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四合院之建國 > 第387章 孔圣第48代孫:此為祥瑞
  一場秋雨一場寒。

  上次那場暴風雨過后,東京的氣溫就算是真正降了下來,寒風呼嘯,已經初具冬季氣象了。

  人口過百萬的大城市,百業興隆。

  王霖一直覺得東京人口不止百萬,估計開封府也沒有認真核驗戶籍,畢竟各地涌來京師的流動人口和商賈實在是太多了。

  這個年月又沒有人口普查這一說。

  金人的首次入侵的負面影響漸漸過去,往來東京的商隊照舊熙熙攘攘。

  而實際對于城中從事客棧生意的買賣人而言,他們最清楚,從燕王大勝金人、金國使團來京師求和停戰之時,外國來的買賣人尤其是西夏、回鶻和更遠一些西域方向的胡商,比以往更多了。

  尤其是西夏商隊。

  但朝廷對于商賈的監管比以往更嚴了。

  鐵器、鹽、糧食種子……這些都被戶部列進了戰備物資的大名單,嚴禁出口。

  大宋出口最熱銷的還是茶葉、絲綢和瓷器。

  也有極個別目光獨到的胡商通過特別渠道,瞄上了另外一種在大宋而言也屬于新生事物的食物——土豆,玉米。

  自打王霖在今年立春時命人在青來播下了大量土豆的種子,夏季得到了令人咂舌的大豐收,畝產至少數千斤!

  而隨后,這批收獲的土豆又被作為軍糧,由王府安排在京東東路各州以及河南、河北一些地區實驗栽種。

  而在幾天之前,各地土豆均得到豐收。

  根據王霖的命令,半數窖藏作為軍糧儲備,半數留作明年開春繼續播種擴張的種子。

  準備向朝廷公開了。

  玉米的情況也類似。

  當然,產量似乎不如土豆大。

  畢竟土豆這種作物,對于氣候和土壤的要求實在是太低了。

  這兩日,戶部度支司郎中孔琦帶人一直在城外檢驗神武軍土豆試驗田的畝產收獲情況,他發現這種完全可以作為主糧的食物,畝產之高簡直匪夷所思。

  而假以時日——其實也不用太久,只要一兩年的時間,絕對能解決大宋所有的因為天災歉收而導致的糧荒問題!

  孔琦狂喜。

  這位年逾四旬的朝廷文臣,竟然一路狂笑,從城外奔跑十余里進城,險些沒暈厥在通玄門口。

  隨后,翌日早朝時,孔琦就命人拉著一車新收獲的土豆進了宮。

  而今日朝會的主題,本來是一群科道言官私下醞釀出來的對于朝廷武勛世家的集體彈劾聲浪。

  彈劾高家,曹家,折家……乃至遠在太原,為國死守河東的種家。

  言官風聞奏事,這倒也并不奇怪。但與以往不同,言官們手中掌握著不少武勛家族子弟的作惡犯法的實證。

  隨著燕王的勢不可擋,在大宋朝野上下的威望無人可及,已經沒有言官敢輕易撼動王霖。

  但因燕王崛起引得各路武勛家族的冒頭,卻讓文官集團憂心忡忡。

  一個王霖已經不可制,若再讓這些武勛集團群起而勢增,武人的話語權會越來越重,士大夫政治的根基正在受到顛覆性的沖擊和動搖!

  尤其是昨日燕王府放出風來,韓家出身的翰林韓庭,由燕王保媒,將與曹家女結親,正在走三媒六證的環節。

  而燕王偏妃李清照的弟弟李迒,也與高家女定親。

  這兩個消息對于文官集團而言,就是一枚重磅炸彈。

  所以就有了今日朝會上的大反彈。

  以虎神衛在京師無孔不入的存在,文官集團的背后動靜根本瞞不住王霖,但王霖懶得去管。

  大勢所在,無人可以抗衡!跳梁小丑,愿意蹦就蹦吧。

  朝堂上言官們的撲騰讓趙佶煩躁不堪。

  他再一次生出了禪位讓賢的心思。

  他現在的心思非常簡單,就想安生過日子,享樂終老。

  可朝中這些文臣卻反反復復折騰,或者背后攛掇他折騰,一直都不讓他消停。

  什么重文輕武,什么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在此刻趙佶的眼里就是個屁。

  連他這般昏庸之人都能明白,現在大敵當前,還是要靠武將出力,才能保住身家性命。

  可這群文臣,為何就不懂?一己之私而已。

  朝堂上吵吵嚷嚷,就在趙佶即將昏昏欲睡時,突然聽到了一個顫抖且近乎大喊的聲音:“啟稟官家,臣戶部度支司郎中孔琦,有事稟奏!”

