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三國之袁家長子 > 第565章 泰山立道和一些小細節
  立漢元年(公元196年),發生了很多大事。

  首先便是大漢天子劉協榮登九五,“又”被立為大漢天子。

  雖然這個事情,實際上是袁譚一力為之,立了劉協為天子。

  但詔告天下,卻不能這么詔告。

  于是,原大將軍府、司隸校尉、車騎將軍、反董盟主袁紹、及驃騎大將軍袁譚承繼太傅袁隗、大將軍何進遺志。

  并幽州牧劉虞,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璋、丞相郭圖、御史大夫田豐、治中大夫諸葛玄、平難中郎將張燕、鮮卑國鄒酉、扶余尉仇臺......共立孝靈皇帝子劉協為大漢天子,改元——立漢。

  第二件事,就是雒陽殘破。

  天子劉協遷都于濟南國東平陵,改名東平都。

  第三件事,天子召天下牧守到泰山祭祀,拜祭蒼天、祖先,立圣人道。

  這一系列的事情,全部由袁譚導演。

  他之前立漢的那一套搞下來,原本天子的百官雖然被赦免,但權力全沒了。

  現在能活命,都開心的不得了,哪里還有心思找袁譚的麻煩。

  劉協也老實的不得了,返回青州的過程中,袁譚更是歷數各個天子的凄慘,把少年劉協嚇得直呼大哥保護我。

  自尊心扔下的他,徹底變成了袁譚的跟班。

  見劉協如此乖巧,袁譚又教他怎么打麻將,玩游戲,聽歌舞,享受人生......

  各種新奇的姿勢、各種特色的美女,讓劉協驚為天人。

  只是皇后伏壽不太開心......

  當然,這都是些小細節。

  隨著三件大事,以最快的速度詔告天下。

  整個大漢天下的州牧太守亂成一鍋粥。

  荊州牧劉表思慮再三,決定派長子劉琦、軍師蔡瑁、江夏太守黃祖攜帶大量進獻之禮前往泰山。

  劉璋原本想推說道路被賊寇張魯阻隔,但看著天子使者趙岐,實在說不出這話來。

  于是安排二兄劉瑁、和益州別駕張松攜帶進獻之禮前往泰山。

  兩人對于被代表一事,并沒有發表否定意見。

  反而上表大贊袁紹能夠撥亂反正,并薦袁紹進位太傅,錄尚書事。

  ......

  反倒是袁術,他對于自己沒有被代表一事極為的惱火。

  對于天子沒有宣他去泰山更加的惱火。

  據說砸了不少寶貝。

  我可以不去,你不能不請啊!

  于是,在謀士李業、閻象等人諫言下,他開始施展動作。

  一方面準備拉攏劉表、劉璋、張魯、韓遂、馬騰、呂布等人。

  另一方面督促孫賁、吳景、孫策和周瑜加大對劉繇的攻勢。

  同時親提大軍,并橋蕤、張勛等大將,起兵數萬,強攻徐州劉備。

  ......

  袁紹、曹操、劉虞等人在接到詔命后,卻是趕到了泰山下,要參與泰山立圣人道的事情。

  畢竟天子都來了,公孫瓚因為重傷還不能下床,于是他的好大兒公孫續趕了過來。

  曹操不來也沒辦法,他的軍師胡昭,恩人司馬防和兒子司馬懿,都被袁譚強硬的征召到了青州。只給他留了一個司馬朗。

  現在政務的事情,都鬧得曹操頭大不已。

  他現在考慮是否請辭司隸校尉,改行去干征西將軍,但又怕袁譚多心。

  一時間躊躇難定。

  ......

  袁譚麾下的文臣武將,除了鎮守四方的,也基本全部抵達。

  于是在正月初一,眾人隨著天子登臨泰山之巔,祭祀蒼天、大漢、圣人。

  并立大漢圣人道。

  圣人道,在后世的說法,其實就是立憲。

  這件事情籌備許久,圣人道法也修改了很多遍,漸趨完美,可說是帶有大漢封建特色的憲法。

  至于留名一事,原本大家對于誰排在第一,爭論不休。

  最后還是袁譚一錘定音,不以地位排名次,而是以姓氏的筆數來定。

  聽到這個消息,于禁開心的幾乎跳起來......

  浩浩蕩蕩的派頭,隆重的儀式,......

  對于天子的安置,袁譚早有謀劃。

  其實就如同以前的天子對待諸侯國那般,給你個郡國,然后你在郡國里可以有一套百官公卿的系統。

  但是不好意思,你沒有行政權、軍權。

  不過袁譚有點摳門,只給了天子劉協一個東平陵縣,在后世章丘的西北。

  最關鍵的問題是,袁譚同時把大漢的機構系統,寫入圣人之道。

  東平陵縣的一切稅收、食邑,歸天子所有。

  但管轄權卻在東平令手中,而東平令由丞相府任命。

  天子對天下享有名義上的擁有權。

  也就是說,圣人之道,已經規定了大漢的制度系統。

  具體政務,則交由上公太傅統一支配。

  太傅的任期為六年,最長不超過兩期。

  上公太傅之下,設五個部門。

  丞相府、御史臺、大理寺、百子會、將軍府。

  丞相府對大漢天下享有行政權。

  御史臺享有司法權,并獨立于丞相府之外,直接對太傅負責。

  大理寺享有立法權,同樣獨立于丞相府之外,且不受太傅干擾,只對泰山圣人道(憲法)負責,大理寺成員由受過青州太學系統教育的博士擔任。

  百子會,是由袁譚提出,這個部門沒有任何行政權,平時不常設。

  主要職責為監督太傅的推舉流程及過程。

  將軍府首腦為大將軍,總管天下兵馬,受太傅轄制,但只能對大漢以外用兵。

  對于袁譚的這些奇思妙想,袁紹等人無法理解,因此和袁譚爆發了相當大的爭辯。

  在一套設計下,天子將會徹底淪為吉祥物,和后世的教皇有的一比。

  真正的實權,則落入太傅的手中。

  但太傅又沒有行政權,行政權在丞相手里。

  丞相雖然有行政權,則必須在司法系統的監督下做事,也就是要受太傅的制約。

  關鍵問題在于立法的大理寺不受丞相府和太傅的制約,他們又是一幫子受過太學系統教育的文人,不用想,這些人以前就是被大道理洗腦的那群人。

  這群理想主義的人,又沒有司法權。

  將軍府雖然是一把利刃,但又不能對內用兵,又被杜絕了內部政變的口子。

  百子會雖然沒有啥權力,但又可以在六年一度的太傅推舉中,發揮一定作用。

  據說袁家二代掌門人,在立道之前,爆發了激烈的辯論。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