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乾隆四十八年 > 第三百五十七章 郁悶的北上船隊
  蘇沃洛夫此時還不知道,他的這一決定,將給沙俄軍隊帶來怎樣的滅頂之災。

  話說沙俄軍中的獵兵最早出現在18世紀60年代。七年戰爭時期,擔任沙俄陸軍元帥的魯緬采夫仿照法國和奧地利,從自愿應招的獵人中選出身手敏捷、射擊精準的小隊人員組成了兩個輕步兵營,將他們稱作獵兵。

  獵兵在作戰時的部署呈單兵散開隊形投入作戰,收效顯著。這種作戰樣式和經驗由此受到重視。之后,俄軍中的獵兵隊、獵兵營、獵兵軍相繼出現,使戰術更趨于靈活。

  俄軍的獵兵身手敏捷,擅長隱蔽自身,可以長途行進卻不被發覺,而且能夠靈活快捷地進行機動。1770年,獵兵從戰列步兵團中剝離出來,編組成獨立的獵兵營,由于這些獵兵很快就充斥著大量的普通新兵,他們也就不再是精選射手了。

  從1785年以后,沙俄軍隊中已經有整整六個獵兵軍,每個獵兵軍分別下轄四個獵兵營(每營957人),此外還有三個獨立獵兵營。

  然而,俄軍的獵兵們此時裝備仍舊裝備滑膛槍而非線膛短槍;歷史上直到1800年,每個排只有一半獵兵和所有軍士配備線膛短槍,另外半個排仍然配備滑膛槍。

  基于這個時代歐洲所有的先進步兵作戰理論,即便是魯緬采夫來了也會這么做。所以到現在為止,除了那些沙俄俘虜,還沒人理解北海軍到底是一頭什么樣的“怪物”。

  蘇沃洛夫的計劃除了調集兩個獵兵軍和五個哥薩克騎兵營外,他同時命令在雅克薩城的原址上修建一座巨大而堅固的棱堡防御體系,以便當“清國人”船隊抵達時,俄軍可以好整以暇的予以殲滅。

  趙新對這一切毫無知曉,他仍在等待劉勝和范統的到來。

  如今黑龍江城的居民已經習慣了每天從水師營方向傳出的起床號和熄燈號,他們干脆把號聲當成了自己生活中的報時。

  當北海軍在開辟出的訓練場上進行隊列和戰術訓練后,每天都會吸引大批的老人孩子和清軍傷兵跑去瞧熱鬧。然而當下午從北海軍的營房里傳出朗朗的讀書聲,這可把清軍傷兵們驚著了。

  “大人,那些短毛兵居然還能念書?我也想去,大人您說他們會答應嗎?”胳膊吊繃帶的清軍傷兵名叫劉四,今年才十九歲。這小子自從公審大會后就異常活躍,早晚有事沒事都去北海軍的駐地轉一圈。

  另一個清軍傷員附和道:“是啊。李大人,您說那幫短毛兵一天到晚都吃什么?大早上雞剛叫就吹號起床,不是跑步就是打拳,一上午就在哪上躥下跳的。”

  協領李彥升對此嗤之以鼻,恨鐵不成鋼的罵道:“一幫蠢材!尤其是你劉四,蠢材中的蠢材!念書?你家是祖墳上冒青煙了還是仙人托夢了?省省吧,紙墨筆硯加書本,就你手里那倆糟錢兒都不夠造的!”

  李彥升當年進官學讀書是因為家里富裕;他那當協領的老爹希望李家能出個舉人,以擺脫廝殺漢的命運。奈何李彥升根本不是這塊材料,在官學里上到十七歲,書讀的不怎么樣,弓馬倒是挺嫻熟。于是老李協領只能讓兒子出缺成丁,給當時的副都統做了親兵戈什哈;之后又靠著老爹的家傳開炮手藝和大把銀子開路,十幾年下來成了炮營的協領。

  事實上李彥升自從那天用手槍斃了一個羅剎后,他就跟一旁的北海軍士兵問了一句要是自己投靠一個月能拿多少俸祿,結果那士兵理都沒理他,這讓李協領覺得太丟面子了。

  老子好歹是正三品的炮營協領啊!

  幾人正在屋里閑聊,只聽屋門一響,兩個穿白大褂的年輕人推門走了進來,眾傷兵知道,該換藥了。

  一個白大褂解開李彥升頭上的紗布,檢查了一下傷口道:“恢復的不錯,再有兩天就能拆線了。”

  等給屋子的所有人都檢查完,換了藥換了紗布,兩個北海軍醫護兵帶著一屋子人的感謝,在眾傷員恭敬的目光下,轉身去了隔壁。

  劉四這時湊到李彥升身邊道:“大人,您說傷好了咱們去哪?”

