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乾隆四十八年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初到上海縣(二)
  跟在趙新身后的徐大用眼尖,他看見那幾個車夫瞪著眼睛發愣,上前用寧波土話罵道:“儂類熟賽點,那阿姆宗撒來撇恩子徐頭刮起就似喔個眼大恩子!”

  趙新幾人大眼瞪小眼,他自己好像就聽清了前面說了個“儂”和“十三點”,至于后面的完全跟天書一樣。

  劉勝轉頭對身后的潘秀成問道:“這家伙剛才說的都是什么?我一句都沒聽懂。”

  潘秀成低聲道:“好像是在罵那些車夫,不過我也聽不大懂。”潘秀成是江蘇東臺人,徐大用說的是浙江寧波土話,這要能聽懂才叫見了鬼呢!

  幾個車夫一看徐大用的穿戴,就知道他是個下人。不過自己這些人盯的人家女眷看稀奇,所以挨罵也是活該,于是車夫們便連忙躬身道歉。趙新也不會理會,他上前一步,踩著腳蹬貓腰進了轎廂。

  劉思婷問道:“他們剛才在說什么?”

  “我哪兒聽得懂啊。徐大用好像在說土話罵人呢。沒事。”

  一行人三輛馬車,沈敬丹、老黃、趙新和劉思婷分別乘坐。扮成保鏢的劉勝四人可就不能坐車了,只能護在馬車兩側徒步而行,裝出一副看護東家的架勢。劉錚和魯壽山三人則緊跟在馬車后面小跑著跟上。

  小東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穿梭不停,街道兩側的商鋪鱗次櫛比。各家商鋪的招牌和幌旗密密麻麻,什么賣黃豆的、賣酒的、賣米的、賣胭脂水粉的、飯鋪、酒樓、瓷器店、賣古董字畫的什么都有;路邊上還有擺攤算命測字的、賣魚的、賣肉賣菜的、挑著擔子的腳夫、行進的竹絲小轎等等。

  劉思婷小心翼翼的揭開一角轎廂的門簾,看著街道上的景象咂舌道:“好熱鬧啊!”

  “原來上海開埠之前就這么繁華啊!”趙新借著門簾的縫隙看到街面上如此繁華,也是十分驚訝。

  雖然此時上海縣城附近十分的繁華,不過這個時代最繁華的港口還要數廣州,甚至連嘉興的乍浦港也要比上海繁華。直到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隨著大量的洋貨涌入以及行棧、碼頭、銀行、租界的設立,大清朝中外貿易的中心便逐漸從廣州移到了上海。

  上海這里有錢的沙船商人很多,比趙新一伙人排場大的多了去。只是路兩側的商販和行人看到人高馬大的劉勝等人,都不禁側目驚呼:“這幾個漢子好威猛!”

  在平均身高的蘇南,幾乎沒人見過劉勝這樣又高又壯跟頭熊似的人;王遠方他們這樣不超過一米八的身材倒是有。一時間,街道兩側看稀奇的人越來越多。膽子大的就直接盯著劉勝幾人看,指指點點;膽子小的就側臉斜眼偷看,和身旁的人交頭接耳。

  “不知這漢子一頓能吃幾碗飯。”

  “幾碗?哦呦,幾斤還差不多!”

  “看著這幾個人樣子,像是護院。”

  “誰家請得起這樣的家伙,還不把東家給吃窮咯。”

  “這么大的塊頭,怕不是山精變的吧?”

  “我看像熊精。”

  “你說花和尚魯智深是不是就個樣子?”

  ......

  原本劉勝幾人還一臉好奇的四處張望看稀奇,沒想到自己這些人成了街面上最大的稀奇。雖然聽不懂這些本地人在議論什么,不過劉勝看到街上無數的目光都看向自己,指指點點,于是連忙低頭躬身,單手扶在馬車上,跟著大步前行。

  后面的劉錚就更別提了,他生怕腦袋上的辮子粘的不牢靠會掉下來,用手虛捂著后腦勺低頭跟著。魯壽山、潘秀成和徐大用三人一看這幅場面,連忙跑到第一輛馬車前負責開道,以便讓街上的行人躲開。

  好在之前沈敬丹讓水手將沙船從黃埔江駛進了上海城外的方浜水道,停在了小東門外。幾輛馬車從小東門大街往東走,大約一里地后,就向右一轉進了咸瓜街;又走了幾十步就到了太平街沈敬丹的宅門口。

  馬車剛一停下,聽到動靜的仆人阿四就已經打開了大門。沈、黃兩人等趙新和劉思婷下車后,抬手招呼著請他二人進院。

  這回劉思婷就不敢自己一個人躥下馬車了,她先是等趙新下去,然后等對方掀開轎廂簾,自己這才扶著趙新伸出的小臂低頭下了車;之后便老老實實的跟在趙新后面,邁著小步進了院子。

  劉勝四人看到平常驕橫的劉大主任如此模樣,都強憋著笑,跟在老黃身后進了院子。劉錚和魯壽山四人也假模假式的每人提著兩個緞面包袱跟了進去。

  院門關上后,側耳貼在院門上的徐大用直到馬車轱轆聲消失,這才對院內幾人點了點頭。劉勝四人此時再也憋不住,捂著肚子哈哈大笑,走進了前廳。

  劉思婷取下頭上包著的帕子,詫異的看著劉勝幾人問道:“你們笑什么?”

