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從寒門開始權傾天下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擇基建窯
  搞定了場地,徐昀拉著沈謙,想讓他當白手套,不用出錢,每年白白給5%的分紅。

  沈謙很不好意思的拒絕,道:“沈氏在永嘉縣有多個瓷窯,每年賺瓷器的錢足以讓很多人眼紅。我要是在州城另起爐灶,不僅壞了規矩,還會引來族內子弟的攻訐……”

  徐昀表示理解,大家族有大家族的弊端,沈謙作為長房長孫,暗中盯著他犯錯的同族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攻訐的機會。

  “那只能找馮兄試試了……”

  馮玉樹干脆利落的答應下來,但他不要干股,而是出資五千貫,占10%的股份。

  作為馮氏的私生子,想要昂首挺胸的認祖歸宗,不能只靠入仕,還得有錢。

  徐昀怎么可能怕人分股?

  有些生意得吃獨食,有些生意一定得拉攏越多的人越好。

  瓷行的盤子太大,吃獨食會被撐死!

  清歡樓的三層豪華包房。

  徐昀和馮玉樹宴請瓷行行頭杜武庫。

  杜武庫年過半百,須發皆白,但脾氣暴躁,綽號杜砲,對徐昀拉攏曲云竹進入瓷業頗為震怒。

  “徐公子,做人要講道理,曲行頭現在橫跨三行,溫州無人可及,還要來我瓷行分潤,是不是太貪心了?”

  “杜行頭誤會了,并非我和曲行頭要做瓷器的買賣,而是這位馮公子要做瓷器的買賣……”

  杜武庫拍桌子瞪眼,道:“馮公子什么家世,手里能有幾個錢,做得起這樣大的買賣?”

  徐昀笑道:“所以馮公子找我和曲行頭借錢,瓷行總沒有不許借錢的規矩吧?”

  杜武庫反問道:“只是借錢,徐公子和曲行頭不算財東?”

  徐昀舉起手,道:“我可立誓,馮公子是東家,這點不會改變。”

  “那就好!”

  杜武庫忽而露出笑臉,道:“歡迎馮公子入行。”

  接著又說了行會的規矩,如每月三日到上行之所開會,無故不到三次者開除行籍。統一售價標準,浮動不許超過兩成,如確有必要漲價降價,需上報行會批準。要積極繳納會費和賦課金,分攤官府的行役和科索,諸如此類。

  送走杜武庫,馮玉樹疑惑道:“徐兄,為何杜武庫前后兩幅嘴臉?”

  徐昀解釋道:“他不愿得罪我,但又不能不維持行頭的尊嚴,畢竟還要給下面人交代。我也不愿得罪他,陰胡生最強盛的時候,也沒有奪了杜武庫行頭的寶座,他的背后肯定大有來頭。所以需要馮兄來給我們搭個臺階,讓雙方都存些體面。”

  馮玉樹恍然,道:“只要東家不是徐兄或者曲行頭,瓷行內部就不能說杜武庫屈服于徐兄的壓力,至于我,也只是尋常的新商戶而已……哈,生意人這些門道,我可得好好學學……”

  “這可不僅僅是生意人的門道,度支經用,是國之大事。無錢寸步難行,對百姓如此,對國家如此。馮兄以后要入廟堂,且不可只知經義,而不知經濟。”

  “受教了!”

  馮玉樹知道永嘉學派的事功之學最重視工商,所以徐昀有此番言論不足為怪。

  接下來開始招工,溫州是制瓷業重鎮,遍地都是熟練工匠,但經驗豐富,能領頭掌舵的老師傅不好找。

  一般這種老師傅都是各家瓷窯從小培養起來的,高價挖人會被集體抵制。

  徐昀干脆通過沈謙的關系,從永嘉沈氏的瓷窯里請了兩位老師傅過來幫忙,算是特聘,等半年后步入正軌,還回沈氏。

  老師傅一個叫于立,一個叫阮俊生,三十多歲,從業二十多年了,閉著眼都知道這一窯能燒出什么好東西。

  于立到元寶谷轉悠了一圈,道:“徐公子,你知道為什么元寶谷有水有山有木有洞,這么多年卻一直荒廢嗎?”

  徐昀道:“請于匠作指點。”

  “這里水好,木料也多,但瓷土不行,含銅太多,含鐵太少。”于立道:“當然,也可以從別處運土過來,但那樣人力車畜花費就多了……”

  阮俊生怕徐昀不理解,道:“我們溫州以青瓷為主,所以必須多含鐵。如北方定州以白瓷為主,所以含鐵要少,但也不能含銅。”

  徐昀揚了揚眉,道:“原來是這樣,那聽兩位的,先從別處運土。等以后有空閑了,咱們試試元寶谷的土,說不定燒出來的東西比青瓷更好呢?”

  于立搖搖頭,沒有說什么。

  他聽過徐昀的名頭,跟沈家老爺子平輩,就算口出狂言,也只能受著,換了別人,早開噴了。

  阮俊生比于立圓滑,笑道:“也行,大家都沒試過,可能真如徐公子所說……”

  于立懶得看阮俊生的嘴臉,道:“吉時到了,拜過祖師爺,祭過窯福,動土建窯吧。”

  大焱朝窯爐結構經過歷代革新,目前以龍窯為主。

  依山而建,窯腔龐大。自上而下,如龍似蛇,故名龍窯。

  窯室分窯頭、窯床、窯尾三部分,窯中部作弧形,可降低火焰流速,抽力大、升溫快,同時裝燒面積大、產量高。

  短的一二十米,長的三四十米,最多一次可燒成瓷器數千件。

  徐昀要求不高,先建個十二米長的,小批量燒燒看。

  畢竟他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燒瓷,而是為了跟燒瓷工序差不多的玻璃。

  繁瑣的建窯儀式結束,于立放心不下,全程盯緊工匠們施工。阮俊生陪同徐昀、曲云竹、馮玉樹等人站在遠處旁觀。

  “這是龍窯吧?怎么不建馬蹄窯呢?”曲云竹問道。

  阮俊生回答:“還是跟剛才類似的原因,馬蹄窯是倒焰式,溫度不夠,無法形成燒造青瓷的還原氣氛……”

  曲云竹繼續問道:“好像北方馬蹄窯多,南方龍窯多,有什么原因嗎?”

  “龍窯建造簡易,山草及青雜柴均可作燃料,花費最低,產量最高。但窯腔長,且燒制時要二十個時辰不停歇,溫度不好控制,每窯的良品只有不到兩成。馬蹄窯呢,需要用好柴木做燃料,耗費極大,但結構利于火焰和燒成控制,良品比龍窯高出許多……”

  聽到龍窯和馬蹄窯這兩個稱呼,徐昀忽而記起曾經看過的瓷器方面的紀錄片,福至心靈的讓人拿來紙筆,畫出了一個臥倒的葫蘆形狀的構造,道:“阮匠作,你看看這個,能不能兼顧龍窯和馬蹄窯的優點,而又沒有他們的缺點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