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宅居桃花源 > 第一章 與子偕老
  最后,村民們接納了陶源的建議,嘗試拿一部分水田種植拋秧。不過,秧盤是個問題。

  外界有塑料,所以秧盤基本上都是塑料制品,這種秧盤輕便、耐用、任性強,可以直接連秧苗一起卷起來,方便運輸,但是桃花源里沒有塑料,必須找一種合適的替代品。

  之前陶源囤了很多塑料板,塑料板可塑性強,用鐵棍加熱后在塑料板上壓出深坑,就是絕佳的秧盤,可以用很多年。

  但是如果分給其他村民,以后可能就沒有多余的塑料板做大棚了。

  陶源思來想去,覺得塑料板還是留著做大棚算了,大棚的價值比這個大,而且,秧盤可以有替代品,但是大棚需要又透又耐風雨的材料,桃花源根本找不到替代品。

  木板勉強能用,但是桃花源里的木板也是稀缺之物,每個家里雖然都有,但是都不會很多,做不了種幾畝地所需的秧盤。

  考慮一晚上后,他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只要犧牲運輸便捷這一條優勢,那事情就好辦多了。

  秧盤的作用主要是杜絕秧苗根部扎進土壤,導致不好拔出來,用塑料秧盤只是方便運輸而已,可以連秧盤和秧苗一起帶走。

  如果換成其他材質的秧盤,不方便帶走,便只多了一個步驟,先將秧苗從秧盤上取下來,再帶去水田邊拋秧,一點也不影響大局。

  所以,塑料秧盤可以用陶盤代替。桃花源不缺泥巴,而且還有一個專門燒制磚瓦陶瓷的窯洞,完全可以用泥巴燒制秧盤。

  基本上燒一窯就能滿足整個桃花源的需求。而且陶盤只要不人為破壞,用個幾十年問題不大,培育秧苗時將陶盤鋪在水田里,培育結束后放在岸邊就行了,也不是特別不方便。

  很快,在陶源的帶領下,每家每戶都開始和泥,制作泥盤,晾干之后,統一搬到窯洞中燒制。

  桃花源五百多人口,一家人平均四人,也才一百多戶人家而已,每家制作二十塊秧盤,也就幾千塊而已,平時燒一窯磚用來建房子,量都不止這么多。

  燒窯要三天,有專門的燒窯洞的人,倒是不用陶源操心。

  桃林里開墾的地,其中一塊用作大棚,剩下還有幾塊。此時正值開春,正是播種的時候,按照這個季節,可以播種的作物不少。

  其中比較重要的是玉米,玉米產量高,無論是人吃還是牲口吃,都可以,還可以種一些扁豆,油菜、冬瓜、南瓜、黃瓜之類的。

  陶源如今也化身農夫,挖松地里的土壤,種了幾分地的玉米,又撒了些其他作物種子。

  黃玉嬌想吃葡萄,便打算種一片葡萄園。

  落河村村后有一大片葡萄樹,黃木家也有不少,葡萄保存比較困難,所以收成好的年份,他們還會把吃不完的葡萄拿來釀酒。

  陶源便帶著黃玉嬌回娘家,帶了一匹布給黃木一家,這種來自外界的布匹,花紋精美,布料細膩,品質上乘,一匹布可以做好幾件衣服,收到布匹后,黃木一家都很開心。

  聽說黃玉嬌想種葡萄吃,黃木立馬帶上砍刀,帶著他們一起去葡萄園砍葡萄藤桿,挑皮品種最好的砍,讓他們拿回去種植。

  種植葡萄很簡單,拿鋤頭松了土,將葡萄桿插入土中就行,有空在葡萄旁邊挖個坑埋一點農家肥,多澆幾次水,過兩三年,差不多就可以陸續開花結果了。

  決定定居在桃花源后,陶源不得不花很多精力去學習農事,規劃一年的耕種計劃。

  不能出桃花源后,他無法從外界帶東西進來,要養活一大家子人,就必須自己動手,否則嫁人吃完存貨后,就只能餓肚子了。

  而且他還要想辦法提高效率,因為陶家就自己一個壯勞力,還是個沒什么耕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此時的他倒是對農事并不發怵,反而有些期待,還特意拿出之前買回來的農業書看起來,學習書上的種植和養殖技術。

