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我給玄德當主公 > 第三百一十一章 袁術開始操刀子了
  皇帝和何太后本來就是沒有什么主見的人,這一次董卓和李儒甩手直接將兩件大事交給了他們母子處理,竟讓劉辯和何太后無所適從了。

  別看何太后平日里吵吵的歡,日思夜想都想要回屬于他們自己的權力,可真等董卓把權力交還到他們手上時,他就傻了。

  沒有人指導他們,也沒有人提點他們,母子兩人很不適應。

  至于朝中那些士族公卿,劉辯現在是不能去找他們商議的。

  畢竟在外面與董卓交手的人是汝南袁氏,而這些公卿朝臣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心向袁氏的。

  舉目四顧,劉辯與何太后茫然無措。

  此時,呂強走進了兩人的視線中。

  不知從何時起,何太后開始深刻的明白,為什么先帝以及先代君王會如此看重宦官引為臂膀。

  站在這個位置上,他們母子才知道,除了宦官,皇帝真的是沒什么能夠信賴的人啊。

  “前線兇險,大父只身前去陳國,萬一有什么閃失……朕又該如何是好?”

  和孝陵皇帝劉宏當年以張讓為父一樣,現在的劉辯,因為長時間的依賴呂強,也將呂強當成了自己重要的親人。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宦官和皇帝的關系,似乎永遠都在走這么一個輪回之道。

  呂強和藹言道:“陛下,老奴不去不行啊,適才李儒那話,與其是說給陛下和殿下聽的,倒不如說是說給老奴聽的。”

  “以董相國的能耐,又豈能不知道老夫與劉儉有些來往?如今這事,也只有老奴前往,才能讓劉儉賣三分薄面。”

  劉辯伸手拉住呂強的袖子,不舍的道:“朕舍不得讓大父犯險。”

  一旁的何太后開口勸道:“好了,皇帝不要再任性了……呂阿公這是為了咱們母子,一片忠心實在是天地可鑒,皇帝還要以大局為重,莫要讓阿公的一片忠心白費。”

  聽了何太后的說教,劉辯這才依依不舍的松開了呂常的袖子。

  呂強轉過頭,對何太后道:“殿下,至于益州那邊,殿下還是按照李儒所言,放其三個兒子回去吧。”

  “前一段時間,長史賈穆走了老奴的門路,想要求一份差事離開京城,回祖籍之地為其父立一個衣冠冢,老奴覺得可順水推舟,讓此人前往合適……當然這也是因為老奴收了他的財貨,替人辦事,還請殿下通融。”

  古往今來,當著帝王的面,直言自己受賄的宦官,呂強估計也算是頭一個了。

  讓何人前往益州護送劉焉三子,這對何太后來說不是什么大事,關鍵是就這么讓劉焉的三個兒子去與他團圓,何太后咽不下這口氣。

  何太后說道:“阿公,不是我不想放劉焉三子入蜀,只是那劉焉身為先帝的股肱之臣,還是當今天子的祖輩!但做事實在是太不要面皮,先帝信任他,讓他和劉德然一樣當了牧守,下放往益州為漢家戍邊,那劉德然去了冀州之后,好歹也是恪盡職守,對朝廷恭順,每年的納貢也是毫不缺失,極敬天子,而那劉焉到了益州,便割地自守,反相畢露!此等賊子,我恨不能殺之而后快!今反是要將他的兒子送返蜀中,若朝廷沒有了人質,劉焉豈不更加猖獗?”

  何太后的反應倒是在呂強的意料之內。

  去見呂強恭敬的對何太后說道:“殿下所言,老奴心知,只是眼下大漢朝的時局錯綜復雜,實乃幾百年都未曾出現過的混亂局面……殿下想過沒有?袁紹與董卓一戰之后,不論他們誰勝誰敗,朝廷對于關東的諸郡的掌控力,恐怕都將大不如先。”

  何太后畢竟是一介女流,雒陽這一畝三分地兒的事兒,她尚且管不明白,又豈能有什么遠見思考天下格局。

  “阿公,這話我不是很明白,董卓與袁紹爭鋒,他們自去爭他們的便是了,朝廷為什么會對關東諸郡的掌控力減弱?”

  呂強耐心的給何太后解釋:“殿下,其實自從先帝歸天之后,朝局混亂,又有各地黃巾蜂擁而起,諸多高門望族為了在地方增加權柄,以討賊之名擴充武裝,將私農轉化為兵,已有尾大不掉之勢!”

