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狩獵筆記 > 番外——【狩獵筆記】捕蛇
  大家看到這一章的標題,相信已經明白要講的是什么。

  沒錯,捕蛇。

  因為并非特指某種蛇,而是籠統的針對蛇這個東西,所以以文字為主。

  多數人,尤其是現代小年輕,絕大多數都是怕蛇的,更別提去捕蛇了。

  但我覺得這方面的知識也應該掌握,至少意外遇見了一條蛇能知道如何去應對,不至于在恐懼慌亂的情況下不知所措。

  在說捕蛇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蛇,學會區分毒蛇與無毒蛇。

  蛇類共三類十八科三千多種,分別是毒蛇類、游蛇類和蟒蛇三大類。

  至于科與前溝牙、后溝牙、管牙啥的倒不必細說,因為不是研究蛇類科普。這里只是做個大概介紹。先要說的是區分毒蛇與無毒蛇,以便于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目的與處境。

  傳統的圓頭三角頭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例如國內最毒的銀環蛇是圓頭,而完全無毒的頸棱蛇卻會在受驚的情況下將頭型變成標準的三角頭。

  簡單點說,通過頭型判斷有毒無毒是不可靠的,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如果確實缺乏這方面的知識,無法正確的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條什么種類的蛇,那么我勸你要么一棒子結果了它,要么趕緊離開。

  一般來說,是否為毒蛇首先看體態,短粗體型的基本都是蝮蛇,而蝮蛇又基本都是毒性強烈的,所以遇見短粗身材的蛇盡量別空手去觸碰,甚至別離太近,因為它們會彈跳撲咬。

  而與短粗相對應的則是身體細長呈流線型的,這種一般是游蛇科的蛇,基本上全員無毒,但是也有例外,不過大體上都是無毒的就是了。

  體態不同,對應的是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就能夠以此推斷出它們的攻擊習性。

  蝮蛇,短粗矮胖,不適合快速游動追逐,所以它們肯定是不擅長長距離快速移動的,其攻擊方式或者說捕食方式就是以伏擊為主的了。

  躲在一處不起眼的位置,靜靜的等待著獵物從身邊路過,以毒液殺死獵物再慢慢的找過去。

  這是多數蝮蛇的捕食方式,當然,遇見體型小的獵物時它們也會緊緊咬住獵物不放,等待著毒性發作再吞下去,而并非一定要咬了就放走獵物過后再去找。

  游蛇科呢,體型細長,移動速度很快且基本在白天活動,它們通過視力與聽覺發現獵物,并且有追逐獵物的習性,簡單點說就像虎豹一樣,靜悄悄的靠近再突然撲過去,一擊不中就緊追不舍。

  比較典型的游蛇科有烏梢蛇、菜花蛇(大王蛇)這樣的。

  至于蝮蛇屬又屬于蝰科毒蛇下,這種就不詳細介紹了,大家能明白個大概就行。

  捕蛇,應當知道什么季節,什么天氣,什么時間段以及什么位置比較容易有所收獲才是重中之重,否則盲目的進山找蛇只是浪費時間。

  絕大多數蛇,每年三月前后就陸續出洞,但三月初并不容易找到蛇,因為它們雖然蘇醒并且出洞了,但氣溫稍低就又縮回洞里。

  一般而言,三月二十號到清明節四月五號前后這半個月,是遇見蛇的第一個好時節,但此時的蛇一般偏瘦,因為它們經歷了一整個寒冬消耗,并不肥碩,并且即將要繁殖,所以一般不建議捕捉。

  三月底,白天的時候氣溫回升到二十度左右,蛇就會爬到洞口來曬太陽,蛇洞一般都會挑選向陽避風的位置,像農田邊的土坡、山區菜園地邊的山坡等等。

  此時的蛇身體機能不是最好的狀態,行動一般都比較緩慢,甚至可以說是不愛動的。

  除開這個時節,就是五月到六月這整整一個月,也就是南方梅雨季節前,此時是蛇類的交配季節,氣溫合適、干濕度合適,各種昆蟲小獸包括青蛙蜥蜴啥的全都陸續復蘇,蛇類最為活躍。

