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我的系統不正經 > 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精、秀、細、潤
  官窯瓷之中,特別是御窯瓷,最明顯的標志,肯定是各個年代皇帝的年款。

  比如清代共有帝皇十個,均有帝皇紀年款的瓷器傳世。

  他們依次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順治官窯器以書寫“大清順治年制”兩行六字楷書青花款為主,也有寫“順治年制”四字款。

  款字用筆有力、起筆見峰、住筆見頓、劃多下拉、勾捺上剔,但整體布局不甚規整。

  民窯款較為多樣,有篆書堂名款。

  如“玉堂佳器”、“繼善堂”、“梓桑軒”等,有各式花押款、偽托款。

  祭器多用干支紀年款。

  康熙朝歷時61年,款識較多。

  其官窯款多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兩行或三行青花楷書款,晚期有少量篆書款。

  前期常見干支紀年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等。

  陳文哲見過一對康熙青花杯,落款為“大清丁未年制”,是康熙六年的瓷器。

  琺瑯彩器上,書“康熙御制”四字楷書料款。

  其字體前期寬大,筆劃粗重挺拔,頓捺明顯。

  后期字體清秀,在具體寫法上也有細微區別。

  如:熙字四點多為直點或順點,少逆點。

  年字三橫前二橫較短,第三橫較長,且緊緊上靠,一豎較長。

  款字外飾有單圈、雙圈、雙正方框等。

  康熙民窯款識更為多種多樣,有圖記款。

  如秋葉、角、爵、方勝、雜寶,還有寓意性圖桉。

  如一枝筆、銀錠、如意組合為必(筆)、定(錠)、如意等。

  私家款如“杏林春宴”、“北慶堂”、“益友堂”、“若深珍藏”等。

  有光畫雙圈,不寫字的雙圈款。

  還有“文章山斗”之類的閑章款。

  彷前朝的寄托款,以彷嘉靖款居多。

  雍正官窯款,主要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兩行楷書青花雙圈款,也有雙方框款。

  其次,是多用于單色釉瓷上的三行六字篆書款。

  從字體上分析,雍正款識由專人題寫,所以各類瓷器上的字體大致相同。

  楷書款早期為三行雙圈,晚期為雙行雙圈或雙框。

  “雍正年制”四字篆書刻款主要用在彷均、爐均和茶葉末等器物上。

  “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四字楷書堆料款僅用于琺瑯彩瓷。

  雍正細路民窯器,大多數落各種堂名款。

  如“正誼書屋”、“百一山房”、“澹寧堂”、“望吟閣”等。

  一般民窯器款則復雜多樣,如用靈芝、香爐、團花款、方塊款、豆腐干款、四朵花款等。

  乾隆朝瓷產量極大,官窯款用得最多的是“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款字一般以青花書寫為主,但亦有抹紅寫款。

  在白瓷、茶葉末、珊瑚紅等特殊器物上,往往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刻款。

  乾隆民窯款形式也極豐富,堂名款和花押款多大體與正朝相同,故鑒定時有一定的難度。

  這里要注意一下,乾隆朝首次出現草記款。

  乾隆朝款,字體最多,書寫排列形式也最多,且官民窯款字體易混淆。

  一般來講,官款比民款精、秀、細、潤。

  而民窯款大都較為粗糙、草率,亦有彷宣德、成化款。

  嘉慶官窯器一般都用“大清嘉慶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主要為青花、無欄框。

  亦有少量楷書款。粉彩器上常見抹紅款。個別器物用刻劃款。

  民窯器中有六字篆字方款,亦有“嘉慶年制”四字款。

  大多十分草率,有的僅寫半邊字,還省減筆劃,稱為草記款,故十分難認。

  堂名款以“行有恒堂”、“嘉蔭堂制”、“植本堂”等為多見。

  這一時期新出現蝙蝠、桃子等款識。

  道光官窯器一般以“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青花款為主,也有抹紅款及描金款。

  茶葉末、爐均釉等器物上,則為六字刻款。

  個別粉彩器上,偶見“道光年制”四字紅地描金篆書款。

  道光時期落有堂名款的如“退思堂制”、“山解竹主人造”等,大多是精品。

  慎德堂是道光皇帝讀書的地方,后期也成為道光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

  故題有“慎德堂制”紅款的道光朝瓷器,應是道光皇帝的御用瓷。

  民窯款器亦多有六字或四字紀年款,一般均不太規整,開始出現百結圖記款。

  】

  咸豐及其后的同治、光緒、宣統各朝,再次興起楷書題款風氣。

  這一時期大多為六字雙行或六字三行“大清xx年制”款。

  款外均無圈框,字體工整,清秀修長,有青花、紅彩、金彩、墨彩及刻款等形式。

  這一時期篆書款不多,其中光緒時署有“大雅齋”、“天地一家春”及“長春同慶”、“永慶長春”等款的官窯器最為精致。

  民窯款則多無定制,形式較多,同治時多有“同治年制”四字篆書戳記印款及抹紅款。

  光緒時多偽托款,一般是“康熙年制”或“若深珍藏”。

  這就是歷代以來的御窯瓷了,在說回北宋官窯。

  宋瓷窯場,首推五大名窯,即汝、官、鈞、哥、定。

  汝窯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間建立的官窯,前后不足20年。

  這個汝窯瓷陳文哲已經彷制了很多,所以在這里不多說。

  不過,汝窯傳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貴。

  定窯需要特別第一下,因為它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而且還是民窯。

  定窯始建于唐,興盛于北宋,終于元代,燒造時間近七百余年。

  窯址分布于河北曲陽縣磁澗、燕川以及靈山諸村鎮,這里唐代屬定州,故稱為定窯。

  定窯以燒白瓷為主,瓷質細膩,質薄有光,釉色潤澤如玉。

  黑釉、醬釉稱為“黑定“、“紫定“,也別具特色,制作精巧,造型典雅。

  花紋千姿百態,有用刀刻成的劃花,用針剔成的繡花,特技制成的“竹絲刷紋“,“淚痕紋“等等。

  出土的定窯瓷片中,發現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樣。

  這說明定窯的一部分產品,是為官府和宮廷燒造的。

  鈞窯先前已經說過,分為官鈞窯、民鈞窯。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