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書網 > 乾隆四十八年 > 第三百九十五章 婚禮(二)
  站在自家院子里的王錫琛聽到從西北方向傳來的鼓樂之聲,不禁點了點頭以示贊賞。這聲音聽上去中正平和,堂堂大方,真不愧為“金聲玉振”,做過滿清低等官員的他還從沒聽過。

  不過一想到自己的女兒,王錫琛實在有些頭疼。

  王貞儀今天一大早就提著書袋去了小學校的圖書館,而深知女兒性格的王錫琛其實早就明白了女兒的心事。別看他成天在醫院里鉆研醫術,可風言風語多多少少也傳進了他的耳朵。

  來了北海鎮這么些日子,王錫琛明白,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誰能包容王貞儀,給予理解和支持,并給她一個能盡情鉆研天文歷法和算術方面的環境的話,也只有趙新了。

  只有在北海鎮這個不講男尊女卑,不以綱常禮法壓制女人的環境,自己的女兒才能過的無憂無慮。

  不說別的,當初在廣州偶遇,趙新給王貞儀寫的那幾張演算稿,女兒視若珍寶。當她偶爾拿出來翻看時,臉上總會露出女兒家的那種羞澀和微笑。

  想及此處,王錫琛不由長長嘆了口氣,恨不相逢未嫁時啊!

  與此同時,在北海鎮廣場西側的沈家大院二進內,作為今天主角之一的沈璇也開始了醮戒禮。只不過她先要拜的并不是沈敬丹夫婦。

  沈敬丹全家幾乎就是一夜沒睡,不光是他們,其他沈氏宗親也都跟打了雞血似的。話說為了防止乾隆那個小心眼報復,沈敬丹的直系三族一百多號人在年初的時候就全都搬來了北海鎮。而眼下沈璇終于要嫁給趙新,這些人心中的大石頭總算終于落地。

  在他們看來,自己舍家拋業的北上數千里總算沒白來。以后跟趙王做了親家,沈家要不發達那簡直是癡人說笑!

  此刻在沈家那座新落成的祠堂里,“東臺一柱樓”案中被清廷欽定斬立決的沈氏數十口人的牌位已經被安放其中,黑壓壓的靈牌層層疊疊的擺滿了整面墻,看上去讓人極為陰森壓抑,與祠堂外面披紅掛綠的沈家院落卻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香案上,各類祭品早已擺放完畢,一個蒲團已經被放在那里。正對著蒲團的,就是沈璇的親生父母的靈位。

  身穿燕居冠服的沈璇在阿妙的攙扶下,由沈敬丹和妻子的陪同,緩步走進祠堂,在蒲團上盈盈跪倒,準備向先人行禮、奠酒、讀祝告文。

  原本攙扶的事安排給了沈璇的妹妹阿玉,可昨天阿玉看到滿屋的靈位后感到十分害怕,說什么也不敢進去。于是沈璇便讓阿妙陪她進去,沈家顧忌她和趙新的關系,因此也沒人敢出言反對。

  此刻的沈璇頭戴六龍三鳳冠燕居冠,內穿圓領鞠衣、外罩明黃色大衫,外面又披了兩條繡著龍紋、點綴以珍珠的霞帔。這副莊重的打扮再配上沈璇那秀麗絕倫的容貌,別說是門外的其他人了,就連被請來負責唱禮的那位老太監也都看呆了。

  他自幼進宮,到流放前在紫禁城呆了至少四十年,皇后貴妃和姿色出眾的妃子著實見了不少,甚至連那位香妃也見過。可要說到人間絕色,那些娘娘們跟這位一比,差的可不止一星半點兒。

  一旁侍立的小阿妙今天打扮的也是明艷動人。原本的丱發被梳成了疊髻,上穿一件用素色為底、繡著淡淡金線的緞面對襟披風,下穿米白色的織金云錦馬面裙,手腕上戴著沈璇送她的一只羊脂玉鐲,耳垂上還掛著一對兒翡翠滴水耳墜。

  此時祠堂院子外站立的沈家親眷連大氣都不敢出,聽著老太監抑揚頓挫的開始唱禮。

  “興~~”

  “跪~~”

  “拜~~”

  而當沈敬丹代替沈璇的父親開始誦讀祝告文時,沈璇想到自己這些年東躲西藏、顛沛流離,家中數十口僅剩自己一人,早已是泣不成聲,一大早好不容易才化好的妝都哭花了。

  禮畢之后,沈璇在阿妙和阿玉的攙扶下回了自己的閨房。趁著這個空檔兒,她即是要補妝,也得吃點東西墊墊肚子,否則這一天再想吃東西就得等到夜里去了!

  等沈璇那邊吃過飯,便可以進行下一項了。沈敬丹和妻子先是來到正堂,坐在當中的太師椅上等候。接著沈璇便由事先經過演練、充當執事的沈家親眷攙扶到正堂,分別向沈敬丹夫妻拜了四拜。

  沈敬丹夫妻此時臉上雖然帶著微笑,可卻是眼眶通紅,感慨萬千。對于沈敬丹而言,十年了,他總算對總角之交的沈璇生父有了個交待!

