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丑丫修真記 > 第592章 新朝建立以來最大的危機
  關寧坐了下來,隨意問道:南方起什么事端了,那些人敢鬧騰了?

  他之前的主要精力是放在了穩定朝局,邊境戰事以及耕種上面,暫時對南方并未采取什么措施舉動。

  只是派人去臨安,準備把隆景帝籌集到的那批糧食運回上京。

  按照楊素的估算,最少也應該還有六百萬石。

  不過話說回來,也不知是不是他的殺伐之風傳了過去,還是他們本來就膽子小,竟然連個鬧事的也沒有。

  關寧其實巴不得他們搞些動作,這樣也就有理由動武,直接派大軍進駐。

  也可能是當初隆景帝把南方兵力抽調一空,余者也被義軍屠戮而沒有抵抗力量。

  目前關寧暫時沒有精力應對,也未新派大軍過去。

  在江淮州一帶,有一支五萬人的軍隊駐扎,這支軍隊的前身就是天一樓在暗中的勢力拉起的幾支義軍組建而成。

  后來公開宣布投向了關寧。

  天一樓已經是關寧的了,這本身就是他的暗棋

  正思緒間。

  公良禹開口道:前段時間您安排人準備去臨安,將那批糧食運回來。

  關寧點了點頭。

  在那邊有五萬人配合,早已掌控了臨安,就是之前太子蕭政所遺留的布置都被清繳一空。

  所以將那批糧食運回來,并不是難事。

  關寧特意交代,讓在南方的這支軍隊護送,順便將他們召回京城。

  難道有人還敢阻攔生事嗎?

  關寧皺起了眉頭。

  這批糧食是緩解燃眉之急的,在秋收之前維持邊境軍中消耗,以防止起了戰事而無糧可用的局面。

  再者上京也一直處于缺糧狀態

  生事端的就是這支軍隊本身。

  公良禹開口道:內閣先后派了三撥人過去,都沒什么反應,要不就說糧食分散,還未裝船,要不就說運河擁堵,還說有水鬼,總之是各種找理由!

  說到這里,公良禹也有了怒氣。

  開始我們也以為會存在這些實際問題,后來拖的太久,便派人暗查,原來沒有任何問題,只是他們壓著不運。

  什么意思?

  關寧皺起了眉頭。

  公良禹又解釋道:朝廷在南方的那支軍隊,前身是三支天一樓勢力組建的義軍,頭目分別為王倫,方屆,孫普圣。

  內戰時期,東南等地也有多支義軍爆發,后來都被這三人吸納,再后來內戰結束,他們聯合組建為軍,由天策府授為南府軍,任王倫為大將軍。

  關寧點了點頭。

  這些事情都是他首肯做的。

  起兵之時,他的兵力都集中在北方,只是在西南方向有些兵力,東南及南方各州從未踏足,基本沒有什么控制力。

  因而對于投向的義軍較為看重,還專門授予了番號

  公良禹開口道:由于我們對南方疏于控制,又有路途不便,情報不明等原因,使得所知情況不太詳細。

  內戰結束后,那些各地義軍自知大局已定起義無望,便投靠了王倫。

  嗯?

  關寧皺眉道:可這些情況他們并沒有匯報。

  是沒有匯報。

  公良禹咬牙道:南府軍的規模不止有五萬,而是有七萬,甚至更多,據我們調查,王倫已經跟當地仕族勾結在了一起,并得到其援助,有了財力支持,他開始招兵買馬,之前都是在暗中進行,到現在已經不再掩飾,因其駐在臨安,當地人都稱之為臨安王!

  公良禹說著,便從衣袖中拿出一道奏疏。

  這是王倫提上來的奏疏。

  關寧面無表情地接過,細看了起來,不多時,便將之合起放在了龍案上。

  這是一份要封賞的奏疏,由南府軍大將軍王倫所寫。

  大意是我為新朝立下汗馬功勞,正是因為有我的鎮守,才使得南方安穩,無人敢生亂造次。

  朝廷應當封賞,否則容易讓人寒心。

  他想要的就是把他封成臨安王,同時還附屬了一份名單,總共有近五十人,都是應當授爵提拔的人。

  同時,王倫還要求進入凌煙閣。

  直白簡潔,就是要官要爵。

  關寧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奏疏,讓他有種發笑之感。

  陛下,這事該如何解決?

  公良禹沉聲道:王倫勢力已經成了氣候,又跟當地仕族富商勾結在一起,若處置不當,恐怕就是一場南北戰爭爆發,新朝建立,國家剛趨于穩定,這種局面來之不易,且有魏梁二國虎視眈眈,或許就會發起進攻,內憂外患之下,新朝又如何應付?

  王倫被人當槍使了。

  關寧立即就看穿了表相。

  他在京采取各種手段,先是查處了以王興夫為首的南方商幫,建立了大康糧莊,后來又以增收商稅的名義查處了大德匯通建立了大康錢莊。

  這都算是赤裸裸的財富掠奪,明眼人都知道這是為了對付南方商幫而做準備。

  而南方商幫又跟當地士紳們是一體的,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所以對付南方商幫,就是對付這個利益集團。

  可他們沒什么動靜,也不鬧騰,連最基本的抗義都沒有。

  原來是在這等著。

  這利益集團唯獨獲缺的就是軍隊武力,現在也有了。

  他們便有恃無恐。

  對于王倫這個人關寧有詳細的了解過。

  他是天一樓弟子,更是其中佼佼者,當時天一樓遭受打擊時,他獨自去往南方暗建勢力,逐漸混出聲名。

  宗內對其評價很高,那些長老們都跟他說過,王倫是個可以信任的人。

  可人總是會變的。

  這也是傳統農民起義者的弊端與局限性,當得勢之后,就會被紛亂的外物迷惑。

  王倫他們應該也是如此。

  在那些富商巨賈的腐蝕下難以堅守,又有那些擅長言辭的仕人們蠱惑,再有幾句吹捧,就變得飄飄然而不知自已是誰。

  關寧有過這方面的考量,但主要是他的精力有限,首要穩定朝局才能做其他事項。

  而且他也有故意縱容之意。

  南方士紳商一體的局面形成太久,想要徹底解決,唯有不破不立。

  他需要一個充足的理由。

  不過公良禹說的也沒錯,這確實是新朝成立以來,將面臨最大的危機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