說:“不管哪一條道路,對于軍隊的集中,都是有效果的。將來邊境若是有了戰事,軍隊將會用更短的時間集結,用更短的時間奔赴戰場。”

  聽到這一點,跋祿嘉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因為,他知道,有一條路,正是從長安朝著吐蕃的方向修建的。

  如此一來....

  吐蕃對于大唐,將會更不好動手了啊!

  擔憂的表情只是持續了一瞬間,他的表情就換回了微笑。

  他愈發的覺得,這一次的出使,實在是太重要了。大唐居然有如此的準備,如果不是出使的路上見到了,吐蕃竟然全不知情。如此看來,吐蕃的情報能力,還是有待提高啊!

  再次看了一眼正在施工的工地,跋祿嘉忍不住偷偷嘆了一口氣。

  就算他是最支持進攻大唐的一群人之一,但是,至少現在,是不可能了。

  雖然發生了旱災,但是他看不出大唐有一點的頹敗樣。甚至于,他們還有心思修路!

  而這幾條路對戰局的影響,也是未知的。

  吐蕃可以跟大唐開戰,勝負甚至還是五五開,就算戰敗了,戰后,隨便挑選一個部族當替罪羊砍了也不是問題。

  但問題是,如果因為開戰,影響了中原跟吐蕃之間的貿易往來1,真的值得嗎?

  不值得!

  堅定了這一點以后,跋祿嘉覺得,自己真的有必要轉換一下這一次出使大唐的目的了。

  至少現在,還得維持好吐蕃跟大唐之間的關系。

  想到這里,跋祿嘉松了一口氣,轉頭對李賢和王端說:“聽聞這里,距離長安已經很近了,在下實在是急著朝覲大唐圣人,不知道,可否抓緊趕路?若是城門關閉,還請二位幫忙打開。”

  長安宵禁的森嚴程度,跋祿嘉還是知道的。

  李賢和王端對視一眼,彼此都點了點頭。

  看樣子,至少跋祿嘉這個家伙,是搞定了。

  “這有何難,只是,最近父皇事務繁忙,恐怕短時間內,沒時間接受正使的覲見,正使怎么也得等幾天的時間,所以,咱們就算不急著回長安,也是可以的。”

  目光中帶著追憶之色,跋祿嘉感慨道:“即便如此,在下依然想要早些回到長安。一別多年,也不知道當年在下的幾位恩師,是否還健在....”

  “....”

  看著跋祿嘉的模樣,李賢不由得感慨一下中原文化影響力的巨大。

  就連這個一個鷹派的家伙,也保持著自己對于恩師的尊敬。

  只是可惜,中原自古以來的統治者,都沒有想過拿這東西當武器,就連鄭和下西洋,也沒有將漢語變成世界通用語言。

  世界三大宗教,道教也沒能躋身一席之地。

  說到底,不管是中原的文化還是宗教,侵略性,還是差了不少。

  “既如此,那咱們這就起身吧,剛好,孤也想回去了。”

  見太子答應盡快回長安了,跋祿嘉才松了一口氣。

  事實上,他不單單是懷念長安,懷念幾個恩師,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怕了工地上那些百姓了。

  剛剛發生的那一幕,他毫不懷疑,如果沒有太子的阻攔,那些百姓,真的會將他們撕成碎片。

  中原人雖然單體的戰斗力不怎么樣,但是當他們人多的時候,還是很可怕的啊!

  雖然決定要一起回去,但是,論身份地位,跋祿嘉顯然還是不能跟太子一輛車的。

  東宮的隊伍在前,鴻臚寺的隊伍在后,跋祿嘉也只能跟王端坐在一輛馬車上。

  工地的位置,距離長安還是有一段距離的,所以回到長安的時候,已經是半夜了。

  長安的城防雖然森嚴,但是在太子的面前,半夜開門還是沒問題的。

  隊伍進入長安以后,就分道揚鑣,王端帶著跋祿嘉去了鴻臚寺,李賢則回了東宮。

  不管睡的有多晚,第二天,李賢依然會選擇起床。習武。

  有些事情,堅持一兩天是一點用處沒有的,只有堅持的時間夠長,才能起到效果。

  習武就是這個樣子,哪怕射箭一道上,李賢覺得自己已經很厲害了,但是,依然要苦練。

  雖說臨陣磨槍不亮不光,但是努力了總比沒努力的強。更何況,作為大唐的代表之一,他要是在秋獵上丟臉了,嘖嘖....