  周末休息,不用上課,云謠拉著陶源去逛桃花源。

  陶源便駕船帶著她從水潭出發,順著落河往上游,然后再沿著主干道往李家村方向,看看桃花源概貌。

  陶源來桃花源這么久,還沒有認認真真探尋桃花源,這次陪云謠逛桃花源,他也感覺很有意思,饒有興致地四處轉悠,之前他用無人機的視野俯視過大部分的區域,但是親自走到現場,卻又是另外一番感受。

  桃花源雖然看似不大,實際上卻有很廣闊的地,只是被那高聳如云的石壁導致出現錯覺,覺得很小而已。

  桃花源中深林、草地、石林、小山丘都有,只是居民的活動區域都集中桃花源,圍繞桃林的中部而已,這里水資源充足,地勢相對平坦,土地肥沃,非常適合耕種。

  回去的路上,陶源坐在船尾,掌控著船槳,云謠靠在他懷里,看著前方的山水風景,輕聲說道:“老公,你真的會愿意在這里待一輩子嗎?”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陶源微笑道,“我不喜歡外界那種唯金錢論,充滿爾虞我詐的社會風氣,只喜歡過簡單、平淡一點的生活,目前在桃花源確實如此,你窮他們不會嫌棄,你富他們不會嫉妒,想方設法坑你。我們只要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能吃飽穿暖就夠了,還可以天天陪伴在自己心愛的人身邊,多好!還記得你曾經見過的那對六十年沒有下過山的老夫妻嗎?我們現在其實和他們差不多了。我愿‘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云瑤輕聲重復一句,臉色浮現出一抹淡淡的微笑,像一只小貓咪一般,輕輕往陶源身上靠了靠,眼眸卻一直石壁上方。

  她為了愛情放棄了已經開始長白頭發的父母、放棄了襁褓中的孩子,多少都會覺得有些失落,但陶源這句話,讓她心里得到了幾分慰藉,她覺得自己的選擇或許并沒有錯。

  修改中。。。。

  最后,村民們接納了陶源的建議,嘗試拿一部分水田種植拋秧。不過,秧盤是個問題。

  外界有塑料,所以秧盤基本上都是塑料制品,這種秧盤輕便、耐用、任性強,可以直接連秧苗一起卷起來,方便運輸,但是桃花源里沒有塑料,必須找一種合適的替代品。

  之前陶源囤了很多塑料板,塑料板可塑性強,用鐵棍加熱后在塑料板上壓出深坑,就是絕佳的秧盤,可以用很多年。

  但是如果分給其他村民,以后可能就沒有多余的塑料板做大棚了。

  陶源思來想去,覺得塑料板還是留著做大棚算了,大棚的價值比這個大,而且,秧盤可以有替代品,但是大棚需要又透又耐風雨的材料,桃花源根本找不到替代品。

  木板勉強能用,但是桃花源里的木板也是稀缺之物,每個家里雖然都有,但是都不會很多,做不了種幾畝地所需的秧盤。

  考慮一晚上后,他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只要犧牲運輸便捷這一條優勢,那事情就好辦多了。