  “袁紹興兵討伐董卓,名義上是護君,實則是為了袁家奪取天下權柄,但更深層次的,是各地望族的野心欲求不滿,他們支持袁紹,以戰爭為借口,更多的壟斷地方資源。”

  “董卓與袁紹一戰,若是朝廷能夠將袁紹覆滅,地方各望族見漢室勢力猶在,不敢輕舉妄動,若是董卓滅不了袁紹,那則證明朝廷已經沒有能力平定地方之亂,諸族就等于吃了一顆定心丸,他們會看透了朝廷目前的實力,會肆無忌憚的在地方繼續擴充武裝,最終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割據勢力,”

  “屆時,就會形成春秋諸王尊周室而各自爭雄的局面。”

  呂強現在所說的話在大漢王朝中,凡是有些遠見的人,基本都能夠預測的到。

  但這些人中并不包括劉辯和何太后。

  雖然目前朝廷的權柄被董卓把持著,但是何太后還是單純的以為,只要等劉辯長大能夠親政之后,依舊可以完全的掌控這個國家!

  至少在權柄方面不會弱于先帝。

  可呂強的這番話,卻打破了何太后最后的幻想。

  “阿公,怎么會這樣?那事到如今,我們母子又該如何?”

  呂強道:“董卓雖然是個兇狠的人,但目前他所為之事,還真就是站在了漢室的角度,為了漢室與關東諸族拼殺。”

  “雖然其行有不當之處,但太后和陛下也需忍耐,不要給董卓在內庭生出掣肘之變,要讓董卓與關東諸族彼此消耗,方才可尋機翻身。”

  “如今袁紹和袁術等人霸占南方,其實已經等于建立了國中國,與朝廷分抗,長江以南,不復為國家所有,劉焉雖然有野心,但相比袁氏的狼心虎志,還是遠遠不及的,袁遺目前在益州之北,想來他們也斷然不會允許劉焉長久存在于益州南部,劉焉如目前的處境,其實并不是很好,不管他有無野心,朝廷現在對他示之以誠意,至少可以利用他在益州牽制袁氏的擴張。”

  何太后一個勁的點頭:“那就有勞阿公安排此事了,讓劉焉那三個兒子回去,至于護送之人,阿公自行斟酌便是了。”

  “老奴盡力而為。”

  ……

  ……

  與此同時,在壽春的袁術,也終于開始有所動作。

  那封袁基寫給袁遺的親書,袁術奉若至寶,每日捧在手心里,時不時的就翻看一番。

  袁紹如今在西面與董卓爭斗的如火如荼,旗鼓相當,袁術如今卻一直隱而不發,只想在關鍵時刻,給袁紹雷霆一擊。

  但袁術畢竟也不是愚蠢之人,他自然知道,在現在這種情況下,還不方便對袁紹出手。

  畢竟董卓的實力尚強,一旦讓袁紹腹背受敵,讓董卓的勢力乘虛跨入荊,豫之境,往南方滲透,那對袁術來說也是滅頂之災。

  所以,袁術現在一直也在等一個機會。

  等時局相對安全了,他在好好的跟袁紹“探討”這事。

  而終于,時機讓他等來了。

  董卓在南陽與袁紹交鋒,雖然他一開始攻勢極猛,但西涼軍最終還是被袁紹硬生生的攔下。

  袁紹的南陽之兵,在作戰經驗上相差董卓軍太多。

  然其卻能在短短的時間歷練成型,團結一致,與董卓形成相庭抗禮之勢,這份能耐袁術也是佩服。

  劉儉在陳國,連敗牛輔,華雄等眾,令董卓首尾不能相顧,董卓在先前確實占有優勢,但是現在已成了進退兩難之局。

  他現在能夠守住雒陽的基業就算不錯了,恐怕絕對沒有力量向南方滲透。

  于是乎,袁術覺得開始在背后捅袁紹刀子的時機也差不多到了。

  不過畢竟是一父而出的兄弟,袁術多少還有點兒下不了手,感覺受到了良心的譴責。

  但是,當他聽說孫堅率兵前往南陽,受了袁紹的任命與董卓交手的時候,袁術徹底爆發了。

  這不是赤裸裸的挖自己墻角嗎?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袁術找來了他的兩位親信,閻象與楊弘,商議在袁紹背后怎么捅刀子,能讓他死的比較快。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