  忽略了固定靶,今天李賢還刻意將射箭用的兔子,換成了一籠子的野雞。

  雖然突然換一個目標,很是難以適應,但是當感覺上來以后,李賢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昨晚那么晚回來,今天還要起早練習射箭啊。”

  聽到這個熟悉的聲音,李賢依然不為所動,一箭射出,命中一只野雞的背部以后,這才回過頭。

  來人正是李治。

  今天的李治,氣色看起來比前段時間要更好了。看不到步輦,所以他應當是自己走過來的。從大明宮走到東宮,也只是面色有些潮紅,這樣的身體,已經比之前好了太多太多。

  放下弓箭,李賢拱手道:“阿耶的氣色,看起來真是好了太多。”

  李治笑了一下:“確實是好了太多啊,朕本以為自己很快就要不行了,尤其是你那不孝的兄長離開,更是給了朕沉重的一擊。誰知道,呵呵。”

  有些話不方便說出口,在李治看來,自己身體的變化,調養都是次要的。這個六子,比自己想象中要優秀的太多,自己心懷暢快,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但是,有些話,他不會選擇說出來,就是害怕太子會驕傲。

  看了一眼場間散落在地面上的一些箭,李治嘆息一聲,無奈道:“讓你代替朕,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朕的身體雖然好轉了許多,但是,跟以前是完全沒法比了。說實話,你也不要因為自己的箭術進步慢而自暴自棄,在朕看來,你的進步算是快的了。就是軍中那些以箭術聞名的弓箭手,哪個不是用了多年的刻苦修煉累積,才能出名?”

  李賢點了點頭,事實上他也不覺得氣餒。

  有些方面技不如人沒什么可氣惱的,后起之秀反而能超越,或者笨鳥先飛取得勝利,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射箭也是一樣,本來這玩意兒就是通過時間累積起來的,現在不如人,不丟人。

  要是因為這個連持續鍛煉,累積經驗的心思都沒了,才是真的丟人。

  看了一眼鴻臚寺的方向,李治詢問道:“朕聽聞,跋祿嘉來了?雖然朕已經看到了密報,但是還是想問問你對這個人的感覺。”

  跋祿嘉嗎?

  李賢想了一下,這才回答說:“跋祿嘉這個人,應當是很危險的。雖然他現在還只是一個使節,但是毫無疑問,他將來能占據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兒臣覺得,大相這個位置,肯定是他的。”

  “這個人雖然是吐蕃人的出身,但是,他的城府還是很深沉的。或許,這跟他曾經在中原學習過有關系。但是,兒臣覺得,跋祿嘉這個人,上位以后,對大唐未必就是沒有好處的。”

  “哦?何以見得?”

  “因為他實在是太了解大唐了,就像這一次,兒臣敢說,換個粗魯一點的使節過來,可能他就不能看得那么細。但是,跋祿嘉就明顯的放棄了進攻大唐的打算。您信不信,等您接見跋祿嘉的時候,他一定會選擇擺低姿態的。所謂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比起野蠻人來,跋祿嘉雖然危險,但同樣的,他也要好對付的多。”

  見太子這么說,李治不由得哈哈大笑。

  “你說的對,跋祿嘉確實很危險,但是,同時也好對付。所以,你打算怎么應對他?”

  見李荇搬來了椅子,李賢就先請李治坐下,自己也坐了下來才說:“兒臣已經答應,給他兩幅明光鎧,對于吐蕃人而言,能獲得明光鎧,簡直是夢寐以求的事情。除此之外,在他回去的時候,兒臣還會盡可能的讓他風光而回。別的不說,他獲得的賞賜,一定會讓吐蕃的贊普認為,這個人,很厲害。”

  李治點了點頭,太子的應對是沒錯的。跋祿嘉既然選擇了臣服,那么給他多一些賞賜,是應該的。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個時候付出的賞賜,不算什么。

  想起密報的內容,李治又詢問道:“朕聽聞,跋祿嘉見識到了工地的進程,而且你鼓動了工地的百姓,跟吐蕃人差點打起來?說說,這就是你的‘國富’、‘民心’計劃?”

  李賢點了點頭:“歷史無數的朝代都證明,中原國家最強盛的時候,都是民心團結的時期。兒臣想要讓跋祿嘉看到的,就是這一點。誠然,他們吐蕃人占據高原地利,又因為天生彪悍,在跟大唐的戰斗中,總能占到便宜,但是,同時他們也是害怕中原‘人數多’這一點的。”

  “高原因為生活環境惡劣,所以他們的人數增長很慢,如果不是他們占據了一些低矮的地區,恐怕至今都不可能跟大唐出現摩擦。不管怎么說,吐蕃的軍隊雖然厲害,但是,咱們的軍隊要更多。只要給他看到大唐的富有,還有民心的堅定,那么....”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