  找吃的、找對象等等活動充斥全天,尤其是陽光和煦的上午和溫暖舒適的午后,去野外走一走,遇見蛇并不難。

  可這種并不難終究是講究一點運氣成分的,真正針對性的遇見蛇,便是暑假的時候。

  也就是七八月份,此時酷暑難耐,人覺得熱,蛇也同樣如此,所以它們紛紛跑到陰涼的水邊避暑。

  這一點是與氣溫直接掛鉤的。

  三十度以下,蛇對水邊沒有明顯趨向性。三十到三十五度,蛇類開始向水邊靠近,但到了早晚氣溫略低的時候還是會離開,換言之在這個溫度區間內,蛇只有在中午陽光最熾烈的時候才會到水邊來乘涼。

  而氣溫超過三十五度以后,蛇類基本上就住在水邊了,例如白天三十八九度,夜里也有三十三四度這樣的鬼天氣。

  蛇必然全天趴在水邊的陰涼位置。

  那么溫度超過三十八九度又會怎樣呢?

  我們知道蛇是冷血變溫動物,它們的體溫是隨環境變化的。

  像去年有些地方超過四十度的天氣,地面溫度遠超五六十度,這樣的環境下,蛇就會夏眠。

  天氣太冷了,它們不適宜活動就會躲起來冬眠。天氣太熱了它們同樣會夏眠,甚至會趴在一個地方一動不動長達半個月之久。

  這一特征最為明顯的就是五步蛇,它們在夏天酷熱難耐的時節到水邊夏眠,有時候趴在草叢上半個月甚至更久,被壓在身下的植物見不到陽光,待它們離開時,被壓著的植物甚至會枯黃瀕死。

  然而這也是捕蛇最為合適的季節。

  首先是經歷過一整個春天的恢復,它們都吃得白白胖胖,夏天又都縮在水邊,大大縮小了尋找的范圍,降低了尋找難度。更別說已經留下了蛇蛋,也不用擔心滅種的危害。

  那么蛇到底應該怎么抓呢?

  我覺得這個要看是以什么目的去抓蛇。假如是自己吃,當然亂棍打死。反正吃肉也不在乎死的活的,不論如何肯定是死的最為安全。

  可萬一是有人要活的呢?

  這肯定就不能打死了,所以我們就要小心翼翼,不能掉以輕心。

  就我個人而言,我的習慣是兩根棍子,長度都在一米二左右。

  不論在什么位置遇見蛇,先用一根棍子壓住它的身體前半部分,如此一來哪怕它們朝我們撲咬,也夠不著人,只要別慌里慌張的出了差錯,蛇咬不到人。

  可咬不到人還不夠,我們的目的是抓住它,這時就需要第二根棍子壓住它的腦袋。

  假如它們的腦袋扭來扭去無法準確壓住那也不要緊,壓住脖子也行,但是一定要確定其壓實了,可別被它一翻滾給跑了。

  壓住脖子后,之前那根壓住身子的棍子就能松開,轉而過來壓腦袋。壓住腦袋之后,只需要把踩住它的腦袋,然后再伸手捏住其脖頸就大功告成。

  除了蟒蛇以外,這一招對任何蛇都有效,因為不管什么蛇,它們對我們人的威脅只有一個,那就是毒。

  而毒要通過毒牙咬住我們才能起效,只要控制住了它的腦袋,杜絕被咬的風險,那么蛇跟一條魚也就沒有區別了,甚至蛇的掙扎力度遠沒有魚劇烈。

  裝蛇有兩種方法,其一是提前將袋子(最好麻布袋,其次結實蛇皮袋)內里面外翻,以右手控蛇為例,右手捏著蛇腦袋貼在袋子邊,左手伸進袋子里面捏住蛇頭,將蛇從右手過渡到左手,然后右手將袋子整個的翻過來,蛇自然就被裝進了袋子里。

