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漢末茍在半島 > 第350章 改名潼關
  聯軍離開函谷關,一路西進。過新安、澠池、陜縣,來到弘農。

  楊彪親自出城迎接。

  “拜見齊王。”

  “楊大人不必多禮。此番弘農楊氏能反正,真是天下世家的楷模。”

  “不該當。”

  商業吹捧一番,必須有。

  晚上,吃起了宴席。酒過三巡后。

  曹操開口詢問:“長安城有什么反應。”

  “幾天前,有段睿派兵五千,來弘農查看情況。”

  “聽說段煨在華陰,勤修農業事業,不擄掠百姓,百姓得以安樂。是涼國的一股清流。不知可否招降。”

  段煨特立獨行,還能手握重兵。這其中原因,他是段颎的族弟。多年前,段颎對董卓有推薦之恩。董卓念及恩情,就重用了段煨。

  段颎是誰?涼州三明之一,為大漢前太尉。主要成就:大破西羌,擊滅東羌;平定公孫舉叛亂……可惜,他依附宦官,死于朝堂內斗。

  華陰縣城內。

  段煨很苦惱。真跟聯軍打。干不過。投降,不能夠。他的兒子在長安,為人質。

  賈詡與段煨,是武威老鄉。賈詡曾經勸說煨,一起投降大唐。但是,他沒有立即答應。然后,他兒子段祺,就被賈詡帶去長安。借口是,段祺聰慧,賈詡想收為弟子。

  這件事,很操蛋。可是,沒辦法啊。賈詡可是丞相啊。他敢拒絕嘛。

  突然有傳令兵來報:“賈丞相領兵五萬。前來支援。已經到城外十里處。”

  段煨領著手下將官,出西門,前去迎接。

  “我等拜見丞相。”

  “諸位,不必多禮。”

  一番客套后,賈詡直入主題。

  “聯軍到那里了。”

  段煨回答:“他們剛出弘農,離我軍第一防線,船司空縣大營,七十多公里。”

  “船司空縣,你安排多少兵力。”

  “五千士卒。”

  賈詡搖頭嘆息:“糊涂啊。傳我軍令,立即出兵。華陰縣只需留守五千士卒,其余大軍,全部開往船司空縣。”

  段煨摸不著頭腦,這個縣已經擱置多年。有這么重要嘛。

  船司空縣講解:

  漢高祖五年(前202),在今陜西潼關縣,設船司空衙門,專管黃、渭河水運、船庫。后以船司空官名為縣名,隸京兆尹。新莽始建國元年(9),改船司空縣為船利縣,隸后承烈郡。東漢復名船司空縣,隸司隸校尉部。

  從華陰縣到船司空縣,不到二十公里。大軍很快就到達。

  賈詡多次路過船司空縣,都是來去匆匆,第一印象是險地,可沒有其它想法。畢竟,以前有函谷關在,再弄一個關卡,浪費民力與錢財。

  如今,不一樣了。函谷關被聯軍占據。必須作出應對。

  賈詡實地考察一番周邊地形,得出結論:“此處易守難攻,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扼長安至洛陽要道。若修一關城,必是天下數一數二的險關。”

  大軍集結在一起,共七萬五千士卒。其中,長安兵五萬、華陰兵兩萬五。

  臨時建一個關隘,時間來不及。

  只能依據地形,設計一個營寨。

  涼軍大營,預備建在麟趾塬上。此地東西兩端,各有一條深壑,東側名為望遠溝,西側名為禁溝。在溝中水流和雨水的長期沖刷之下,望遠溝和禁溝變得壁如刀削。還有南邊的秦嶺,眼前的禁溝共同組成了一條的堅固防線。

  故而,聯軍來攻,若要攀登麟趾塬,則須自北段著手。

  于是,潼關的第一道防線,涼軍放在北邊。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軍營,非常講究。

  賈詡親自構思,忙碌了幾個小時。后來到潼河邊休息。他胡思亂想起來。

  “此戰過后,得在這里建立城關。”

  “該取個什么名字呢。”

  “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

  ……

  【資料上說:潼關始建于東漢建安元年(196年)。】

  本書下面的劇情,不再有船司空縣,稱為潼關。

  對面的風陵渡。大唐已經到達,正在建立水寨。

  聽聞賈詡領兵到來。

  第二天早上,鄭芝龍領著五千水軍,來到潼關渡口,與賈詡會面。

  “賈大人,你們守得住嘛。”

  “這不好說。還沒開始呢。”

  “若有需要。我軍就在風陵渡,隨時可以支援戰場。”

  “東邊有一條西峪河。希望唐軍能拖延五日時間。”

  “可行。”

  鄭芝龍欣然同意。

  賈詡的大營,無法快速成型。至少需要五日。

  ……

  第二天下午,聯軍在潼關三十公里外扎營。

  盤點聯軍兵力:五國聯軍十五萬,弘農兵五萬。

  聯軍大營。曹操下令:“命徐晃領五萬弘農軍,為我軍先鋒。”

  “末將領命。”

  徐晃很激動。終于可以展現自己的才華了。

  弘農軍來到杜家寨河畔,就看到唐軍小船逆流而上。

  徐晃不會水。這怎么打。只得把情況匯報上去。

  曹操大呼:“沃日。唐軍怎么來了。”

  他看向下方將領,隨有點將:“文仲業,命你為副將,協助弘農軍渡過。曹子孝,你領兵五萬,靠近秦嶺渡過。”

  文聘與曹仁齊呼:“末將領命。”

  西峪河不寬,唐軍只得小船入河。因為只要拖延五日。唐軍只派一萬水師、五千步兵作戰。

  文聘下令打造數百木伐,多準備引火之物。

  第二日,弘農軍開始準備渡河。

  只見,唐軍在河對面布防,河面上全是唐軍小船。

  因為河面窄小,唐軍一直騷擾。弘農軍沒有建成水寨。只能用投石車、強弩,攻擊河面上的唐軍。掩護岸邊的士卒,把一個個木伐放下河。

  唐軍由陳璘指揮水軍。他面帶不屑,嘲諷一句:“你們聯軍,就只會用火船嘛。”

  開戰后,就看弘農軍的木伐,變成火船。沖向唐軍小船。

  木伐制動差,沒有速度。撞擊不到唐軍小船。

  不過,這不重要。文聘的目的,是隔開唐軍水軍。然后,在水面上建水寨。

  效果不錯。唐軍小船,確實被火船嚇退。但對戰事影響不大。

  對岸的唐軍步兵,也準備了許多木伐。準備也用攻火。

  一個小時后,弘農軍的水寨建好。

  唐軍開始出擊,他們用小船推著木伐,然后點火,用火船攻之。

  文聘下令:“升木樁。”

  水面的唐軍火船被擋住,不動前進。在水寨外圍燃起大火。

  ……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