  秧盤的作用主要是杜絕秧苗根部扎進土壤,導致不好拔出來,用塑料秧盤只是方便運輸而已,可以連秧盤和秧苗一起帶走。

  如果換成其他材質的秧盤,不方便帶走,便只多了一個步驟,先將秧苗從秧盤上取下來,再帶去水田邊拋秧,一點也不影響大局。

  所以,塑料秧盤可以用陶盤代替。桃花源不缺泥巴,而且還有一個專門燒制磚瓦陶瓷的窯洞,完全可以用泥巴燒制秧盤。

  基本上燒一窯就能滿足整個桃花源的需求。而且陶盤只要不人為破壞,用個幾十年問題不大,培育秧苗時將陶盤鋪在水田里,培育結束后放在岸邊就行了,也不是特別不方便。

  很快,在陶源的帶領下,每家每戶都開始和泥,制作泥盤,晾干之后,統一搬到窯洞中燒制。

  桃花源五百多人口,一家人平均四人,也才一百多戶人家而已,每家制作二十塊秧盤,也就幾千塊而已,平時燒一窯磚用來建房子,量都不止這么多。

  燒窯要三天,有專門的燒窯洞的人,倒是不用陶源操心。

  桃林里開墾的地,其中一塊用作大棚,剩下還有幾塊。此時正值開春,正是播種的時候,按照這個季節,可以播種的作物不少。

  其中比較重要的是玉米,玉米產量高,無論是人吃還是牲口吃,都可以,還可以種一些扁豆,油菜、冬瓜、南瓜、黃瓜之類的。

  陶源如今也化身農夫,挖松地里的土壤,種了幾分地的玉米,又撒了些其他作物種子。

  黃玉嬌想吃葡萄,便打算種一片葡萄園。

  落河村村后有一大片葡萄樹,黃木家也有不少,葡萄保存比較困難,所以收成好的年份,他們還會把吃不完的葡萄拿來釀酒。

  陶源便帶著黃玉嬌回娘家,帶了一匹布給黃木一家,這種來自外界的布匹,花紋精美,布料細膩,品質上乘,一匹布可以做好幾件衣服,收到布匹后,黃木一家都很開心。

  聽說黃玉嬌想種葡萄吃,黃木立馬帶上砍刀,帶著他們一起去葡萄園砍葡萄藤桿,挑皮品種最好的砍,讓他們拿回去種植。

  種植葡萄很簡單,拿鋤頭松了土,將葡萄桿插入土中就行,有空在葡萄旁邊挖個坑埋一點農家肥,多澆幾次水,過兩三年,差不多就可以陸續開花結果了。

  決定定居在桃花源后,陶源不得不花很多精力去學習農事,規劃一年的耕種計劃。

  不能出桃花源后,他無法從外界帶東西進來,要養活一大家子人,就必須自己動手,否則嫁人吃完存貨后,就只能餓肚子了。

  而且他還要想辦法提高效率,因為陶家就自己一個壯勞力,還是個沒什么耕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此時的他倒是對農事并不發怵,反而有些期待,還特意拿出之前買回來的農業書看起來,學習書上的種植和養殖技術。

  周末休息,不用上課,云謠拉著陶源去逛桃花源。

  陶源便駕船帶著她從水潭出發,順著落河往上游,然后再沿著主干道往李家村方向,看看桃花源概貌。

  陶源來桃花源這么久,還沒有認認真真探尋桃花源,這次陪云謠逛桃花源,他也感覺很有意思,饒有興致地四處轉悠,之前他用無人機的視野俯視過大部分的區域,但是親自走到現場,卻又是另外一番感受。

  桃花源雖然看似不大,實際上卻有很廣闊的地,只是被那高聳如云的石壁導致出現錯覺,覺得很小而已。

  桃花源中深林、草地、石林、小山丘都有,只是居民的活動區域都集中桃花源,圍繞桃林的中部而已,這里水資源充足,地勢相對平坦,土地肥沃,非常適合耕種。

  回去的路上,陶源坐在船尾,掌控著船槳,云謠靠在他懷里,看著前方的山水風景,輕聲說道:“老公,你真的會愿意在這里待一輩子嗎?”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陶源微笑道,“我不喜歡外界那種唯金錢論,充滿爾虞我詐的社會風氣,只喜歡過簡單、平淡一點的生活,目前在桃花源確實如此,你窮他們不會嫌棄,你富他們不會嫉妒,想方設法坑你。我們只要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能吃飽穿暖就夠了,還可以天天陪伴在自己心愛的人身邊,多好!還記得你曾經見過的那對六十年沒有下過山的老夫妻嗎?我們現在其實和他們差不多了。我愿‘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云瑤輕聲重復一句,臉色浮現出一抹淡淡的微笑,像一只小貓咪一般,輕輕往陶源身上靠了靠,眼眸卻一直石壁上方。

  她為了愛情放棄了已經開始長白頭發的父母、放棄了襁褓中的孩子,多少都會覺得有些失落,但陶源這句話,讓她心里得到了幾分慰藉,她覺得自己的選擇或許并沒有錯。

  她為了愛情放棄了已經開始長白頭發的父母、放棄了襁褓中的孩子,多少都會覺得有些失落,但陶源這句話,讓她心里得到了幾分慰藉,她覺得自己的選擇或許并沒有錯。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