  第二種是控制著蛇的右手直接塞進袋子中,左手從袋子外接過腦袋,右手空出來緊抓袋口,再用繩子捆緊就好。

  需要注意的是,不論從袋子外裝還是袋子內裝,也不論是左手控蛇還是右手控蛇,一定要等蛇完全進入袋子中且另一只手抓緊袋口之后,控住蛇的那只手才能松開,這一點一定要切記,曾經有不少人就是因為這一點疏忽而導致出了問題。

  抓蛇步驟基本說完,再來說一下殺蛇。

  左手緊緊捏住蛇后腦勺或者說腦后的脖頸,右手持剪刀直接一剪子從左手后方剪斷,一定要確保蛇腦袋始終控制在手里,千萬不要讓腦袋失去控制。

  下方最好是用個桶兜著,人最好是蹲著,否則蛇血亂甩,弄到身上不好清理。

  腦袋一定要處理妥當,家中有寵物、小孩的,必須把腦袋用袋子扎死,丟進垃圾桶最底下。如果在農村則可以挖個坑埋了。

  處理掉腦袋后,提起蛇尾巴,讓整個蛇身倒立起來把血放干凈,先說不要蛇皮的做法。

  不要蛇皮,可以直接用剪子從脖頸處的口子沿肚皮剪開直至泄殖腔,然后從脖頸口子處一把將蛇皮扯到最底下,尾巴不太容易下來,能用剪子剪掉。

  要蛇皮的情況下,這里主要是說要吃蛇皮的情況下,一壺開水直接沖進桶里,再把蛇丟進去,注意蛇會扭動,防止濺出開水燙傷。能加個蓋子悶半分鐘。

  半分鐘后揭開蓋子,蛇身體基本不怎么動了,此時撈出蛇,用一個清潔球,從尾巴開始包裹住蛇往脖頸方向擼。

  蛇鱗很輕易的就會被擼下來,處理干凈蛇鱗后再剪開肚皮處理掉內臟,得到的就是一條完整的蛇肉了。

  捕蛇篇基本說完,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國內最為常見的幾種劇毒蛇,以防見到的時候不認識。

  上圖為五步蛇,學名尖吻蝮。被咬一口往小了說也是切掉手指或者截肢的下場,嚴重的話就是癱瘓甚至死掉,很危險,短粗身材力道很大,會撲咬,毒牙很長,臭名昭著。

  竹葉青,也叫焦味。單論毒性很強,甚至強過五步蛇。但是它排毒量一般很小,雖然死亡的可能性不高但也是劇毒蛇,誰也不想血流不止或者截肢砍手指吧?

  上圖為短尾蝮,我家這邊叫做七寸刀,有些地方叫七寸子、土公蛇啥的,長度不太長,也就四五十公分左右,眉毛位置有兩條白線,我喜歡稱之為白眉大俠。

  上圖原矛頭蝮,分布比較廣,主要在山區比較常見,相對于五步蛇和短尾蝮來說略微細長一些,但與游蛇科的瘦子比還是短粗身材。

  舟山眼鏡蛇,背后一個項鏈樣的圖案,體型不是很大,一米多點,相信不用過多介紹大家也如雷貫耳。

  上圖眼鏡王蛇,全世界體型最大的毒蛇,排毒量也是最大的毒蛇,毒發速度同樣極快的毒蛇。國內這邊,三米多接近四米的眼鏡王蛇比較正常,體重能達到十多斤,直立起的部分能達到半米左右,有領地意識會追人,性情暴躁,不想死就快跑。

  上圖老婆改嫁蛇,也叫泰國圓斑蝰或者圓斑蝰、腎虧蛇。因為它的毒液似乎跟腎有仇,被咬了十有八九腎衰竭,很容易記住,從頭到尾背上都是圓斑。

  最后就是減速帶蛇,銀環蛇的堂哥金環蛇,毒性比銀環蛇弱,但這是相對于國服一哥來說,相比較其他蛇而言仍舊是老大哥,反正別招惹就對了。

  介紹以上幾種毒蛇,是因為這些都是有可能要人命且分布比較廣的,希望大家能記住,不要拿安全開玩笑,最后,蛇是保護動物,愛護自然人人有責。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