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我的1991 > 第四十一章:巨大漏洞
  張三的不幸遭遇,絕非個例,可以說,是目前魏國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就算不是人人都像他那么倒霉,也都在司馬懿的新政措施頒行以后,吃了大虧!

  現在的魏國官府,征稅只要錢,不要糧,那么農民交稅之前,就得先把自己收獲的糧食賣掉,換取錢幣!

  按照一般規律,百姓們都是等一季糧食收獲以后,才有余糧可賣,這就導致每到秋季成熟時,所有人扎堆去賣糧,市場供應量瞬時暴漲,糧食價格便會一路走低!

  這就是為什么糧食的實際收購價格與張三的心理預期相差甚遠的原因,也是為什么糧鋪掌柜說,糧食一天一個價,只會更低的原因所在!

  還是拿張三舉例,過去他的十畝地,收獲二十五石粟米,按照每畝一斗糧的標準,只需要繳納一石糧食的賦稅,稅率基本上是二十五稅一,并不算高!

  可現在呢,同樣收獲二十五石糧食,因為幣制改革、糧食價格下跌和黑心商人從中漁利,再加上一些損耗和成本,張三可能要付出五石以上,等于稅率漲到了五分之一,這就是令人難以承受的重稅了!

  這下您看出來了吧!魏國稅制改革以后,朝廷和官府倒省事了,可農民卻要經歷市場規律和黑心商人的雙重盤剝,無形中負擔反而更重了!

  然而,這還沒完呢!老百姓的苦難,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愈發深重,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司馬懿!

  司馬懿新政,始于新興二年,可到了新興四年,魏國老百姓突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民間流通的大魏通寶越來越少,導致市場流通,非常不便!

  這是如何造成的?一切的起源,皆因司馬懿在幣制改革的時候,所鑄造發行的“大魏通寶”,含銅量過高所致!

  眾所周知,黃金質地很軟,因此,這一次幣制改革中發行的“大魏金寶”,作為法定貨幣,為了確保其硬度和字畫清晰,并沒有采用純金鑄造,而是摻入了其他金屬,成色不高,卻因為黃金價格昂貴,一枚一錙重的金幣,其價值完全可抵一千枚銀幣!

  那么銀幣呢?作為比金幣流通更廣的貨幣,出于同樣目的,當然也要摻雜其他金屬,并非純銀!如此一來,其表面字跡清晰,硬度亦可保證輾轉流通的過程中,不易磨損!

  雖然漢末三國時代,中國的白銀產量不高,銀子也不便宜,但其價值,卻遠不及黃金之昂貴,所以,一枚摻了其他金屬,只有一錙重的銀幣,按照實際價值,也就勉強能抵一千枚五銖錢而已!

  可大魏通寶銅幣,卻是一錙重量,含銅量較高,可抵六枚五銖錢,這也就意味著,按照實際價值,一枚銀幣也就頂一百六十多枚新版大魏通寶,根本不足以換得一千枚銅幣,差價巨大!

  通過前文的分析與介紹,司馬懿故意提高銅幣的含銅量,就是為了搜刮百姓多收稅,可這里面的漏洞太大了,到底被那些精明的商人們,發現了巨大的利益空間,這幫唯利是圖的家伙,豈能錯過如此機會?一番神操作下來,大發了一筆橫財!

  這些商人是如何從中漁利呢?很簡單,他們利用幣制改革之機,先拿手里的舊五銖錢,大量兌換銀幣,囤積起來,等到新版錢幣正式流通全國時,再拿手里的銀幣,以每枚一千銅幣的官定價格,兌換成銅幣,悄悄熔化重煉,制成各種各樣的銅器,拿去販賣,一轉手,便是幾倍十幾倍的暴利!

  當然,能做到這些事的,肯定不是小商小販,而是有世家大族背景的大商人!換言之,這些世家大族,利用司馬懿的新政,又結結實實地大賺了一筆,最終獲利巨甚,作為士族地主階級代表人物的司馬懿,有沒有故意成分,不好妄斷,但有一點可以確定,老百姓因此又被坑了!

  就算魏國境內的物資不夠豐富,物價普遍偏貴,但再怎么貴,也不至于買東西都用得上銀幣啊!一枚銀幣,代表的是一千枚銅幣,買個油鹽醬醋,針頭線腦啥的,也用不著那么多錢,總要找零的!

  可市面上的銅幣,大部分被奸商熔煉了,百姓手里沒有銅錢,許多時候找不開零錢,他們只能采用切割銀幣的方式進行交易!比如,東西售價一百錢,那就切割銀幣的十分之一;東西售價五百錢,便切割銀幣的一半,以此類推!

  結果到頭來,大部分人手里剩下的,都是些散碎銀子,罕有銅幣不說,就連一枚完整的銀幣,都很難擁有!

  可問題是,官府征稅,收取的是法定貨幣,這些散碎銀子,他們根本不要,而且,你要是敢拿著這些碎銀子去繳稅,官府還會治你個毀壞國家貨幣的罪過,不僅要挨板子,罰金也夠你喝上一壺的!這可如何是好呢?

  于是,一個新行業,應運而生了,那就是貴金屬回收兌換!這些商家,愿意收你手里的碎銀子,價格卻很離譜,一錙碎銀,只能兌換舊五銖錢三千枚!

  按照朝廷公布的官方兌換價格,舊五銖錢六枚,才能兌換一枚大魏通寶!也就是說,老百姓為了繳稅,需要付出二錙碎銀,才能兌換出六千枚五銖錢,再拿這些五銖錢去官府兌換成一千枚大魏通寶,無形中,需要付出的代價,竟又多出了一倍!

  奇怪,這些商家,手里哪來那么多五銖錢?很簡單,他們實際上都是官府的代言人,五銖錢,便是新幣兌換所得!

  這些五銖錢,本來是需要上繳朝廷的,貪官污吏們卻故意拖延,先放給急需兌換的百姓,又重新收回府庫,再上交朝廷,同時,也沒耽誤征稅,但如此一進一出,這些官員小吏,便能從中賺取翻倍的利潤,全部納入個人的腰包了!

  因為官府可以鑄幣,二錙碎銀能鑄兩枚銀幣,其中一枚是成本,另外一枚,不就是利潤?這些當官的,做的是沒有成本的買賣,卻又合規合理,可謂明目張膽,肆無忌憚,百姓們也是敢怒不敢言啊!

  如此看來,司馬懿的一系列改革,哪里是利國利民的善政?分明就是榨取民脂民膏的惡政啊!肥了那些世家大族和貪官污吏,卻苦了小民百姓!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