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重生過去從吃飽飯開始 > 第484章 人丁興旺
  “哎呀!你這娃,弄的你姑來娘家吃飯,還給回順拐東西,幸虧你姑老了不怕笑話。”大家都是嫡親,大姑李秀蘭也沒有拒絕,笑盈盈的接過李文遞過來的籃子,笑著說了兩句自嘲的話。

  說話的大姑李秀蘭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現在也早已沒有了李文剛穿越過來時的干練,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頭發灰白的老太太。

  不過大姑的精神狀態看起來還不錯,李文知道這和這些年來家里生活條件的改善有很大關系。

  而且大姑父退休后,每個月退休工資還有三十多塊,偶爾還干零散活,養活老兩口綽綽有余。

  就這,老兩口還經常攢下錢幫扶幾個兒子,女兒,甚至給孫子孫女零花錢,可以說晚年幸福了。

  “大姑,瞧您說的,您可是我親大姑,我小時候上學你可沒少管我,對我的好我現在都記得清。

  還記得六零年到六一年那兩年,我那時在縣城上高中,為了省住宿費,您和姑父讓我住在你家里。

  那幾年正趕上糧荒,我一天餓的眼睛發綠,見樹皮都想煮了吃,就這還輪不上。

  那些年家里也困難,我每個月從家里背的口糧還沒到月底早早就沒了,您和姑父對我好,經常把你們和表哥表姐的供應糧分給我吃,那可都是救命糧。

  人常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咱們是親人,那更該如此。現如今當侄子現在發達了,多孝敬一下您這不是應該的嘛!

  這次我回來帶了不少好東西,像彩電、冰箱、洗衣機這些在咱們國內購買不方便的東西拉了幾十件,這兩天安頓好,我親自給你們送家里去。”李文拉著大姑的手一陣寒暄。

  “行,阿文是個孝順的孩子,姑就收著,收著了。”李秀蘭蒼老的臉龐上滿是欣慰和喜悅。

  “這才對嘛!都是一家人,可不要說兩家話。”

  “好,好好,一家人,一家人。”李秀蘭寒暄完,把籃子遞給了大兒子趙解放,讓其提回去。

  李秀蘭現在年紀大了,走夜路不安全,加上最近李文回來,自然也不著急回家了,晚上肯定要住在李文家。

  大姑寒暄完,頭發花白的二姑也拉著李文一陣感慨。

  “二姐,時間大了讓娃們都先回去,等娃們走了咱們在諞。”李父看著擁了一門口的人,趕緊招呼。

  “對對對,讓娃們先走,明還上班呢!”二姑李秀芳趕緊停嘴讓在一旁。

  等明天要上班的人都走完后,李文一家和二叔一家還有大姑,二姑又坐著閑聊了起來。

  “哈哈!咱家真是人丁興旺,今晚吃飯這陣勢,院子都快坐不下了。

  等年底小民和濤子他們轉業,到時帶著媳婦孩子回來,今年過年光是咱們自家人都能坐十桌。”二叔在一旁興奮的說道。

  “二叔,咱家光我們這一輩就二十個了,這些年我們也都陸續成家了。

  像我表哥,大哥他們有些孩子都三四個了,現在坐十桌,以后還會更多。”李文心里默默一算,也是嚇了一跳,可不就是人丁興旺嘛!

  “人丁興旺好,證明咱家里日子過的好,養的起。”老太太聽到人丁興旺,可是說到她心坎里了。

  老太太這么一說,李父眾人也都紛紛點頭,以前他們生的多是怕養不活,靠量取剩,現在這些后輩都是敢生,靠量取勝。

  其實,最主要還是現在家里條件好,養的起。

  現在李文這一輩兄弟姐妹,基本都是雙職工,兩口一個月加起來最少五六十塊,家里還有長輩幫扶,養活兩三個孩子確實輕松。

  看著院里一眾長輩的笑容,李文真切的感到這個年代的真實和幸福,同時也為后世的自己和年輕人感到悲哀。

  到了新世紀,很多家庭的小孩已經沒有了兄弟姐妹,更不要說表親了,四二一家庭已經成為主流,有些家庭老人活的久一點,甚至出現十幾個大人一個小孩。

  其實說白了,還是經濟的問題。

  試問后世大多數年輕人有幾個三十歲了還不想結婚?誰不想有一個美滿的家庭,生孩子不想多生幾個,誰不知道孩子兄弟姐妹多好,但是經濟限制了一切。

  結一次婚家里的扒一層皮,需要掏空兩代甚至三代人的錢包,如果一家有兄弟兩個,那么“更好”了,可以讓一個小康家庭脫富致貧。

  甚至在民間婚姻市場流行起歪風邪氣,結婚經濟問題先不談,還要求對方父母雙亡,父母年輕,兄弟一個,兩個不行,這簡直離離原上譜。

  “阿文,阿文,你發什么呆?”李文心正在感慨時,一旁的李父拍了李文肩膀一下。

  “沒事爸,我就是想著咱家人丁真是興旺,以后會越來越好。”李文笑著轉移話題。

  “哈哈!阿文說的好,咱們家以后會越來越好。”今天兒子回來,家人又難得團聚,李德佑是真開心。

  “阿文,你這么多年沒回來是不知道,不但是咱家過的好了,村里其他人日子也是過的好了,這些年村里人口可是暴漲。

  去年過年村里統計人口時,社員已經九千多了。今年新娶的媳婦,要娃的也不少,人口估計要到一萬。”二叔李德忠興奮的說道。

  “這么多人了啊!咱村這也太夸張了,我記得六五年我在村里時,也才三千多人吧!這好家伙翻三倍了。”李文也很是震驚,難怪公社要搬到三星村。

  “阿文,你別聽你二叔一驚一乍的瞎吹,咱們村的社員其實也就八千多點,還有八九百人是工廠技術工人和他們的家屬,都是遷過來的。”一旁的二嬸懟了二叔一下說道。

  “那還不是九千多么,遷到咱村就是咱村的人。”二叔嘟囔著。

  “老二,這不一樣。咱們村的社員有地種,可以分糧,年底副業分紅,工廠遷來的人可沒有分紅,也不會分糧。

  他們只是咱村的臨時戶口,公社搬遷這一兩個月也就完了,到時候工廠遷來的這些人戶口要劃到公社,一直放在咱們村以后可是要鬧矛盾的。”李父在一旁提醒道。

  李父這一說,二叔李德忠恍然大悟。

  “我就說經常有人找村里買莊基地,村上多錢都不同意,原來還有這一層意思。

  咱村現在人多地少,種的糧食都不夠吃,每年還要高價買返銷糧;這副業分紅一年比一年多,可不能便宜外村人。”李德忠立馬頭搖的和撥浪鼓似的。

  李文知道這其中的道道,隨著工廠越來越多,他的投資繼續加大,以后三星村只會越來越富,村干部拒絕外人加入是對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