  李彥升估計是和劉四上輩子有仇,每次看到對方那賤兮兮的表情就想罵他,偏偏劉四有時沒事還總找他說話。

  不過這次李彥升沒有罵劉四,而是想到自己身為朝廷武將雖然要秉持忠義,可也得講良心,就沖北海軍的這些醫生治好了自己,以后北海軍要是再打羅剎,說什么也得幫忙出把力才是。

  事實上北海軍在黑龍江城最贏得民心的,既不是公審大會,也不是北海商社,而是這支醫療救護隊。

  醫療隊在黑龍江城的這次行動里,第一次大范圍的使用了洪濤自制的“大蒜素”作為消炎抗菌的主要手段,僅對那些嚴重感染的傷者才使用另一時空的“青霉素”,效果居然出奇的好。只不過傷兵宿舍里成天彌漫著一股大蒜的味道,初來乍到的能熏一跟頭。

  憑借在跟洪濤和劉思婷學來的來自另一時空的臨床醫療知識,醫療隊在完成了對所有清軍輕重傷員的緊急救治后,竟然贏得了“華佗再世”的稱號。其開胸剖腹血淋淋的治療手段,把大佛寺的僧人們都嚇的不輕。

  那些八旗士兵或是旗人家屬雖然依舊擔心北海軍會找他們的麻煩,可對穿著白大褂或是背著白底紅五星藥箱的北海軍卻是極為恭敬。這些人平日里除了照顧傷兵,還會上門給城內居民看病發藥。

  對于這些身處塞外荒涼之地的邊民家庭來說,當兵的男人就是家里的頂梁柱,他們要靠種地、漁獵和戰時當兵的俸祿養家糊口;一旦家里強壯的男人沒了,那這個家的天也就榻了。

  趙新準備再過些時候,就在給黑龍江城內的居民接種牛痘,以預防天花。

  在另一個時空里,因為天花已經被徹底消滅,市面上根本買不到牛痘疫苗,只有部分國家生產少量用于儲備。

  好在天花疫苗的實驗室制備工藝是開放的,于是洪濤去年便著手牛痘疫苗的開發。目前北海鎮里一半以上的人都已經完成了牛痘的接種。

  小烏龍他阿瑪經過醫療隊的救治,傷情已經逐漸好轉。這個肚子中了一槍的男人在蘇醒并從他老婆嘴里得知大難不死的經過后,強撐著下床給吳顯寧磕了三個頭。吳顯寧則淡淡的說,這事你要謝,那就去謝趙王。

  于是在之后得知烏龍曾承諾要給趙新當親兵的事,烏龍他額娘就帶著孩子來找趙新了。面對一大一小堅持不懈的懇求,甚至不答應就一直跪下去,趙新只能同意。

  “烏龍,想給我當勤務兵可有個條件。”

  “大人,我要當親兵,勤務兵是什么?”

  “都差不多。我先說條件。”

  “大人您說,我都聽著呢。”

  趙新讓人把警衛連的貴生給叫了過來,等人到了,他這才對烏龍道:“你先跟著沈排長,他說的就代表我說的。”

  烏龍點點頭,表示沒問題。等他跟著沈貴生出了趙新的帳篷,烏龍好奇的問道:“沈大人,我應該干啥?”

  貴生笑呵呵揪了揪“狍子腦袋”上毛絨絨的耳朵道:“讀書。”

  “啊?”

  在另一時空里,黑龍江城就是黑河。這里除了擁有東北最大的銅礦,還有一座鐵礦。當地的農業發展主要是依賴畜牧養殖、漁業,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大豆、小麥和各種薯類。既然人家都規劃好了,趙新準備原封不動的搬過來即可。

  兩天后,趙新和吳思宇帶著幾個當地的達斡爾人在附近轉了一圈。他們先是坐木船到了璦琿舊城以北江對面的海蘭泡。

  海蘭泡是滿語的音譯,意為“榆樹家”。十八世紀末的海蘭泡還是一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隨著北海軍打敗了入侵者,那些躲避到黑龍江城的村民又紛紛搬了回來,畢竟地里的莊稼需要人照顧。

  一行人在村子內外簡單看了看,之后趙新和吳思宇望著滔滔江水好半晌都沒說話,感慨頗多。

  在另一個時空中的1900年7月17日,璦琿副都統衙門的一位筆帖式做了如下記錄:“遙望彼岸,俄驅無數華僑圈圍江邊,喧聲震野。細瞥俄兵各持刀斧,東砍西劈,斷尸粉骨,音震酸鼻,傷重者斃岸,傷輕者死江,未受傷者皆投水溺亡,骸骨漂溢,蔽滿江洋。”

  過了好一會,吳思宇才淡淡的問道:“當時被殺了多少人?”