  “沒事沒事。”王遠方搖著手趕忙解釋。

  “德性~”劉思婷翻了個白眼,沒好氣的說道。

  一旁站著的阿四對趙新等人的言行舉止感到奇怪,老爺太太和下人說話怎么這么隨意?這幾個護院模樣的家伙身材魁梧的嚇人。幸虧沈敬丹之前吩咐過,說家里要來幾個北方來的商人,談話舉止會有不同。

  沈敬丹看到仆人阿四的一臉詫異,便對趙新說道:“趙東家,這是我家的老仆阿四,自小便在我家。”

  “噢。”趙新笑著沖阿四點了點頭,一旁的劉勝幾人也都點點頭算是打了招呼。

  阿四連忙給趙新和劉思婷行禮,然后才下去拿茶水和點心。

  此時趙新摘下帽子,脫掉馬褂,又解開長衫的一個扣子,拿起扇子就不停的扇。

  “我這里面都濕透了。這都過了八月十五,天氣還這么悶!”

  清代的上流階層出門拜訪,身邊的仆人除了跟著跑腿辦事,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拿著主人的衣包。很多官員和富商都有專門負責衣包的仆人,里面一般都裝著一兩件便裝,衣服的種類根據季節而定;總之都是為了方便舒適。

  沈敬丹一看趙新后背都濕了一大塊,這才知道他不耐暑熱,于是連忙帶著趙新去后院洗漱更衣。兩人走后,其他人便坐在花廳里繼續閑聊,好奇的四下打量屋內屋外的陳設。

  門外的魯壽山抬頭看了一會兒天,突然說道:“晚上怕是要下雨。”

  聊了一會兒,趙新穿著一身灰色的棉布長衫走了進來。這衣服是沈敬丹的,尺寸太小,不光是袖子短,連下衣襟也短了一大截,看著就跟件長款上衣似的。不過趙新不介意,洗漱完換了衣服,他覺得涼快了不少。

  話說裝老爺就是這點不好,不管天氣熱不熱,衣服體面都要保持。劉勝他們幾個一身短打,反倒不覺得熱。

  劉思婷向趙新問道:“我們明天去哪兒轉轉?”

  “劉大主任,您就別惦記了。我們這次根本就不是來玩的,你連個貼身丫鬟都沒有,怎么出門?別忘了正事。”這話說完,趙新也不看劉大主任的臉色,轉頭對魯壽山說道:“一會兒你們三個先去新買的院子看一下。咱們這么多人,床夠不夠,看看還缺什么,如果打掃完了就回來說一聲。”

  老黃在一旁聽了,連忙說道:“趙東家你放心,家具是足夠諸位用的了。不過房子離這里有點遠,在三官堂石街上。”

  魯壽山道:“無妨,還請黃老爺告知具體位置。”

  等老黃交待完,魯壽山三人便出門而去。

  劉思婷這會兒也覺得天氣有點悶,她便起身說要去洗個臉,沈敬丹連忙帶著她去后院水井那里,自己還幫著打水,又找了條新的棉布毛巾。他之所以這么殷勤,是因為幾天前見到劉思婷的時候,對方告訴他荻之戶懷的是個兒子。劉思婷還把B超檢查的圖像照片拿給沈敬丹看,給他解釋什么是雙頂徑、股骨長度、胎心數據等等。

  沈敬丹當時狂喜,大叫著沈家總算有后了;他甚至向劉思婷下跪感謝。

  眼下劉大主任來他家里做客,因為上海這里的宅子內除了一個做飯的老媽子,也沒有其他女傭,所以沈敬丹就親自伺候。反正他在北海鎮住的那段日子里也了解到,趙新這些人平日對“男女授受不親”也沒那么講究。只要行動言語間不過分,大家相處還是很輕松的。

  快到晚飯的時候,天上開始下起雨來。徐大用和一個老黃家的伙計打著傘一起回來了;三官堂石街的院子正是由老黃安排人打掃。

  “東家,院子都灑掃干凈了。”徐大用行了禮,恭恭敬敬的向趙新說道。

  “OK。晚飯后我們就過去。”

  老黃突然說道:“趙,趙東家,我這也不知道你們對下人的要求,所以事先也沒敢雇下人。您看這.....要不先從我家派幾個人過去伺候?”

