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以財養官:我靠炒股升官發財 > 第360章 美麗島
  美麗島,

  前世的這個地方,建成了一個巨大的人工島。

  那就是美麗島。

  看著這個地方,曹云的記憶翻了出來。

  包括美麗島在內的整個男沙島礁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華國漁民在此捕魚已經持續了數千年。

  因為美麗礁有兩個比較方便進入內部瀉湖的通道,因此華國漁民一般稱呼美麗礁為雙門或雙沙。

  1935年,為了維護南海主權,中華民國政府公布雙門環礁名稱為南惡礁;這個名稱太不美麗,于是二戰后收復了南海諸島后,1947年重新公布南海諸島名稱的時候改為美麗礁;1983年,再次公布南海標準名稱為美麗礁。

  美麗島最初并不是軍隊駐守的,而是一群漁政人員和漁民在那里堅守,是報國精神支撐著他們在最艱苦的海防前線堅持了近20年。

  1995年,華國進駐美麗礁后,非賓反應十分激烈,曾派出軍隊炸毀了中國五方礁、半月礁、仙賓礁上的主權標識,還在仁愛礁和黃巖島等島礁上多次“擱淺”舊軍艦,仁愛礁上的舊軍艦至今還在那里。

  為建設高腳屋,一艘300噸級的“華國漁政34號”船冒著船毀人亡的危險與非賓海軍滿載排水量4000噸的本蓋特號軍艦貼身肉搏并將其逼退。

  此后就是一波又一波的漁政人員在銹跡斑駁,破舊不堪的高腳屋中堅守,非人無法想象在汪洋之上,缺少淡水,沒有活動空間,是什么樣的信念支撐他們一年又一年地堅守?

  那是鋼鐵一樣的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誠,或者說是精神奇跡吧。

  有很多人不知道高腳屋吧?

  這是一種以鋼釬為依托,竹竿作柱、篾席為墻,瀝青封頂簡易竹棚高腳屋,面積只有10平方米,空間十分狹小。

  加之海上補給困難,官兵們生活條件異常艱苦。

  第一代高腳屋被官兵們形象稱之為“海上貓耳洞”。

  那一年,五星紅旗飄揚在第一代高腳屋上。

  曹云看到了華陽礁上殘存的第—代高腳屋木樁。

  由于第一代高腳屋太過簡陋,無法保證在大風浪情況下的生存,只使用了短短幾個月時間就被第二代高腳陸續替代。

  第二代高腳屋是箱式的,由鐵皮等金屬搭建,雖然使守礁官兵的生活空間擴大至30余平方米,可是一旦遇上酷暑季節,鐵皮屋內酷熱難耐,白天就和蒸桑拿一樣,條件仍很惡劣。

  第二代高腳屋有“海上鋼亭子”,“海上蒙古包”的稱號,那高腳屋的運送補給十分的困難。

  曹云現在,看到的就是第三代的高腳屋。

  南沙第三代高腳屋——“礁堡”,圖為美麗礁上的第三代高腳屋。相比前兩代,第三代高腳屋具有天翻地覆的改變,嚴格意義上已經不屬于高腳屋。

  這種由鋼筋混凝土構筑的永固式礁堡,已經成為集海水收集衛星通信、數字電視、室內空調、文體活動室等現代化設施于一體的“海上堡壘”。

  隨著中國的進駐,非國開始生出事端,先后挑起了兩次“美濟礁事件”。

  第一次美麗礁事件發生在1995年,非政府組織了38名本國與外國記者,企圖進入美麗礁進行所謂的“采訪”,想把引起國際的關注,但是在華國守礁人員的保衛下宣告失敗。

  第二次發生在1998年,他們拍了一組華國船在原建筑旁卸貨的空中偵察照片,然后無端指責華國在美麗礁擴大“軍事建筑”。

  華國外交部聲明:美麗礁的主權歸華國,建設島礁純屬內政,其他人其他國家無理由干涉。

  不過為了減少矛盾,在美麗礁一直駐扎的都是漁政船人員,是南沙七礁里長期唯一沒有駐兵的,直到2013年美麗礁才由漁政改為隸屬軍隊控制。

  這一次曹云重生回來。

  歷史發生了變化。提前了九年,華國建立了一支部隊。準備進駐男沙七礁。

  而曹云,就是這支部隊的主官!

  曹云登上了高腳屋,與士兵們一起,吃了一餐高腳屋餐廳之飯。感受到了那鐵皮屋的悶熱。

  巡海回來后,曹云便感到,一定要將歷史中的步伐提前。

  第一步,就是要在美麗礁上填海造陸建一座大島。

  填海造陸原理:吹沙填礁造島。

  填海造地是把原有的海域、湖區或河岸通過人工技術手段轉變為陸地的行為。

  填海在中國古代就存在,當時被認為是逆天而行。

  填海造地用土壤填充原始的海面以生產土地。

  填海造地是山區多、平原少的城市實現城市發展的有效途徑。

  許多沿海大城市,如香港,用這種方法制造平地。

  世界上其他的國家,也都用過這種辦法來擴大面積。

  吹沙填海是在填海點的周圍用吹沙的方式堆沙造地,不同于傳統的挖土搬運,也不同于挖沙搬運。

  近距離吹沙不用管道,遠距離吹沙需要長短不一的管道,最長的延伸十多里。

  “吹沙填海”的過程是:首先用沙袋將一定面積的海面圈起來,然后再用泵將圈外海底的沙連帶海水一起“吹”進圈內,海水流出圈外,沙被沙袋濾下來留在圈內。漸漸地,圈內的海面就被不斷“吹”進的沙“填”成了陸地。

  再用打樁船打樁固邊,用強夯機壓實松土。

  還有一種造島神器。

  那就是“天鯤號”。

  “天鯤號”是華國首艘從設計到建造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型自航絞吸船,而絞吸船是主要用于疏浚江河湖海和吹沙填海工程,適宜于開挖沙質土、淤泥等土質較松的水底。

  “天鯤號”全船長140米,寬27.8米,最大挖深35米,總裝機功率25843千瓦,設計每小時挖泥6000立方米,絞刀額定功率6600千瓦。

  其挖泥能力超過了同樣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投資的現役亞洲最大的絞吸挖泥船“天鯨號”。

  而這些挖出的泥石可以最遠傳輸到十幾公里外,可實現快速填島。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