  “五千多。一天。”

  吳思宇問得沒頭沒尾,趙新說的也是沒頭沒尾。這不光是讓隨行的陳繼山和尹衛兵等人一頭霧水,連幾個聽得懂漢話的達斡爾人也稀里糊涂,心說這里什么時候死過五千人了?

  吳思宇之后又問道:“江東六十四屯呢?”

  趙新指著黑龍江和結雅河交匯處的東南方向道:“既然是江東,自然就在那里。”

  “那里又是多少?”

  “具體數字忘了,好像也是好幾千。我記得哪本書上說,浮尸蔽江者數日不絕,以至于都過去了十幾天,沉溺在黑龍江底的無數尸體浮上水面,順流而下,整個江面上漂浮著一層尸油,江水為之奇腥。”

  吳思宇長出一口氣,語氣變得又硬又冷:“前些天槍斃那幫家伙的時候我還有些不落忍,現在想來,是我太婦人之仁了!”

  等兩人回到營地稍事休息,趙新便在地圖上將黑龍江城、璦琿舊城和對岸的海蘭泡圈了一個大圓圈,對吳思宇道:“這里將是我們在黑龍中游最大的城鎮,把這兒建好了,整個黑龍江將軍府就是我們的了。”

  吳思宇贊道:“我來之前就聽老班長說這里還有煤礦,以后還可以搞個火力發電廠和船廠。”

  “以后要不要過來當個市長玩玩?”

  吳思宇看到趙新那“不懷好意”的壞笑,心里一哆嗦,忙道:“算了吧,留在部隊更適合我。”

  另一邊,劉勝的船隊此時才剛剛抵達了拉哈蘇蘇。他們之所以速度這么慢,是因為途徑三姓城時出了點狀況,耽誤了好幾天。

  三姓副都統額爾博克在得知寧古塔陷落的消息后也是慌了。他手下的兵眼下就剩了五百多人,其他八百多人都被調走填寧古塔那個無底洞去了。不過當他得知寧古塔的北海軍并沒有船時,這才稍微放下心來。

  誰知過了幾天,突然有四條怪船帶著幾條平底木船飛速經過城外的江面,直奔寧古塔方向而去,這可把額爾博克嚇壞了,他從赫哲人口中聽說過北海鎮有數艘形狀詭異的內河快船。

  于是他迅速召集城內百姓,從三姓城以南二百里的要隘之處開始,每隔五里便用粗大的樹干制成木排橫于江心,兩端用鐵錨鉤住沉于江底,再用鐵鏈系于江的兩岸,以此來防范北海軍的船隊。

  這一手弄的,可把劉勝給膩味壞了。巡邏艇上只有機槍沒大炮,要是光靠機槍突突那得浪費多少子彈?而且破碎的木屑卷進馬達給弄壞了怎么辦?

  于是北海軍只能派人下船登上木排,鋸開鐵鏈,脫離鐵錨,再把木排劃到岸邊。

  問題是每隔五里就有啊!二百多里水路,額爾博克帶兵驅趕著全城居民和周圍的官莊的流人,搞了三天兩夜,弄了四十道木排阻礙,北海軍是拆了一道又一道,過了五里又是一道......

  劉勝和范統被這手搞的郁悶死了,可又無可奈何。等他們的船隊好不容易抵達三姓城外的江面時,劉勝已經被折磨的氣瘋了,于是他直接派兵登岸,進攻三姓城。

  三姓城作為溝通松花江、瑚爾哈河與黑龍江的交通樞紐,位置十分關鍵。清廷在這里修建的是一座周長八里的堅固城池,護城河深七尺寬八尺,城墻高八尺。北海軍到的時候,發現三姓城四座城門外的吊橋都被拆毀,看這架勢清兵是準備決一死戰了。

  面對這樣一座土城,劉勝也沒心思偵察了,直接命令開炮。

  誰知一通狂轟亂炸過后,城墻上居然一個冒頭的都沒有,連枝箭都沒射出來;之后當城門被炸開,尖刀連扛著木頭搭好浮橋沖進城里,這才發現整座三姓城里已經空無一人。

  之后經過搜索,幾個士兵終于在城內西北角的城隍廟里找到了幾個老人,一問之下才知道,副都統額爾博克大人在布設完木排后,早就帶著全城兵馬坐船朝阿勒楚喀(哈爾濱)跑了,而城內的旗丁家眷都去了城外的官莊上躲避,生怕北海軍報復。

  “真特么孫子!”劉勝得知后氣的破口大罵,心說這幫家伙怎么變得越來越狡猾了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