  “不用,我們自己應付的來。壽山和大用他們三個就足夠了。況且上海這里我們也呆不了兩天。”

  “那明天......”老黃的意思是問明天趙新如何安排。

  “明天要是還下雨,我們就不出去了。有事的話,我會讓大用過來找你們二位的。對了,黃老板,您明天能幫我弄一份上海市面的商品物價行情嗎?”

  老黃道:“這個好辦,我讓掌柜去辦。明日晚間帶過去。”

  此后無話,眾人在沈宅草草吃了晚飯,便坐上徐大用找來的馬車,便冒著大雨去了三官堂石街。

  由于天色已晚,劉勝又太惹人注意,一行人就沒有穿城而過,而是向南繞著上海縣城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

  三官堂石街位于上海縣城外的大南門的西南處,老黃買的院子在大街南側。出門不遠就是前石街,水陸出行都很方便。為了怕出意外,沈敬丹在附近的河道上還停著一條小船,以便隨時登船撤離。

  馬車到了后,早已等候多時的魯壽山和潘秀成出門來迎,趙新幾人下車后就快步進了院子。由于這里處于城郊結合處,院子不是很豪華,但面積很大。院子坐北朝南,五開間的正屋,一共兩進,左右各有廂房;門口沒有轎廳,只是有個門房;后院蓋了幾間草棚子。

  除此以外,院子西邊便是大街,東側是一個雜院,北側是一條小巷子。出門向西走上一百多米就是河道。

  “這院子是個海州商人五年前蓋的,后院的草棚原本是碼放豆料的庫房。那商人做豆料生意發了財,舉家搬去了蘇州。我看著這里雖不富貴,卻也不寒酸,就做主替趙東家買了下來。”老黃站在趙新身后笑著解釋道。

  “挺好的,我們也沒那么多講究。”

  老黃的伙計和魯、潘二人分別提著燈籠,帶著趙新等人在院中四處查看了一下。

  趙新看完后,滿意的說道:“黃老板,沈老板,多謝你們二位了。現在天色已晚,我就不留二位了。有事我明天會派人去找你們。”

  老黃已經把自家鋪子的位置告訴了魯壽山,趙新有事的話就會派人直接去那里聯系。

  “趙東家,你們諸位要是出門游玩,可一定要提前跟我們說一聲,以免不必要的麻煩。”沈敬丹拱手說道。

  “放心,放心。”

  沈、黃兩人直到北海鎮沒有那些端茶送客的來往規矩,當下便帶著伙計拱手作別。很快,院子里就剩下了趙新一行人。

  王遠方站在屋檐下,很是興奮的說道:“這是我們在滿清的第一個落腳點!”

  眾人都是心頭雀躍,紛紛發表著自己的意見。

  劉錚一天到晚的幻想著推翻滿清,便首先建議在這里建立情報站,刺探清廷的消息。其他人聽了也紛紛都表示贊同。

  趙新卻不這樣看,他覺得上海縣雖然貿易繁榮,但卻不是江南的中心。從跟沈、黃兩人那里了解到的初步情況看,上海這里還是以沙船商人居多,而大部分有錢有勢的官紳文人都在蘇州或揚州生活;這些人才是獲得清廷內部消息最快的一群人。真要想建情報站刺探消息的話,最佳地點便是江寧或蘇州。

  江寧是兩江總督衙門所在,蘇州是江蘇巡撫衙門所在;而上海和揚州建個聯絡點即可。不過眼下只是嘴上花花而已,真要建情報站的話,人手不夠。

  就算徐大用這批海賊都歸順了,也只能能在市井間跑腿探聽消息,上層士紳的圈子根本進不去。即便是沈、黃兩人也夠嗆,這兩人眼下在江浙商圈中的地位還只是中下。就算趙新這邊努力扶持二人,他們以后能不能通過揚州那邊的文人關系進入蘇州或是江寧的圈子也是要花時間的。

  除此以外,還要培訓電報員,在花鳥島建立信號中轉站......劉錚培養培養倒是還可以,不過北海鎮那邊的馬匹照料還需要他,更不要說劉錚有時還可以應急給人治病。

  至于魯壽山和潘秀成就更不行了。首先這兩人是寧古塔的逃奴,而且東臺又是屬于揚州府管轄,萬一被熟人撞到,那可就麻煩了。

  “唉!慢慢來吧,真是急不得惱不得。”

  眾人在前廳中七嘴八舌的聊到深夜也沒個結果,最后打著哈欠各自找了間空屋休息。魯壽山為了安全起見,自己帶著徐大用去了門房住下,潘秀成則拿著鋪蓋去了后院的草棚。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