  回想當初為了保住東臺沈家唯一的后人,沈敬丹這些年一直過的膽戰心驚。為了躲避汪敬隴的糾纏,他又帶著沈璇東渡長崎。要不是遇到趙新,真不知道這個可憐的孩子會有什么樣的遭遇。

  擔任執事的沈家女眷一看沈敬丹沉思不語,連忙向沈夫人使眼色提醒。沈夫人連忙輕咳了兩下,沈敬丹這才回過神來。便按照之前背好的告誡語道:“爾為王妃,當夙夜勤慎,孝敬毋違。”

  沈夫人用帕子擦了擦眼角,哽咽道:“爾父有訓,爾當敬承。”

  沈璇此時眼淚又掉了下來,咬著嘴唇強忍著不能哭出聲。沈夫人一看,也顧不上什么禮了,微微探身道:“阿全,大喜的日子,應該高興啊。”

  聽了養母的話,跪著的沈璇這才回道:“諾。唯恐弗堪,不敢忘命。”

  按照醮戒禮的規矩,這會兒就應該起身,然后向沈家的其他尊長行禮。可沈璇還是執拗的又給沈敬丹夫妻分別叩首,這才起身回房換衣服,等待迎親。

  沈家這邊的醮戒算是順利完成了,可在明堂那邊,從曲子一開始響起,來自李朝的蔡濟恭頓時就毛了。

  洋洋自得的一群穿越眾們還不知道,他們在古人面前鬧出了怎樣的笑話。事實上得虧今天來的觀禮人群里沒有那么多的飽學之士,否則一定會引發軒然大波。

  然而作為贊受官的汪中卻是明白的,他看著臺階下李朝使團的動靜,心頭雪亮,不過自己臉上還得不動聲色,當做什么事都沒發生。

  以劉墉為代表的的儒家群體鄙視的沒錯,北海鎮的高層就是一群披著漢人外衣,但卻沒有文化的蠻夷!

  什么叫中和韶樂?說白了就是涉及“國之大事”的正式場合才能用,屬于皇帝專用!

  只有用于朝賀、登極儀、冊立、上尊號、上徽號、頒詔儀、皇帝納后儀、皇太子納妃儀、進實錄、冊皇后儀、冊皇太子等儀式上才會演奏中和韶樂。

  根據朱元璋時期就制定的《大明集禮》,親王婚禮應該用的是儀仗大樂,而非中和韶樂。所謂的“儀仗大樂”分為前部樂和后部樂,前部是由打擊樂器和吹奏樂器組成的鼓吹樂形式,后部為“大樂”形式。其所用的“大樂”樂器與丹陛大樂中使用的樂器相同,但因等級導致數量不同而已。

  比如皇帝與皇太子前部“鼓吹”樂器有金、金龍畫角,親王儀仗無金,畫角無金龍裝飾,親王的儀仗樂器中要加入鑼;而在后部的“大樂”樂器上,皇帝與皇太子所用種類一致,親王所用的數量稍有不同。

  雖然不知道儀仗大樂怎么演奏,可蔡濟恭為官多年,參加的典禮不計其數,人家會聽啊!蔡濟恭心說你們不懂怎么不來問我們呢?吾國大王所遵循的是妥妥的大明親王儀軌啊!

  好吧,估計就算趙王暫居親王之位,沖這勢頭以后早晚都要做皇帝好了。而且今天還有外藩來賀,所以即便是在儀制上有所僭越,也還能容忍。

  也多虧北海鎮沒有安排“文武八佾”現場跳舞,否則就真成了“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蔡濟恭一定會當場跳出來指摘。

  至于那些各部邊民和阿伊努人么,此時一個個或是眉飛色舞、或是蔫傻癡呆。這也不怪人家,活了這么多年,誰聽過見過這場景啊!就算是以前去北京討個旗人女子當老婆的霍集琿們也根本無緣得見。

  這些人心想趙王可真是太給面子了!回家之后可有的吹了。

  而來自島國的三波人馬大都是武士出身,明清雅樂這種事物個別人只在書上見過,還從沒聽過。而京都朝廷慶典上演奏的雅樂跟這完全不是一個調調兒。想想也是,那位窮的就剩十萬石了,哪能養得起如此龐大的樂工隊伍。

  走在石川村文和柴田覺藏身后的勝山傳三和村田次郎右兵衛都是一臉滿足,臉上都笑成了菊花狀,心說真是不虛此行啊!

  等到趙新叩拜完出來,人都要走了,蔡濟恭這才搞清楚明堂里供奉的居然是“天地”二字,而非朱明王室的牌位,氣得他跺足嘆道:“這,這完全不合于禮嘛!”

  他身后的儒生孔孝源也嘆道:“不拜大明歷代皇帝,卻搞個天地二字,真是聞所未聞!”

