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院士重生:這大國夢,如你所愿 > 第11章 可行性最重要
  劉志民將信將疑的接過資料,然后翻看了起來。

  能作為中科院原子物理院長,劉志民的核物理成就自然也不差。

  當他看到文章開頭的槍式結構和內爆結構論述之后,立馬就意識到,眼前這個少年,應該不是在亂寫。

  只不過這些論述老生常談,已經不是什么機密資料。

  如果真要去調查的話,也能了解到這些內容。

  真正讓他刮目相看的是,在文章中段,葉知寒提出的改進結構。

  通過定容進行中子密度濃縮的方法,彌補華夏核工業鈾-235濃縮不成熟以及鈾產量低下的問題。

  這個想法無疑是大膽且具有顛覆性的。

  劉志民將改進結構翻來覆去的看了三四遍,這才接著往下看。

  后面就是臨界質量的計算,一個臨界質量焓變不等式的推算過程。

  推算過程足足有四五張草稿紙,但很顯然,這是精簡過的。

  有很多省略的步驟,以至于看起來……門檻稍微有點高。

  劉志民耐著性子看了兩張,然后翻到最后一頁,目光盯著最后的焓變不等式。

  到這時候,他已經有些失語了。

  他也曾是庚子賠款留學生的一員,在德意志和沙蘇等國有留學經歷,雖然進修課題不是核物理,但憑借自己的求知欲,還是在留學生涯的最后幾年系統性的學習了核物理和原子物理的相關知識。

  但因為在他那個時期,核物理和原子物理都是新興學科,這部分知識也十分不成熟。

  所以,他是有一定的核物理基礎,這也是他能夠看出葉知寒這些數據不簡單的原因。

  但是,因為知識的局限性,導致他無法對葉知寒的數據進行權威性的判定。

  “這些……是你推演出來的?”劉志民問道。

  “對,有了焓變不等式,就能夠為核武器的制造難度縮減很多,”不過葉知寒也坦然道:“當然,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樣,這只是核工業中的一環,類似于地基的作用,根據鈾-235的提純濃度和我們的重工業水平,其中參數肯定會有較大的出入,還是需要大量的運算。”

  “這個……”劉志民沉默了半晌,道:“首先,我需要坦誠的告訴你,我現在無法證實你這個焓變不等式的準確性,因為中科院現在還不具備這個能力。”

  葉知寒默默點頭,隨后認真道:“不會出錯的,我的推算很縝密。”、

  “我明白,我也看得出來對于焓變不等式你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否則也不可能有這四張數據的出現,”劉志民道:“只不過,這份數據正確與否,除了你,沒人能夠評判。”

  葉知寒沒有說話,直直的看著劉志民。

  劉志民小心翼翼的把數據歸置整齊,然后小心翼翼的放好。

  從口袋里取出來一包牛皮紙包著的香煙,點燃抽了兩口。

  雖然他什么也沒說,但從皺在一起的眉頭上能看得出來,他現在有多糾結。

  劉志民從桌前站起來,轉過身,看著辦公室墻上貼著的華夏地圖,凝神看了半晌。

  “正如你所說,這只是核工業的一環,也就是說,如果想要完成華夏的核工業建設,實際上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葉知寒:“對。”

  “你覺得華夏能造出核彈嗎?”

  葉知寒斬釘截鐵道:“一定能。”

  “在你的估計下,大概多久?”

  葉知寒沉默了下去,這次的回答不再堅定了。

  前世阿森和永懷回去的時候,他的預估是二十年。

  而現在……

  需要的時間只會更久。

  但他卻沒辦法說出口。

  因為二十年,對華夏來說,太久了。

  葉知寒曾經分析過自己的人格——一個典型的服務型人格。

  不管做出什么決定或者回答什么問題的時候,總會先考慮別人的感受,甚至會為了別人的感受而改變自己的答案。

  這一次,也不例外。

  “五年。”葉知寒道。

  “五年?!!!”

  劉志民扶案而起,激動的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滿臉的不可置信。

  葉知寒有些局促:“或許稍長一些,但我一定會盡力。”

  劉志民認真道:“國家層面的事情不是小事,給個準確的時間,不要最快,只要最遲期限。”

  “二十年,最遲二十年。”這次葉知寒有了底氣。

  劉志民臉上的激動稍微平復了一些,雖然恢復了理智,但手指依舊緊緊捏著衣角。

  二十年。

  二十年如果能夠造出來核彈,那也絲毫不慢!

  甚至遠遠的超出了他的預期。

  “就給你二十年的時間也無妨……”他道:“但你要知道,這樣的工程,在國家層面意味著什么。”

  “我明白。”葉知寒很平靜。

  “那我們還把話題收回來,按照你的說法,二十年的時間可以造出核彈,但眼前就有一個重大的麻煩,遠水終究是解不了近渴的。”

  “其實我再給您的信里,核工業只是吸引您的一個噱頭,真正解決眼前問題的方法,是我提出的那個構想。”

  “末端軍工體系?”

  “對。”

  劉志民不太理解:“核武器不是末端軍工嗎?現在全球的軍工裝備放在一起,核武器一定是最頂端的一個。”

  “這是表層,”葉知寒耐心解釋道:“末端軍工是一個思想,核彈是現在的頂端,但一定不是幾年后,十幾年后,二十幾年后的頂端軍工裝備。”

  “我聽聞丑國最近在研究一張當量更大的核武器,不過情報很少。”

  葉知寒沒有多說什么,但他知道劉志民想說的是氫彈。

  從時間線上來看,應該在前年,丑國就已經提出了利用核裂變引發氫核聚變的設計思路。

  如果進度沒有太大初入的話,應該在后年年末就會進行第一次氫彈實驗。

  但這不是葉知寒的目標。

  因為太遠了。

  丑國的第一二次氫彈,說到底,其實也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氫彈。

  他作為主要參與者之一,無疑是最知根知底的。

  mike(丑國第一次爆炸的氫彈的名稱)在爆炸之后,他和奧本海默對炸后數據進行了分析。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