  不但是趙佶立時望向了顫巍巍站出來拜倒在地的孔琦,所有朝臣都一片緘默,將目光望向了這個戶部的五品小官,一向在朝中很不起眼的小官。

  但朝中文臣卻無人不認識他。

  因為此人為孔子第48代孫,衍圣公后裔。

  自打仁宗皇帝冊封孔家為衍圣公以來,山東孔氏嫡枝子弟素來在朝中為官。

  當然,在朝中的除了孔琦,還有同為孔子第48代孫,下一代的孔氏族長、將世襲衍圣公的宣儀郎孔瑞。

  換言之,現坐鎮山東孔府的本代族長就是孔瑞的父親,他為嫡長子,準族長。

  孔琦則為孔瑞堂兄。

  孔氏兄弟在朝中本就屬于“打醬油”和混日子的存在,屬于山東孔家在朝中的利益代言人,少有存在感。

  堂兄孔琦在這個節骨眼上站了出來,顯然是兄弟倆昨夜商定之事,孔瑞眸光一閃,卻是靜觀其變。

  宋時的衍圣公雖然品階不高,但地位尊崇。

  孔圣為天下讀書人之師。

  孔圣后人在士大夫政治體系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作為孔圣后裔,沒有必要參與朝中爭斗,這是孔家的原則。但孔家子弟為官者也不少。

  “三孔”就是例證。

  孔平仲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文臣,與二兄孔文仲、孔武仲“以文章名世”,嘉右、治平年間連續三科順次登進士第,元右初同入朝為官,聲名卓著,時號“三孔”。

  孔琦為孔圣嫡枝后裔,即便是皇帝趙佶都不得不給幾分面子,趙佶深吸口氣,勉強笑道:“孔郎中,所奏何事,說來聽聽。”

  孔琦高聲呼道:“臣請官家允準,請將臣置于殿外的東西帶進殿來。”

  ……

  一堆被清洗干凈的土豆堆滿在丹墀之下。

  趙佶和眾臣的興趣被勾起來,不知這位在戶部呆了十幾年的孔家后人今日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趙佶狐疑道:“孔郎中,此為何物?”

  “官家,此為土豆,乃食用之物也,可做主糧。臣已連食數日,味美而甘醇。”孔琦蒼老的面上浮起一抹興奮的紅色。

  “哦……此物何來?”

  一聽是個能吃的東西,趙佶和眾臣下意識將之當成了一些所謂野生的果子之類,倒也沒多想。

  “燕王說,此物從遙遠的海外得來,堪稱祥瑞。”

  嗯?與王霖有關,趙佶和眾臣的興趣瞬時提高了不少。

  孔琦從懷中掏出兩枚裝在匣中的煮熟的土豆來,又從懷中取過一個裝著雪花鹽的小包來,跪在地上雙手遞上道:“請官家品嘗!”

  趙佶嘴角一抽,心說這種亂七八糟的東西能隨意讓朕來吃嗎?

  當然孔琦也知道規矩,說是讓趙佶品嘗,實際是給太監當眾試吃的。

  趙佶擺擺手,一個內監上前來,遲疑著掰開一小塊,又聽孔琦建議沾了些雪花鹽,試探著往口中塞了點。

  內監吞咽下去覺得味道綿軟甘醇似乎還不錯,又待了會,覺得不會有毒,便繼續將剩余土豆吃了個干凈,完了,還忍不住打了個飽嗝。

  趙佶皺眉道:“如何?”

  內監拜倒在地道:“此物……可充饑!”

  內監琢磨了半天也不知道該怎么形容,索性就實話實話,他現在的確有些撐得慌了。

  畢竟拳頭大的兩個土豆。

  趙佶點點頭,但同時也失去了些許興趣,一個陌生的新鮮吃食罷了,值當得興師動眾在朝堂上展示出來?

  孔家這人,腦子有點問題。

  李綱在旁問道:“孔郎中,此物為燕王軍中所出?”

  孔琦恭敬道:“然也。李相,此物為燕王籌謀之軍糧,一年可種兩季。臣夏時回山東孔府祭祖,偶遇伏虎軍收獲此物,聽聞產量頗豐,就索要了百斤。”

  “臣回京后,于城外自家莊子嘗試播種,將土豆切割后栽種田一畝,至秋末時,臣命人收攏此物,竟……”孔琦的聲音明顯顫抖起來:“竟收土豆四千余斤!”

  趙佶嘴角哆嗦了一下:這廝腦子真的壞了。

  眾臣嘩然。

  扯澹的事,畝產四千多斤(宋代計量)?是糧食的一百多倍?

  李綱皺眉沉聲道:“孔郎中,汝為朝廷命官,戶部度支司職官,又是孔圣后裔,豈能信口開河?”

  孔琦擲地有聲:“李相,下官豈敢胡言亂語?下官當時也不敢相信,但這數日以來,下官一直在城外神武軍的土豆軍田中親眼所見軍卒收獲土豆,畝產比下官所栽種的,只多不少!

  目下,燕王麾下伏虎軍與神武軍所屬,已將土豆試種于京東各州,河南與河北數地,僅一季所得就有數千萬斤以上……已充為軍糧儲備!

  官家和諸位大人若不信,可即刻調閱戶部記錄、各州奏報及神武軍有關屯田人員詢問!

  且,京師神武軍屯田百頃,皆試種土豆,今年收獲,堪可為軍糧所需了!”

  孔琦這話其實有些夸大其詞。

  但畝產數千斤是絕對不夸張的。

  這是他親眼所見,又親自查驗,又調閱了各州最近上報的數據,焉能有假?

  只是此事為王霖軍中主導,并未真正在朝廷公開,朝中沒有多少人關注。若非孔琦對此事頗為敏感,又極感興趣,怕也很難知曉此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