  在蔡濟恭等人看來,趙新不拜朱明祖宗,那就是不孝。禮制胡來,不遵孝道,還談什么仁義法統?韃虜好歹還披著一張儒學道統的外衣,而北海鎮竟連這層外衣都不要。這可是一個比滿清韃虜讓人更加琢磨不透的政權!

  也就是從這時起,蔡濟恭對趙新自稱“朱明趙王之后”的說法引發了深深懷疑。不僅如此,他對李朝今后如何與這樣一個強大的多民族勢力相處,同樣更加憂慮。

  再來說說法國人。探險隊里的一名畫師用木炭條全程描繪了醮戒禮的場面,鋼木混合結構的明堂被此人畫的氣勢恢宏,直到趙新出來走上甬道,畫師還在不停的觀察著他腰上的綬帶和玉飾,以便能一絲不漏的展現在畫面里。

  那位拉彼魯茲伯爵心想自己的探險日記里又多了一個能讓他大書特書的傳奇經歷。原來賽里斯人不光是科學技術遠遠領先歐洲,其貴族王侯的婚禮儀式竟然如此復雜而莊重。相比之下,歐洲貴族在教堂里的搞得那套結婚典禮實在是乏善可陳。

  不過今天來觀禮的人心中最大的疑問是,樂曲的聲音即明亮又清楚,可怎么就沒看見樂隊呢?那些人都藏哪去了?

  中午,北海鎮大食堂火力全開,七八名一直炒大鍋菜的揚州和南京廚子總算有了用武之地。他們從半個月前就開始準備,帶著三百多打雜幫廚的人,到今天才算亮出了十八般武藝。

  冬季的北海鎮除了缺青菜,各種肉類和海鮮干貨一樣不缺。即便是不足的青菜部分,“趙某人”也專程跑了兩趟另一時空,全部補齊。

  按照級別不同,北海鎮本地居民吃的都是以蘇州八大碗為主,經過改良的流水席,包括了萬三蹄、三味圓、燒大蝦、紅燒海參、紅燒肉、紅燒大馬哈魚、面筋塞肉、紅燒鰻魚等菜肴,再配以白酒、糕餅和三樣點心。

  而穿越眾和來自各地的觀禮團吃的就高檔多了,今天宴席采用了時下揚州盛行的“小滿漢席”。除了鮑魚燴珍珠菜、淡菜蝦子湯、魚翅螃蟹羹、蘑菇煨雞轱轤磓、魚肚煨火腿、鯊魚皮雞汁羹等淮揚菜外,此外還有適合外東北邊民口味的鴿臛、豬雜什、羊雜什、燎毛豬羊肉、白煮豬羊肉、白蒸小豬子小羊子雞鴨鵝、蒸鹿尾、野雞片湯、風豬片子、風羊片子、兔脯、奶房簽一品級湯飯、白面餑餑卷等。大碟小碟一共五十道熱菜、三十道涼菜,簡直目不暇接。

  如此豐盛的席面讓來參加酒宴的各家觀禮團是目瞪口呆,口水恨不得流成一條河直奔大海。

  這么多的人大食堂根本坐不下,建筑隊的人提前十幾天就在外面的街道上搭了好大一片鋼架棚,等婚禮結束再拆,一點不耽誤通行。

  雖說天氣寒冷,把菜端到外面沒一會兒油花就凝上了,可一眾老百姓還是吃的興高采烈,滿嘴流油。即便是如今日子好過了,可古代的多災多難使農民們依然保持著勤儉的本性;平日里哪舍得吃這樣一桌席面。眼下趙新請客,那還不甩開了腮幫子狂搓!

  外面鬧鬧哄哄的都快翻了天,而回到自家新宅子的趙新這會兒全沒了剛才衣冠肅穆的樣子。

  溫暖的屋子里,這廝就穿著一件中單,披著自己的黑色大衣,一邊兒叼著煙,一邊捶著發酸的腰。此時門簾一晃,志乃帶著大廚胡富貴走了進來,胡大廚的手上還捧著一個大壇子。

  甫一進門,胡大廚將壇子放在桌上,笑呵呵的對趙新道:“大人,佛跳墻好了,要不要趁熱先來一碗?”

  “好啊好啊~~”

  等到胡大廚將壇子的泥封打開,一股極為復雜的香氣霎時就飄了出來,除了胡大廚,其他在場諸人都禁不住吞咽著口水。

  誰知胡大廚剛把里面的東西全部倒進大盆里,還沒等擺盤,門外呼啦又進來幾個,正是鄧飛、丁國峰等一幫聞著味兒的吃貨。

  鄧飛聳聳鼻子,贊道:“好香啊!”

  “好啊!居然敢一個人偷偷吃獨食!幸虧我還沒去吃酒席。”丁國峰哈哈笑著,伸手取了桌案上的碗筷,直奔著最大的那只吉品鮑就要下手。

  趙新一看獨享沒戲了,急忙大聲道:“春來,趕緊先給我盛一碗!”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